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鹏伟,徐宁宁,邵伟,杨伟杰,刘学貌,王潇俊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大西洋鲑 疾病防治技术
薛鹏伟,徐宁宁,邵伟,杨伟杰,刘学貌,王潇俊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大西洋鲑是优质的冷水鱼类,在欧美国家养殖极为普遍。但是随着渔业技术的发展进步,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环境的恶化等,导致养殖大西洋鲑的病害问题日渐突出,加强鱼病防治,减少鱼病造成的损失,是提高大西洋鲑养殖成活率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人们在鱼病防治上存在许多误区,防治措施不利,加重了养殖大西洋鲑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本文就大西洋鲑集约化养殖中的病害防治和对策进行探讨,以期提高鱼病的防治效果。
首先,在养殖过程中必须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对养殖系统进行严格的管理。
1.1 工具消毒
工具消毒非常重要,如果病鱼用过的工具不经过消毒处理而使用就会把病原体带入鱼池,引起交叉感染。抄网、刷子、水桶、水鞋应该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液一般用200 mg/L的漂白液。
1.2 鱼池消毒
苗种入池前,用漂白液对池壁、池底进行消毒,以杀死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
1.3 苗种消毒
鱼卵引进后,用碘伏进行消毒。
1.4 投喂
使用优质饲料,提高抗病能力。
1.5 水质
加强水质管理,减少疾病发生。
大西洋鲑从引进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主要养殖病害有病毒性疾病、细菌病、真菌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不良病。
2.1 病毒性疾病
主要有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简称IPN)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简称IHV)。
2.1.1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病原体: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
症状:体表颜色变深,腹部肿胀,鳍基部有出血点,肛门拖有虚假粪便。突然离群狂游、翻滚、旋转,间隔片刻又重复发作,直至死亡。解剖可见内部胰腺充血,肝、脾、肾苍白贫血,消化道通常无食物,有乳白色或淡黄色黏液。
防治方法:主要控制途径是发眼卵引进过程,对发眼卵用200 mg/L的碘伏溶液浸泡半小时。
2.1.2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病原体: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
症状: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鳍条基部充血,肛门常拖有一粗长的白色黏液便。发病初期游动缓慢,呈昏睡状,随水漂流,鱼苗突然死亡是该病特征之一。解剖发现肝、肾、脾颜色变淡,肾脏和脾脏的造血组织严重坏死,肠出血。
防治方法:用聚维酮碘(有效碘1%)浸浴15 min。
2.2 细菌病
主要有肠炎病、弧菌病和疖疮病3种。
2.2.1 肠炎病 病原体:点状气单胞杆菌。
症状:体色变黑,游动缓慢,鱼体消瘦,肛门红肿,有脓状物流出。肠管发炎、充血,肠内无食物,并充满白色或黄色黏液。
防治方法:用大蒜素粉(含量10%)口服1~6 d,用量100mg/kg。
2.2.2 弧菌病 病原体:鳗弧菌。
症状:体色发暗,眼球突出。肛门出血,鳍根部和体表溃烂以及肌肉坏死。解剖发现肠管充血、发炎,肾脾肿大。
防治方法:用恩诺沙星混拌于饲料中,投喂一周,用量100 mg/kg。
2.2.3 疖疮病 病原体:杀鲑气单胞菌。
症状:颜色变深,鳍基部充血,有时会有内部充血破裂导致肌肉肿胀,严重的体表糜烂。
防治方法:用氟苯尼考混拌于饲料中,投喂一周,用量100mg/kg。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降海之前,对鱼苗进行疫苗注射。
2.3 真菌病
主要是水霉病。病原体:水霉菌。
症状:鱼体长出“白毛”,呈灰白色。鱼漂浮于水面上,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及时将死卵捡出。鱼苗用浓度为2%氯化钠浸浴2 h。
2.4 寄生虫病
主要有小瓜虫病和车轮虫病。
2.4.1 小瓜虫病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
症状:小瓜虫寄生形成1mm以下的小白点,故也叫白点病。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同时伴有大量黏液,患病鱼体消瘦,行动缓慢,经常与池壁或池底摩擦。
防治方法:用25~30 mg/L的甲醛水溶液浸泡1 h,每天1次,连续3 d。
2.4.2 车轮虫病 病原体:车轮虫。
症状: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引起寄生虫处黏液增多,鱼苗游动缓慢,车轮虫在鱼的鳃及体表处不断爬动,引起鱼不安,行动异常。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福尔马林,使池水成30 mg/L浓度,1 h后换水,连用3 d。
2.5 营养不良病
主要是肝脂肪变性病。
症状:体色发黑,鳃颜色变淡,体质衰弱,离群,不活泼,独自漂在缓流处。解剖发现肝脏肿大,呈黄色、黄白色或黄褐色,胆囊肿大呈黄色。胃肠充满黄色黏液,无食物,肠末端溃疡充血。
防治方法:立即改投优质饵料,减少投喂量,并在饵料中增加维生素的含量。
2016-12-31)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