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利,孙治强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郑州450002)
现代蔬菜园区科学管理方法浅析
李胜利,孙治强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郑州450002)
为了指导现代蔬菜园区的科学管理,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从种植计划管理、用工管理、生产经营档案管理、产品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和营销管理6个方面对现代蔬菜园区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现代蔬菜园区的科学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现代蔬菜园区;科学管理;种植计划;用工管理;营销管理
2015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0.22亿hm2,总产量约7.85亿t,产值约1.5万亿元。直接从事蔬菜生产的人员约9 000万人,蔬菜产业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1 00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5%[1]。相对于粮食作物,蔬菜产业投入较高,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急剧增加,单位面积效益提升的空间进一步缩小。适度规模成为今后提高蔬菜生产效益的主要途径[2],但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增加,如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等,有相当一部分新型经营主体缺乏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依然处于传统的家庭式、作坊式生产模式,致使园区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没有达到应有的经济效益[3]。针对这一问题,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结合省内外的园区调研情况和生产实际,提出了现代蔬菜园区的一些管理理念,希冀能对蔬菜园区的科学管理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1.1 根据市场合理进行时间和品种安排
不同类型、不同销售模式的园区在进行品种选择和时间安排时应有所差异。
1)在设施条件满足的前提下,生产型园区和以批发市场销售为主要渠道的蔬菜园区品种要相对简化,以2~3个主要生产品种为主,要把产品盛果期安排在市场需求量最大、价格最高的时期,以此来确定育苗时期和定植时期。
2)以采摘为主的蔬菜园区品种要相对丰富一些,且主要以即摘即食的品种为主,品种要选择口感、风味好的,对于耐贮运则无过多要求。时间上要把产品供应盛期安排在节假日期间,如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
3)以会员制配送销售为主的蔬菜园区,要根据会员的需求,根据订单的需求进行种植计划的安排,并做好分批播种的时间安排。
1.2 做好轮作安排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园区,在制定种植计划时要有科学轮作的理念。
首先,把园区作物种类按照是否耐连作进行梳理,绘制每年的种植布局图,在安排时优先考虑不耐连作作物的种植区域。如一般瓜类忌连作,种植计划安排时首先满足瓜类的轮作需求。
其次,要考虑合理的茬口衔接,在满足生产功能的前提下,以减轻病害和平衡土壤的营养为原则合理安排茬口衔接。如避免同科、具有相同病虫害、养分需求规律相似的作物茬口。
1.3 制定3个层面的种植计划
具体到每个区域的详细种植计划时,要从3个层面来制定。
第一,从宏观层面要考虑1个种植区域、1个地块全年或者1个栽培周期的种植计划。制定种植图表,标明每1茬的育苗、定植时间、产品上市期和计划拉秧期。按照种植计划从宏观方面有序安排园区的工作,如物质采购、土地整理、产品销售等。
第二,从中观层面,即具体到某1茬的种植计划。在这一层面的计划中,要重点列出几个关键点的时间安排,除了育苗、定植时间外,更重要的是制定出关键时间段的管理要点、种植风险的预判和应对措施。如越冬一大茬黄瓜何时会出现寒流、寒流来临前后如何进行管理;如蔬菜不同生长阶段主要的病害是哪些,如何预防等等。
第三,具体到每一个操作环节,要制定操作标准,对于新员工工作之前要培训示范,工作完成之后要检查。
蔬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机械化程度较低,用工费用是蔬菜园区最大的生产成本,如何进行节约高效的人工管理是蔬菜园区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这样的经营主体,农民在自家的土地、或者流转过来的土地上进行耕作,劳动力以自己或者亲朋好友为主,这类园区不存在人工管理的问题。而对于雇佣工人为主的蔬菜园区,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调动员工的能动性是管理的关键。
2.1 制定操作规范
克服经验式管理理念,对于栽培的每一茬蔬菜作物,把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归纳为一个“工作”,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如安信种苗公司把整个育苗过程归纳了25个关键环节,制定了25节点育苗,每个关键点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这样使员工有章可依,问题有据可查,实现了育苗的标准化,大大提高了育苗效率。
2.2 员工上岗培训
随着新品种、新技术在生产中不断推广应用,对于农业园区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培训是员工掌握操作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障。通过培训可以增加员工对园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加园区的凝聚力。
2.3 工作量化考核
量化管理是对员工进行高效管理的关键。随着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在一些现代农业园区内,应该引入量化管理的概念。量化管理的前提是科学制定每项工作的量化标准,如黄瓜吊蔓,667 m2前期吊蔓需要多少工,后期吊蔓需要多少工;番茄定植,667 m2温室定植需要多少工,露地定植需要多少工等等。
这些量化标准的制定需要在平时的管理中逐步积累和完善,制定时需要考虑不同栽培设施、不同栽培方式、男工和女工量化标准上的差异。
2.4 用工统筹安排
美国Metrolina greenhouse是一家以盆花生产为主的公司,温室面积66 hm2,露地面积74 hm2,年生产3亿盆成品花,这个公司的用工管理相当高效。整个园区分成了5个区域,园区有1个总的技术负责人(head grower),每个区域有1个生产管理者(grower)和2个生产管理助理(assistant grower),这3个人负责区域内的日常技术管理,具体的生产工人由公司统一安排调度。公司有生产计划部、人事部和劳动部。每天傍晚之前,生产计划部根据每个区域第2天的工作内容,结合每个区域所上报的第2天所需要的生产工人数,制定第2天每个区域所需的员工数量和工作时间。生产计划部把制定的需求表格发给人事部,人事部进行审核,根据工作紧迫度的先后顺序,制定第2天的派工方案。然后人事部把派工方案发给劳动部,第2天由劳动部进行员工的具体安排。每个生产区的管理者负责技术的指导、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国外的这种先进管理理念与他们先进的设备和生产技术是相配套的,国内的园区可能在这些方面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但也要根据自身园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用工的统筹安排,如进行分区负责、生产工人统一调配。
