李建玲
(河北省赞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赞皇051230)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类型及治理措施
李建玲
(河北省赞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赞皇051230)
本文主要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类型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以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水产养殖规模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在提高养殖收益的基础上,也带来许多环境污染问题,给整个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防治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富营养化。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淡水养殖,在淡水养殖过程中,一般采用高密度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水域的养殖量。可是这种高密度养殖方式一旦出现不科学合理的情况,或者养殖方法不妥当,必将造成淡水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含量增高,使养殖区的水出现富营养化。水中磷总量达到0.02mg/L、无机氮的含量达到0.3mg/L,就证明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富营养化的出现,不但给水资源带来影响,还会加快淡水中藻类以及其他浮游生物的大肆繁殖,导致水中溶氧量减少、水体透明度变差,造成水产养殖生物大批量死亡,给水产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影响环境。
1.2 渔药使用不当。渔药使用不规范,在杀灭病菌虫害的同时,也给水中有益菌与浮游生物带来伤害,甚至导致水环境微生态系统失衡。有些低浓度、性质稳定的药物残留水中,在水中生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放大,给整个水体生态系统或者人身带来威胁。
1.3 饲料污染。养殖过程中饲料的应用是导致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部分水产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利用生鲜饲料,此种饲料营养丰富、价格低。可是,此种饲料吸收利用率不高,饲料当中只有20%~30%的营养物质被鱼虾吸收,促使鱼虾生长,大多数营养物质散失水中或者经过鱼虾排泄再次进入水中,导致水环境的二次污染。
2.1 加强监管,控制水产面积。为了防治水产养殖对环境产生污染,首先要增强对水中营养物的监测力度,建立科学的标准,依靠物联网平台以及紫外线可见光谱对水中营养物的比例进行测量,同时将其控制在标准指数之内。其次,不要为了追求水产品产量而盲目扩大水产面积,侵占自然领域,一定要严格控制水产面积,对净水资源进行保护。不能将水产养殖场污水以及垃圾排到河流中,防止污染范围扩大。
2.2 发展循环水养殖。水资源匮乏,给人们带来警示,循环利用水资源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途径。净化和循环使用水资源成为了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循环水养殖方式比较适合使用在封闭水域中,如人工设置的养殖水池,在池中注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水池当中的水就不再适宜养殖产品的生存,就需要进行换水。如果直接将换出来的水排放掉,不但浪费,还会再次污染土地。但是如果对这些水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后,就能够再次变成适宜养殖产品生存的水资源。这种水资源循环利用方式,不但将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还能够节约水资源。
2.3 科学投饲饵料。水产养殖当中大多数的废物来源于过量投放的饵料以及水生物的代谢物,所以需要科学设计饵料的营养比例以及投喂方法。第一,科学配比饵料中的各种营养元素,比如增加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来降低氮的排泄,还需要按照不同水生物的品种以及生长周期增加不同的微量元素,确保各种水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从提高它们的抗病能力;第二,投喂过程中,使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降低水体当中残留的饵料量,对饵料的摄入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同时动态做出投入量的调节,将饵料的使用率提高,有效防治水体有机污染。
2.4 减少药物使用量。水产养殖过程中利用绿色药物,在预防鱼类病害的同时,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绿色药物就是由环保、营养、渔业、卫生科学等领域综合研究而成的安全无公害的产品,可以防止大量应用化学药品导致环境污染现象。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绿色药品,不但可以帮助水生物群体生长繁殖,还防治了水体污染、水产品污染,避免人体安全健康受到威胁。利用现代最先进的生物技术生产的绿色药物,不但能够有效预防水产养殖生物的病害,避免化学药品残留,而且还能保证生态系统平衡,提高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杨庭欢.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J].南方农业,2017(14):1.
[2]吴英博.浅谈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现代畜牧科技,2016(1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