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勇, 陈东杰, 汤晓华, 徐 春, 张瑞茂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贵阳550008)
油菜为异花授粉结实作物,选择制种区十分关键,制种区一般选择在隔离条件较好的山间小盆地,有自然屏障的隔离区要求在1km以上,若为平坝地区没有自然屏障的,距离要求应在2km以上。制种区要求通风、向阳、花期湿度小、阴雨少,制种地最好为稻田,若为旱地,应选择2年以上未种过其他油菜的土地,以免自生油菜多,影响制种纯度。
在制种区和隔离区不允许栽种其他油菜品种,农户种植的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在油菜开花前无条件根除,不得留种。
培育壮苗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是制种成败的关键。
苗床选择在多年未种其他油菜,管理方便且土地肥沃,靠近水源地,通风向阳处。
2.1.1 苗床面积
每667m2制种地需准备父本苗床25m2,母本苗床70m2。父本苗床和母本苗床应相隔1m,避免混杂。
2.1.2 施足底肥
67m2苗床地用60kg优质有机肥打底施足,先撒施于苗床上。
2.1.3 整地开厢
将施好腐肥的苗床旋耕碎土,使土肥相容,然后开沟作厢,开厢时掌握窄厢深沟的原则利于排水畅通,一般厢宽在120cm,沟宽30cm,沟深15cm,反复碎土,使厢面平整,土壤之间有适当缝隙,便于种子出苗。
2.2.1 播种时间
根据油科1号品种特征特性,父母本采取同期播种,时间为9月3—10日。
2.2.2 亲本种子准备
将符合种子质量标准的亲本原种或原原种经过精选,晒种后,按每667m2父本种子35g,母本种子80g分别包装作好播种准备。
2.2.3 播 种
将种子与细沙或草木灰充分拌匀后,分3次均匀撒施于计划苗床中,播种前,苗床应用水发透,土壤吸水后再松土平整,最后撒种。
2.2.4 清粪水或水浅盖
撒种结束后用清粪水或水再浇施床面,浇施要适当,不使厢面板结,以免影响出苗。
2.2.5 防治害虫
种子落厢后易受蚂蚁危害,应施用蚂蚁净防治。
2.2.6 盖 种
播种结束后,用稻草及时盖种防止水分流失,保证出苗快而整齐,盖种后遇干旱及时浇水,待2~3d种子发芽插脚后,子叶未伸开前立即揭开稻草。
2.2.7 苗床管理
幼苗易受跳甲和菜青虫侵害,立即喷施速灭杀丁进行防治,子叶平展期(8d左右)及时追施叶面肥,3~4叶期用1kg尿素兑清粪水施1次送嫁肥,育苗期遇天气干旱,每天早晚及时补充水分,以利幼苗生长,如遇多雨天气,及时挖沟排水,降低水位。
3.1.1 稻田整地
稻田制种应注意茬口连接,在水稻下弯时,及时开沟放水,保证水稻收获后田地干燥,及时翻耕,平整开厢。
3.1.2 旱地整地
旱地应适时收获,施用乙草胺,防治草害,在雨后及时开厢整地。
3.1.3 施足基肥,增施硼肥、钾肥
每667m2施用有机肥1 000kg或复合肥50kg,然后每667m2增施硼肥1kg,钾肥5kg,施肥要均匀。3.1.4 开厢碎土
制种田一定要开沟并平整作厢,四周开好围沟,中间开十字沟,厢宽不超过3m,开沟方向应利于整田排水,开厢后及时碎土准备移栽。
3.2.1 行 比
根据油科1号长势特性,采用最佳行比为父本∶母本=1∶3。
3.2.2 行 向
父、母本行向与制种区常年风向保持垂直,利于花期授粉,保证结实率,行向布局正确与否,将影响到制种单产。
3.2.3 移栽密度
通过几年的对比试验,总结出油科1号制种最佳行距为:父、母本之间50cm,母本之间40cm;最佳窝距为:父本之间25cm,母本之间20cm;每窝采取单株移栽,合理的移栽密度是保证父、母本群体数量和争取有利生长空间的关键环节。
当苗床地幼苗达到5~6叶时,开始移栽,一般为10月上旬。
先移栽父本,后移栽母本。
移栽到大田后,边栽边施定根肥,每667m2用尿素5kg兑清粪水浇施,有利于幼苗扎根和快速转青生长。
幼苗返青成活后,及时到本田检查,对遗漏和坏死的应立即补苗,保证移栽质量。
待种苗成活18~25d内,进行第1次中耕,然后重施活棵肥,每667m2用尿素10kg兑清粪水浇施,可使种苗快速生长,营养体壮大,为最终获得高产奠定基础。第2次中耕选择在1月1—10日,结合苗情长势情况看苗施肥,每667m2施用尿素5kg或复合肥15kg,先施肥再中耕培土,此次中耕培土重点在于田间除草和油菜过冬保暖。
