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解析
——以《长颈鹿—图形的变化》一课为例

2017-02-03 06:59张兰春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鱼缸孙悟空驱动

张兰春

(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特教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解析
——以《长颈鹿—图形的变化》一课为例

张兰春

(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特教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本文以《长颈鹿—图形的变化》一课为例,较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及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关键步骤,以为创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经验。

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情境

任务驱动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应用周围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最终获取知识。《长颈鹿—图形的变化》一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十课的内容,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图形变化的技巧。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中图形工具的运用,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画图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与铺垫,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图形变化的技巧,感性理解“复制”、“粘贴”,加强学生处理图形的能力。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地使用画图工具的基础之一,也是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因此要求学生更多地进行抽象思维。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还未发育成熟,掌握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三年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不长,缺少对技巧性知识的掌握。为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笔者试着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引入其中,并结合情境导入、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将本节课的知识划分为一个个的小任务,通过子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整个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争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1 准确设置任务

任务驱动法顾名思义就是使用任务作“诱饵”,通过任务的驱动作用一步步地鼓舞、驱使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通过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完成对整节课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地设置任务。一是注重任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设置任务时,任务要与现实生活或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尤其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时更要注重此点;二是任务的难度要适宜。任务设置的太难,超出学生现有能力范围,会让学生缺乏成就感,导致学生丧失探究的兴趣;任务设置的太容易,学生会不屑一顾,缺少研究的兴趣,因此,在任务设置的难易程度上要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即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工具的使用,因此本节课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变化。图形的变化需要两个步骤来完成,首先完成图形的复制与粘贴,其次是进行图形大小上的变化。因此,将这两个操作步骤分为两个子任务:一个任务通过选出自己喜欢的卡通造型(喜洋洋、熊大、熊二等)来掌握图形的复制与粘贴;另一个任务是通过学生对喜爱的孙悟空的外形上的变化来掌握图形的变化。

2 适时引出任务

任务设计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向学生引出任务。如果简单生硬地布置任务,学生势必会兴趣不高,因此,需要将任务巧妙地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为学生提供感悟问题、感知任务的情境。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生活的背景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引出任务时,考虑到孙悟空的形象相比长颈鹿会更让学生感兴趣,因此,将课本中的“主角”换为了学生耳熟能详的孙悟空形象。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欣赏孙悟空变化的动画,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一下子带动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就连平时稍微调皮的学生也很活跃的加入了讨论之中,最后大家一致得出孙悟空最令人羡慕的是他的七十二变,然后教师趁势引导学生想不想学学七十二变呢?今天就跟随老师来学习孙悟空变化的本领,进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播放动画、讨论等活动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为布置任务做了较好的铺垫。因此,给学生们布置的第一个闯关任务就是“孙悟空变变变”,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是如何让孙悟空进行变化的,然后让学生在各个小组中练习操作。随后,又利用三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动画片的卡通人物形象布置了第二个闯关任务:“选择自己的小伙伴”。接下来,教师出示图片,并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谁作为自己的小伙伴啊?”有的说喜欢喜洋洋,有的说喜欢懒洋洋,学生们争先回答。“那你们就从图片中选出它们,作为你的小伙伴吧!”然后教师提供图片资源,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本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知识的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 恰当拓展任务

要想使知识得到灵活的应用,需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在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迁移的主要手段就是将任务加以拓展。拓展任务时,要考虑到所设置的任务主要是为了将在前几个任务阶段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本阶段中,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因此,在本节课,教师可以将任务进行如下拓展,设置“把小鱼救回鱼缸”的任务,引导学生说:“有一条小鱼不小心跳出了鱼缸,我们去救救它吧!”以此引出本节课的第三个闯关任务。本任务看似简单,但它并不是操作练习的一个简单重复,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跳出的鱼比鱼缸大,鱼放不进鱼缸,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必须把鱼变小,或鱼缸变大,同时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鱼跟鱼缸的距离很近,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使用“选定”工具,需要引出新的工具“任意形状的裁剪”,通过本任务,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不仅仅应用到了本学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维度来讲,还可以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观念。

4 全面评价任务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任务作为着手点,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最终完成任务,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何评价学生在任务教学中的整体表现也是教学过程的关键一环,笔者主要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在过程性评价环节,要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度、与他人的合作情况以及学习的态度。在总结性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对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提炼,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升华。在本节课的自评环节,教师主要让学生用“这节课,我学会了……”的语句进行总结,其目的在于从学生的自我阐述中,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知识系统化和梳理化的过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猜你喜欢
鱼缸孙悟空驱动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鱼缸里的杀手
鱼缸水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在808DA上使用WIFI进行驱动数据同步
家里的小鱼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