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安 宋 凡
(陕西省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生态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中的重点建设项目。针对目前陕西林业的发展态势,虽具有资源丰富的优势,但随着人类的滥砍滥伐,水土流失现象的严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随着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大的召开,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已经纳入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并逐渐得以深入,提倡管理、防治、建设和保护相结合,促进西部大生态战略的实施。
(1)生态环境的变化。在陕西省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进行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扩大了森林植被的覆盖率,抵挡了沙尘暴的来袭,促使该省林业生态环境逐渐向好的方向过渡。
(2)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通过实施各种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的措施,农民得到了政府的奖励和补偿,同时落实改革开放的政策,开展农林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各类林木、果树、花草以及观赏性植被的广泛种植,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备齐全,林区农民整体上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1)森林覆盖跨度广。陕西省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和复杂,植被资源种类和数量虽多但覆盖不集中,无法全面统一进行管理和保护,而多数植被又是次生林,加之人们的肆意破坏,致使植被的存活质量不高,效益低下。
(2)水资源短缺。陕西是我国水土流失和干旱现象最为严重的省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也较分散,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面积剧增,荒漠化问题极其严重,栽种植被也会因为水源的缺失而死亡,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建设难度。
(3)环保意识滞后,沟通无力。陕西省各政府机构虽然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但各部门之间却甚少沟通和交流,无法实现对资源的共享,不能有效全面地监管和建设,责任的划分也无法保证统一和明确,致使出现扯皮现象,再者环保意识的宣传也受到了限制,百姓的环保意识滞后,甚至会产生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事情,与己无关的错误想法。
(1)加强认识。加强对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正确认识,以国家相关的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观为导向,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对植被的覆盖区域制定针对性的发展规划。从业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并采取脱产培训、在职培训、外聘传授等形式进行再教育,提升自身的知识、服务和技能水平。其次也要鼓励群众参与其中,通过宣传部门的宣传职能,细致和详细地讲述生态破坏的危害、生态建设的意义以及带来的影响,增强百姓的环保意识,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
(2)完善生态机制。专项的法律规定相对较少,无法从根本上规范社会行为,相关的司法部门应完善法律体系,补充现有法律,实现依法兴林,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也要完善林地征用的管理、审核和补偿机制,出台具体的规范性文件,确保百姓利益得到保障。其次,本省各部门要积极的参与建设工作,增加沟通和交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集思广益及时解决问题,并在交流中学习不同的知识和经验,提升工作效率。
(3)加强信息化建设。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应当充分利用起新的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建立林业网络系统,实现与全国林业系统的融合,以便更加快捷的了解到最新的林业资讯,无线网络的建立也为林业管理、林产品的运输等提供了传播平台,并经过统一的数据信息库,了解到不同林业植被的具体参数,以便让部门决策者有更加全面的参考数据,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从而完善了林业的监测系统,进而促使林业生态环境管理和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现阶段陕西省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陕西地区也还在积极地努力着,并通过与现代技术的接轨,坚持国家和党的正确领导,加强环保意识的普及和人员建设等积极措施,相信该地区的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会越来越好。
1 钟高适.陕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战略设想[J].陕西林业,1999(1)
2 樊亚光.刍议加强陕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J].新西部,2016(7)
3 杨远宗.建立陕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析[J].陕西林业科技,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