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林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茶企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
夏玉林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和内在灵魂,是国家振兴的坚强后盾。不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的身上都有着文化的气息,可以说文化渗透了每个人的人生。随着时代潮流的变更,兴起了一股新的文化之风——茶企文化,轻资产、少污染、发展势头强劲,让茶企文化成为了许多茶企管理中战略定位的重点。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对茶企文化在茶企管理中的战略定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供同行参考。
茶企文化;企业管理;战略定位
现阶段,企业文化管理角度下的茶叶企业战略定位体系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并且都需要遵照一定的原则,笔者综合相关的战略定位原则,结合我国茶企的实际经营情况,然后深入茶企进行一番调查以及与资深管理人员的交流之后,针对茶企文化在茶企管理中的战略定位提出了以下建议。
1.1 成本效益原则
茶企的经营目的是实现最大化的利益营收以及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所以茶企在成本控制以及利益创收方面会控制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最小的成本费用来实现茶企的高效管理。所以茶企在进行战略定位制度完善的时候,要考虑实行这些制度需要的成本是多少,能够获得的效益是多少,这样才能体现出这样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1.2 全面性原则
战略定位的全面性,在茶企内的主要表现为茶企内部员工不管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基础工作者,都要对战略定位的管理制度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全面性的进行工作。茶企的战略定位必须要与工作的各项环节息息相关,最大化地减少企业文化。
1.3 适应性原则
战略定位的完善必须要结合茶企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茶企的主营业务形态、茶企实力状况、企业文化成本等各项因素,同时需要结合外部的客观情况,如经济环境、市场形势等来进行相应的优化。对茶企的战略定位制度进行优化的前提是保证其可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不能纸上谈兵过于空泛或者不切实际过于周密。茶企必须要联系实际的经营状况,采取适合的战略定位管理办法,实现战略定位简洁易执行,效果最佳的目的。
1.4 重要性原则
在前面叙述的原则之上,还要注重战略定位的侧重点,对茶企内的重要事项要有更详尽的控制明细,例如关于茶企的业务成本、主要业务、企业文化预警等方面应该要做出更严密的控制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重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工作事项应该选择不同的措施来对其进行管理,区别对待事件,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从现下的研究来看,对茶企战略定位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并不多,现有研究的侧重点也在于绩效的单方面的指标而来进行研究的,对战略定位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文在对茶企进行分析时,在对茶企战略定位现状进行评价时,会根据各类指标进行具体的分析,不会局限于综合指标的排序分析。本文研究了茶企管理中的战略定位对股权集中度、资本结构和公司规模等因素的意义,以对现有的战略定位的研究进行补充。
2.1 战略定位对茶企股权结构的意义
股权集中度是反映股权是否集中的数量化指标,对于公司的绩效,股权集中能产生利益协同和利益侵占两种效应。利益协同是指公司的价值会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增加而增加,利益侵占则指公司的价值会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增加而减少。茶企在中国是属于比较特殊的地位,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国有的控股茶企存在,比如新闻传播,现在还有许多文化类的上市公司是属于国有控股的。一般而言,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而在非国有控股的茶企中,第一大股东往往就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占总股数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茶企的股权集中度还是很高的。这就容易造成决策时孤掷一注,偏向自身的利益,给公司的绩效带来负面的影响。
2.2 战略定位对茶企资本结构的意义
资本结构是指公司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不仅反映其资金来源的构成,而且还决定了公司各利益主体所受激励与约束强度的大小,体现了公司权利在各利益主体间的分布关系。资本结构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公司的债务情况,而公司的债务情况对公司的战略定位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之中小部分原因是我国政策推动导致的,我国政府每年都会给茶企提供一笔不菲的财政补贴,在税收上也给了茶企类的公司极大的优惠,以推动其快速的发展。对于茶企公司自身而言,许多茶产品的运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运作,同时也由于茶叶制作周期的问题,茶企类公司对于长期融资的需求较小,有的茶企甚至不需要依靠长期的融资来维持自身的运营。然而这样的资本结构是极其不合理的,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甚至会导致破产。
2.3 战略定位对茶企研发投入的意义