当父本薹长高到35cm时,采取隔行打薹的方式开展父本打薹工作,摘去父本薹8~12cm,打薹的父本应立即补施尿素,每667m2补施2kg尿素为宜,采取父本打薹施肥技术,可有效增加父本为母本提供充足花粉的时间,保证母本开花前后都能及时授粉,为母本有效结实提供了保障。
选用氧化乐果和速灭杀丁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危害油菜生长的害虫。
在油菜开盘期和抽薹期用速乐硼分别喷施,可有效增加油菜结实和增加油菜千粒重。
在油菜现蕾期开展1~2次田间去除优势株、异性株和早花株的去杂工作。
5.1.1 母本中可育株的识别
可育株从外观上看花蕾饱满,深绿,花蕾半大时用手挤呈黄色水液。不育株花蕾细长、淡绿,花蕾半大时挤破无黄色水液,常常伴有死蕾现象。
5.1.2 拔出时间和方法
油科1号核不育三系油菜新品种不育株率理论上可达到100%,在制种生产应用中,只有5%左右的可育株,当油菜初花期花蕾能识别时,及时彻底地拔出可育株,且必须连根拔起,并将植株从根部砍碎,堆放于田外。
制种区油菜进入初花期后,每667m2放入10箱左右蜜蜂,均匀分布在制种田中,可大大增加种子的结实,提高制种产量。
制种区油菜进入盛花期前后,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施1~2次,可有效防治菌核病。
在角果期用抗蚜威2 000倍液喷雾1~2次可有效杀灭蚜虫。
种子成熟后,一定要适时收割,方法是将父本行割倒后抱出田外,再割母本,严防混杂,待3~5d后,抢抓天气及时脱粒、分晒、分装,然后开展纯度鉴定工作,分户鉴定,对不符合种子质量要求的,拒绝收购。
油菜二系制种法与核不育三系制种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拔出可育株的群体数量,质不育二系可育株率达55%左右,需精心组织大量劳动力开展繁杂的去杂工作,耗时且耗工;而核不育三系不育株理论上可达100%,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只有5%左右的可育株,免去了人工大量拔除可育株的用工环节,在节省劳力和时间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母本种子群体数量,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较好保证了制种质量,在现实生产条件下,生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1]侯剑,程国平,代传学,等.甘蓝型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油研1220制种技术研究[J].种子,2010,29(10):114-117.
[2]侯剑,侯燕,何惠平,等.杂交油菜德新油27品种特性及制种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3(24):9 893-9 895.
[3]徐贵华,余显权,侯健,等.杂交油菜先油杂2号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J].种子,2011,30(7):117-118.
[4]张瑞茂,陈大伦,李敏,等.甘蓝型隐形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科1号的选育[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2):30-32.
[5]文云书,陈光玉,刘辉,等.优质油菜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规范[J].耕作与栽培,2007(2):57-58.
[6]赵继献,侯国佐,张瑞茂.甘蓝型杂交油菜高产的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8(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