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冬小麦节水高产技术初探

2017-02-02 07:51:10林州市农业畜牧局徐正凯
河南农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林州市基本苗耗水量

林州市农业畜牧局 徐正凯

林州市冬小麦节水高产技术初探

林州市农业畜牧局 徐正凯

林州市耕地面积少,地块小且分布零散,由于冬小麦生长的冬春两季干旱少雨,制约了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因此,推广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主要技术原理

(一)冬小麦要获得大范围高产还难以摆脱对大水大肥的依赖

在国外,地力贡献率在粮食产量的比重为60%左右,而水肥贡献率只占40%;而我国粮食生产中则正好相反,地力贡献率占40%左右,而水肥贡献率占到高达60%。只有提高地力贡献率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二)发挥土体的贮水功能,夏贮春用,减少雨水损失

小麦的根系向下可伸展到2 m部位,2 m土体是小麦的根系带。根据在河北吴定桥的测定,轻壤土和中壤土为2 m的土层能够蓄水650 mm,除去萎蔫点以下土壤水分不能被作物吸收外,2 m土层可贮存的有效水量达465 mm,相当于一座地下水库。

(三)减少灌溉次数,提高土壤水利用率,降低总耗水量

研究表明,小麦的总耗水量与灌水量呈正相关。灌水次数越多,总灌水量越大,总耗水量也越大。小麦的总耗水量与土壤水的消耗量呈负相关。土壤水利用量越多,总耗水量越少。

(四)利用适度水分亏缺对作物的有益调控作用,建立高光效、低耗水的株群结构,促进籽粒灌浆

拔节前适度水分亏缺,使单茎叶面积减少,上部叶片短而直立,形成小株形结构。群体容穗量大,透光好,叶片质量高,非叶光合器官面积增加,从而使群体光合/蒸腾比提高。前期适度水分亏缺,也使生育进程加快,抽穗期提早。后期适应水分胁迫促进茎叶贮藏物质运转,加快籽粒灌浆。

(五)发挥综合技术措施的协同调控作用,补偿短期水分胁迫对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

通过适当增加播种量,以基本苗保穗,可补偿拔节前上层土壤水分不足对穗数的不利影响;通过集中施用磷肥,适当增加基肥中氮素比例,确保前期壮苗长势,结合拔节后的补充灌溉,可补偿前期水分胁迫对穗粒数的不利影响;通过推迟春季灌水时间,诱导根系下扎,控制上部叶面积,建成高质量群体,可补偿后期供水不足对粒质量的不利影响;通过选用熟期早、容穗量大、灌浆强度大、多花中粒型品种,可全面补偿前期和后期土壤水分亏缺对穗数、粒数、粒质量的不利影响。

(六)改旱地小麦休闲期多次作业的“四旱三多”蓄水保墒技术为一次多功能作业,集培肥、蓄水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技术

“三提前”技术是指:前茬小麦留高茬,在麦收后10~15 d,遇雨提前深耕或深松;提前深施有机肥、保水剂以及生物菌肥;提前秸秆还田、覆盖的一次性操作技术,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动物、微生物数量,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的技术措施,达到伏雨春夏用的目的。

二、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一)提倡深耕免耕相结合,减少水分散发

麦播前整地,应2~3年深翻1次,避免连年旋耕,提倡深耕、免耕交替进行的耕作方式,深耕深度在25 cm以上。结合深翻进行秸秆还田,一般2000 kg/667 m2,并施入25 kg尿素调节碳氮比。适当加入20 kg/667 m2的抗旱保水剂蓄水保水。

(二)集中施用磷钾肥,适当增加基肥氮量

全年两茬所需磷肥集中施给小麦,小麦显著增产,夏玉米利用小麦磷肥后效并不减产。

(三)浇足底墒水调整土壤贮水

播种前浇足底墒水,将灌溉水转变为土壤水,并通过深耕细作、播后镇压等措施,保持播种后表面松土层,减少蒸发耗水。

(四)选用容穗量大、早熟、耐旱、多花、中粒型品种

选择熟期早、耐旱性强、容穗量大、多花、中粒型品种最适宜,且可提高产量水平,如济麦22、郑麦336、矮抗58、郑麦9023、洛麦21等。叶片较大的大穗大粒型品种耐密性差和稳定性较差,不宜采用。

(五)适当晚播

越冬苗龄 3.5~6.0 叶均可实现高产目标,适当晚播可以减少冬前耗水,又为夏玉米充分成熟提供了时间,使玉米增产。一般以越冬苗龄 4.5~5.0 叶为宜。在林州一般在10月5—15日播种,播量一般为20~25 kg/667 m2。

(六)增加基本苗,确保播种质量

节水小麦依靠多穗增产,力争穗数达到45万。由于晚播和前期控水,分蘖成穗少,穗数靠基本苗保证。一般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基本苗20万~23万,由于苗多,减少棵间蒸发,但苗间分布均匀程度非常重要,应缩小行距,严把播种质量关,做到落籽均匀,播深一致。

(七)播后暄土保墒

小麦播种到拔节长达180 d,期间耗水以蒸发耗水为主,采取播后垄沟镇压,垄背暄土具有良好的保墒效果,有利于推迟春季灌水时间。

(八)春季补充灌水

不同类型土壤贮水量差别很大。砂土贮水量少,黏土地蒸发耗水多,根系发展阻力大,深层水利用率低,实现高产应增加灌水量。

(九)病虫害管理

林州市麦田病虫害主要为纹枯病、赤霉病、红蜘蛛和麦穗蚜。纹枯病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667 m2,对水30 kg,对小麦茎基部喷洒,严重地块7~10 d再喷1次,连喷2~3次。赤霉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667 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75 g/667 m2加水 30 kg常量喷雾,在小麦扬花始期喷施1次,间隔5~7 d再喷施1次。麦田红蜘蛛用40%氧化乐果60 mL/667 m2~100 mL/667 m2或 三 得 利40 mL/667 m2,对水30 kg喷雾;麦穗蚜用40%氧化乐果70 mL/667 m2或10%吡虫啉40 mL/667 m2,对水30 kg喷雾。

(十)适时晚收

冬小麦收获一般在蜡熟晚期进行,此时灌浆结束、籽粒形成,是麦田产量的最高时期。林州市一般在6月5—15日收获为宜。

猜你喜欢
林州市基本苗耗水量
Chinese musician preserves folk art through music
坚持三业并举 实施总部经济——河南省林州市建筑业实现四个60%
中州建设(2020年4期)2020-12-02 03:20:10
滴灌对苹果和梨树周年耗水规律的影响
北方果树(2020年6期)2020-11-14 01:35:40
林州市
不同灌水模式下玉米耗水量和节水效益分析研究
林州市
基本苗和施氮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耗水量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分析
吉朗德露天煤矿高耗水量计算
不同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