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旁小游园景观设计研究

2017-02-03 11:31栾兰
现代园艺 2017年24期
关键词:种植设计视景游园

栾兰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1 城市街旁小游园的空间构成

1.1 空间布局

城市街旁小游园与城市街道相临,处于道路交叉口或者道路的一侧,满足附近居民、行人的休憩、观赏需求的城市块状绿地。因其伴路而生,故其在面积上较其他城市公共绿地面积精小很多,空间灵活性较大,空间布局的功能上以植物造景、竖向设计形成开敞空间与半开敞空间为主,主要包括静态休息空间、健身活动空间、儿童游玩空间、绿化缓冲空间等。

1.2 视景

城市街旁小游园的用地面积、空间形成方式决定了其原始基地的视景条件相对单一。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通过利用种植设计、地形处理、铺装设计等进行空间二次分割,造成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的转换,开敞空间与半开敞空间的流通,纵深空间与穹拱空间的交替,利用丰富的空间节奏引发丰富的视景变化。

2 城市街旁小游园的道路设计

2.1 路径设计

城市街旁小游园的主要道路形式以人行道路为主,空间边界开敞。其中游园路必须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在道路转折等必要的位置设置标示物,提高道路的方向性与辨识度。

路径设计要考虑路径与空间的关系,即道路既可以分隔空间也可以串联空间。道路设计综合铺装设计、种植设计等可以营造游人在游园过程中的多重景观体验与感受。

2.2 铺装设计

常见的铺装样式为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砖,便于雨水等迅速下渗,以保证城市街旁小游园的生态效能。亦可采用防腐木、塑木、石材、金属、卵石等景观材料,通过对材料自身的纹理、色彩、质感的二次组织,形成具有强烈艺术性的铺装视觉艺术效果。

利用铺装材料的材质肌理变化、铺装形式的尺度变化等,调用游人在游园过程中丰富的五感变化,形成景观空间中的游人游园过程的心理变化。

3 城市街旁小游园的种植设计

城市街旁小游园作为街旁绿地,其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种植设计应从观赏性角度出发,进行植物配置,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兼顾植物对空间的组织作用,注重植物对交通、视线的引导作用,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具有时空变化的组团式植物景观。

其次,种植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植物遮挡视线的问题,一方面可运用框景、漏景、障景等造景手法,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节奏和视景层次;另一方面要注意视线的通透性,避免因植物遮挡造成交通事故,以及通过植物叶片形成漫反射,缓冲周围建筑物形成的眩光。

4 公共设施

城市街旁小游园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其公共施设应满足游人的基本游憩、休息需要,如休息设施、休闲活动设施、环卫设施等,以及设置水景、雕塑等满足游人的观赏心理需求。

5 设计指导原则

5.1 生态性原则

城市街旁小游园在城市为背景的人工环境中,为自然保留自我生长繁衍的一席之地,适当保留原始基地的原有野生植被,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存留城市居民的基地记忆。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方面,应讲究配科学性的植物配置设计与便于管理并存。城市街旁小游园作为城市中平衡自然生态的重要环节,应融合雨洪管理技术,结合雨洪花园、“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方法进行设计。

5.2 互动性原则

在城市街旁小游园设计元素的选择中,选择那些能够引起游人共鸣、饱含所谓“场所精神”的乡土材料、纹案样式,将历史、人文的融入引发游人对城市、区域的文化与历史、过去与未来的回忆与联想,进而激发游人对城市街旁小游园的内在情感,恢复并再生城市生活的活力。

5.3 便捷性原则

城市街旁小游园由城市的道路交叉汇聚而成,其边界设计应该体现易达性与开放性。在边界的竖向设计中,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注意通过高差、色彩、材质的变化实现无障碍设计,实现与周边道路的连通性,便于游人进入。

1 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王求是等译.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 但迪.街旁绿地的场所人性化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街旁绿地的人性化设计与探析,2009

猜你喜欢
种植设计视景游园
游园小问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及研究
游园——畅妈手作
游园
现代园林植物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园林绿化树木的种植设计方法初探
园林绿化种植设计要点探讨
浅谈城市景观中的植物种植设计
全回转拖轮运动建模与视景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