茶企有着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特点,它的整体运营是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也有着创意产业之称。虽然说,茶企更趋于工业经济,创意产业更趋于知识经济,但是消费者对于茶企的消费在于商品的意境和新意。特别是茶企的轻资产属性使得近年来茶企越来越数字化,更后现代的创意产业更为紧密了。所以对于茶企公司而言轻资产运营模式使得它更倾向于知识产权的研发。一旦一个知识产权的开发打开了市场,那么其本身和相关的IP衍生产物会给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所以茶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对公司的发展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4 战略定位对茶企人才吸引的意义
茶企也被视为文化产业,被认为是源于人们的智慧、创意及才能创造出的知识产权,并利用知识产权的价值为持有者创造财富,为人民增加就业机会的产业。同时在从宏观的大环境来说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茶企的快速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茶企的发展离不开创意和技术的支持,进一步的讲就是人才。比如最近急速发展的移动媒体就是科技进步的一个标志。许多新上市的茶企公司就是因为新兴技术和茶企的结合而飞速发展的。再加上茶企的发展需要创意的支撑,这使得茶企公司的人才成为了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1 明确目标
任何茶企的运营都要明确其经营目标,茶企主要的经营业务是茶叶商品的供应和运输,伴随着如今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在这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是较为剧烈的,然而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要明确其目标,茶企文化无疑是明确企业战略定位的风向标,尤其是经营目标以及战略目标,这样才能有方向、有目标地展开工作。
3.2 调整经营目标
茶企在运营过程中的财务指标非常重要,但是茶企本身所属服务性质就决定了该茶企不仅要保证茶企经营业绩的实现,还要在管理的过程中确保工作人员以及产品质量的安全。因此,按照这样的思路笔者认为除了原有的目标外还应强调的部分有:在质量安全生产方面,首先确保没有人员的伤亡,其次在此基础上保证不发生机械安全事故,工厂不发生火灾,因为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故会对于茶企的声誉造成较大影响;在产品质量方面,实现产品“零缺陷”的转交,达到单位产品优良率100%,分部产品优良率100%的目标,这样才可以协助战略目标中维护市场份额和业务转型这一要求的成功实现。
3.3 调整战略目标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茶企的实现保持市场份额以及扩展市场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一个大的挑战,茶企战略转型不是单一的业务转变,需要根据自己本身特点,例如文中的茶企就是分析自身优点,认清本茶企在产品包装和物流运输方面是有很大优势。这种优势主要建立在起技术领先以及丰富经验积累。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本茶企的战略目标的根本在于运检业务。明确了茶企发展方向,便于方案的实施以及安排相应计划。根据数据分析归纳,作者认为3-5年内茶企利润有很大部分是来源于运检业务,茶企管理层的交涉中,一致认为实现3-5年内运检业务可占到30%左右,这些目标的实现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重点关住并按方案进行。
3.4 建立稳定的茶企管理文化
茶企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茶企管理层,对于基层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培养上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体现公司对企业文化意识的重视,茶企把这种思想融于了自己的茶企文化中。只有通过此种办法才能让公司里的每个人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把这种意识提升到公司文化中,如何能把这种文化切实的贯彻到员工的行为做事中,这是一个挑战。研究人员通过对调研报告数据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个指导性的方法:青年人才基层员工的思想意识的针对性培训,还有就是要加强管理层和员工的交流,做到上通下达。
除此之外,茶企还应该以专业的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吸纳和创新,就如茶企来说,聘请专家定期指导,对于加强企业文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茶企对青年员工以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不能直视理论讲解,更多的应该是实例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建设实质有效。在管理层上面的培训,更应该注重大局观的培训,因为其自身位于管理岗位,统筹调度,所以讲授的应不同于基层员工。而对于基层员工的培训重点应该放在工作中微观层面,使之做到面面俱到。只有通过这种上下有机的集合,才能全面激活茶企的管理文化。
茶企发展的动力源泉就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还有思想上的革新,抛弃自上而下的管理定式,敢于打破常规,充分利用公司文化,让每个人每个员工都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集思广益解决战略定位问题。只有发挥了全体员工的智慧,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控制,也可以让管理层更好更快的了解基层信息,做出相应有效的措施,并且促进这种交流方式的开展也能为员工答疑解惑。这种集体头脑应用对于茶企管理以及宣传茶企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茶企管理制度。
[1]满莉.浅谈茶产业战略定位学科的专业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2):53-54.
[2]王北川,王冰洁.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解析[J].经营管理者,2015(17):216.
[3]相子国.茶叶战略定位学科与产业系统理论趋同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5(1):196-197.
[4]刘勇.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J].经营管理者,2015 (20):155-156.
夏玉林(1975-),男,四川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