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蓉霞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广东 广州 510520)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园林设计来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渴望,希望复制大自然之美,因此,园林设计既是反映人类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环境,更是体现人类某种精神追求和审美意识的一种艺术展现。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有助于人们对赭红物质生活环境以及艺术形态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入的认知,同时,对于日后园林设计创造提供更多思路和借鉴。
中国的当代园林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包括山、水、石等元素的应用。园林设计中的景观营造从宏观意义上而言主要受到3个方面的影响。
风水理论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理念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理论。抛开其中的迷信部分,不可否认其蕴含的环境观和美学对古代园林设计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而风水美学又包括自然美、曲线美、均衡美、象征美、阴阳美等。自然美不外乎花草鸟兽、池水、石山等自然景物的应用;曲线美则是中国园林中的核心特点,为方便观赏,包括屋顶、檐角、小径在内的多处设计都采用弧曲线,内里景观也灵活自由地分布在园林各处,令造型彰显轻巧的同时也便于制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均衡美则是指中国园林中绝对对称的设计较为罕见,更多是通过大小对比、间距利用等方式让整体景观呈现出均衡的态势;象征美则是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美,例如“四神”(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在园林局部造型和分布上的应用等;阴阳美则体现了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包括选址、规划、营造中强调的靠山、背水等阴阳和谐之美。
所有中国式园林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或题写在园门顶处的牌匾上,或直接题在墙壁上,亦或者雕刻在侧面的石碑、石山上,这是最为常见的匾额楹联的应用。其次是匾额楹联因为本身的形状、材质、大小、颜色等成为园林景观中的元素部分,与周围景色共同构成园林景观。更深入的则是这些匾额楹联利用文字内容阐述周围景观,应用较多的为诗词歌赋,如著名的《滕王阁序》、《兰亭序》等,除点题外更能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营造一种人文意境。
禅宗思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多地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上,先是“悦形”,指自然景物所带给人的最直观感受;其次是“怡情”,指通过给予景观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最后为“畅神”,达到人景交融、不分彼此。“天人合一”就是自然与人的统一,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与人的思想、精神、情感进行交融,从感官接触到心灵体验,意趣与理趣相通相生。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开发建设等人工行为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自然,园林设计中的景观美从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大自然的美妙奇幻,也唤起人们对于大自然的保护意识。而单从园林设计中景观美的鉴赏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
园林设计中的山或真或假,多数以石材模拟自然山石的外形、颜色、状态,再进行雕琢加工、装饰点缀。这些假山不单是“以假乱真”而美,也不单是表现情趣而美,而是从它的形态、意趣形成的一种审美特征,不同于自然美也不同于人工美。假山一般分为湖石山和黄石山,湖石山玲珑剔透,多孔穴,挺拔秀丽,峰峦高耸而溪涧众多;黄石山轮廓线简洁明了,曲折较少,且孔洞穿透性弱,整体造型壮阔大气,质朴厚重。这2种假山园林设计中最常使用,造型多变,根据整体园林风格将其打造得或秀丽或壮美,为园林增添一景的同时也与周边景观互相辉映,点映成趣。
水是人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自然景观中的核心元素,其因为流动性、随意性较强,往往作为静态假山的对比景观,一静一动,魅力遽增。园林之水多引自于大自然的江河湖海,包括盛水的池沼形状、理水形态等都效仿自然,当然除打造湖、池、潭、滩之外,园林中也可以利用器皿如缸、坛、瓶、盆等盛水,在其中养鱼植花,形成微景观,也是别有一番趣味。当然水的状态经过改造后也有净水和动水之分,净水展现柔美,动水则展现力量,且在水的流动过程中与其他事物如草木、山石等相摩擦发出“哗啦”、“叮咚”之声,为园林平添几分意境美。
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经过艺术加工或结构重置后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也就是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植物景观分为2大类,一是规则类植物景观,其通常采用对称、整齐排列的手法应用在规则式的建筑物和园林景观中,如法式、意式的古典园林,最终呈现效果恢宏大气、端庄肃穆。二是自然类植物景观,这类植物景观多在植物幼苗甚至种子期就被规划在园林设计中,成长期被不断修缮或自然成长为具有自然风光的景观,如草甸、森林等,最终呈现效果自然、多变。
园林设计中的景观创造看似只有简单的山、水、石、木、牌匾等元素,但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空间布局,亦或是意境氛围等都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例如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等,较为复杂。
园林景观的空间创造不仅指横向的布局,更要考虑纵深结构,例如横向范围内要求山水搭配、花草树木搭配、颜色搭配以及围墙、走廊、桥、凉亭、小径协调等,而纵向范围则包括高低草木、楼阁错落、高山低洼等的搭配协调。所有事物看似处于静态之中,但实际上在观赏时每一个区块乃至整体都形成有机、连续的动态空间,利用艺术构图原理和不断的空间序列转换,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断变幻景色,悦人耳目。
或许没有植物可以创造出一个美丽的景观,但绝对无法将其称之为园林景观,植物的形状、颜色甚至于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季节所呈现出的不同状态,都能为园林带来不同的景观美,再配合不同的声音、动物,例如春天的鲜花蝴蝶、夏日的绿叶蝉鸣、秋天的落叶硕果、冬日的积雪麻雀等,都是丰富人们感官的景观美。
一般而言带给游客最直观的感官是视觉,但留下记忆最深刻的绝对是听觉、味觉和触觉,春日墙头的桃枝与花香,夏日酷热与莲子的清苦,秋日脚下干枯的树叶和多汁的果实,冬日挺拔的翠竹与薄雪。一切可以影响人类感官的因素都成为了园林的景观,一切带有美学属性的植物、动物甚至无机物都成就了园林的景观美。
上述所有的空间创造、植物创造、感官创造都综合形成了园林的意境美,文字牌匾恰到好处的释义、鲜明的景物形象以及景物艺术的比拟象征都成为创造园林景观意境的重要元素。
园林设计有着其物质功能,也有着其艺术功能,学习并分析园林设计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领略园林美,探究园林艺术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以及为创造新的园林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1 王国伟,侯方,徐琼华,张志忠.论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2(2)
2 杨淑涵,王岩.浅论园林景观中的铺装设计——以青岛公园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6(10)
3 王莉,王璀.论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J].中国林业产业,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