2.5 风险预警与应急预案
蔬菜生产受自然影响的因素很大,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由于国内大部分是简易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差。尤其是冬季生产时更容易遭受风雪灾害,因此农业园区要有风险意识,要进行风险预警和制定应急预案。而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靠人员来进行,对于突发的灾害天气,特别是晚上的暴风雪、暴雨等,这些都需要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在特殊时期、特殊天气下,要由应急处理小组进行巡查。
3.1 档案的记录
档案对于1个园区进行科学的管理、提升园区的经营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完整的档案也是园区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所需的文件。
档案的记载包括:投入品档案、生产管理档案、设施环境监测档案、产品检测档案、销售档案、用工档案等等。
3.2 档案的分析与利用
档案的记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对记载的档案进行分析,进而应用在园区的管理中。比如对每个生产区域、或者每个生产温室的投入品、生产管理、用工和销售档案进行年终总结,可以从效益上对其进行单独核算,进而分析可以节本增效的途径,这些总结的经验或者教训可以在下一年度园区的管理中进行借鉴;通过对设施环境连续监测档案的分析,就可以找出设施环境变化的规律,哪个时间段容易出现低温或者高温危害,哪个阶段容易发生病害,这些均可以运用到生产管理中;通过对销售档案的分析,还可以了解蔬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于合理安排茬口很有帮助。
产品质量是一个园区的生命,产品的质量内涵包括安全质量、商品质量、口感风味、营养质量、贮运质量。销售目标市场不同、经营方式不同,追求质量的侧重点稍有差异,但安全质量是第一位的。如以采摘为主的蔬菜园区,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重点要追求产品的口感风味和营养品质。如以远距离销售为主的,则还要考虑产品的贮运质量。
蔬菜园区要根据自身园区产品的定位,是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或者是有机产品,在遵循国标的前提下,结合园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生产技术规范和企业标准,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对蔬菜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在产品出园之前进行检测。
随着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进步,现代蔬菜园区一般都建有种植设施,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配备有相应的环境调控、监控和耕作设备,如卷帘设备、湿帘风机、温度及湿度检测仪、旋耕机、水肥一体化设备、喷药机械等。这些设施和设备的正常使用是保障种植目标实现的基础,一个大型的园区,需要做好设施、设备日常的检修、保养和维护工作,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要建立设施设备检修和维护的台账。
目前蔬菜销售方式主要有4种:一是批发市场的大宗销售模式;二是以农超对接为代表的集团型销售模式;三是会员配送制;四是网上销售。
6.1 批发市场销售模式
批发市场销售是目前蔬菜园区销售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变化合理安排产品的采摘、销售或者仓储。适时采摘对于产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采摘期的确定要考虑产品的生物学特性、市场价格因素、货架期、耐贮运性等。科学的仓储计划安排有助于获得较高的销售价格,如秋延后或者秋露地蔬菜,其产品销售价格基本规律是越往后延迟价格越高,这样通过适当的贮存再销售就会获得比较理想的价格。
6.2 农超对接销售模式
农超对接之类的集团式销售,这种销售方式下蔬菜园区与超市等集团需求群体之间比较容易建立起稳定、持续的采购关系,能够有效减少双方供需信息的搜寻成本[4]。由于大部分园区和集团消费群体没有运输和保鲜能力,第三方物流费用较高。管理的重点主要是根据需求做好产品的采收、质量检测和运输,做好物流方面的成本控制[5]。
6.3 会员配送制销售模式
会员配送制主要是做好配送中心、客户订单及配送计划的管理。配送中心内部的管理包括接货及检验,产品的清理、分级、包装和加工,分类入库和进行库存管理。根据客户的订单制定配送计划,进行产品的分拣、出库检查和配送运输。
6.4 网络销售模式
蔬菜产品由于其产品特性和消费者对其产品食用上的要求,再加上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致使其作为网络销售产品有其先天的不足。对于一些耐贮运的、产品容易实现标准化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蔬菜产品可以作为生鲜电商销售的首选产品,但首先要做好仓储管理以降低损耗和仓储费用[6],二是要做好配送以降低产品交付成本。
随着现代蔬菜园区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经营理念在农业企业的逐渐深入,现代蔬菜园区的科学管理水平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现代蔬菜园区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其经营管理理念也需要随之进行更新,这需要从事现代蔬菜园区管理的人员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促使我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1]蒋卫杰,邓杰,余宏军.设施园艺发展概况、存在问题与产业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515-3523.
[2]李天来.我国设施蔬菜科技与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农村科技,2016(5):75-77.
[3]李胜利,孙治强.河南省不同经营主体从事设施蔬菜产业适宜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蔬菜,2016(1):12-16.
[4]孙占刚,庄奇佳,曹栩滢.上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蔬菜,2015(5):8-13.
[5]杨冬梅,施燕萍.松江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模式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4,31(4):131-136.
[6]兆红.蔬菜生鲜电商能否突破发展瓶颈?——宋小菜模式观察[J].中国蔬菜,2016(7):4-9.
2017-03-01;
:2017-04-07
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项(S2010-03-03)
李胜利,男,教授,主要从事设施蔬菜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lslhc@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