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民权县分校 李艳丽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瓶颈与对策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民权县分校 李艳丽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当前农村新形势下的农民素质和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和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地处豫东平原的民权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是依靠大批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创造所致。由于大批青壮年农民转移就业,超过90%的农村生源大中专毕业生基本留在城市和二、三产业就业,导致现在农村留乡农民素质普遍下降,具体表现在:一是留乡农民老龄化问题严重,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近50岁,农业劳动生产率不足第二产业的1/5,不到第三产业的1/4,留守女性多,兼业化普遍,农业生产后备力量匮乏。二是务农农民素质偏低。根据调查显示,民权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比城镇人口低3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70%以上。由于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的严重不合理性,为民权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真正要让农民系统掌握一门基本的业务技能,需要较长时间,按上级要求,理论和考察共安排15 d,由于时间紧迫,不能根据农作物的整个生育周期去授课,仅仅用15 d时间让农民系统掌握一门农业技术是不可能的。现阶段农村青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基本都是50岁左右的农民,文化水平有限,虽说都从事着种植、养殖、农业服务等工作,但还要照顾老人、孩子,要想让他们坐下来连续长时间学习不够现实。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个庞大的农民系统教育工程,是一项新生事物,培育的目的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保障国家粮食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能不能留住已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是关键。
积极推进建立完善包括创业兴业、风险防控、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内容的综合扶持政策体系。鼓励新型职业农民承担农业科技项目,在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新增农业补贴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倾斜,鼓励农商行和邮政储蓄小额贷款对职业农民进行创业支持。
(一)国家出台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细则,真正让职业农民摆脱身份属性
对于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认证资格的农民,在发展产业上给予政策扶持,提供信贷、用地、品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扶持政策要具体明了,可操作性强。使他们实实在在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充分调动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二)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办法,真正让职业农民成为一种职业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要实行动态管理,有关部门应制定详细的、简明的、务实的、可操作的管理办法。如具体认证、年终考核、岗位职责、目标完成情况、奖罚措施、资格年审等,坚决杜绝“占着鸡窝不下蛋”、徒有虚名不实干的现象发生。
(三)吸引青年农民加入职业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目前,农民的培育对象基本是以中年人为主,这部分劳动力10年、20年后就会老化,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应该在80后、90后甚至00后身上,加强农村初中、高中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中之重、长远之计,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都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宝贵财富。如果职业农民的收入比外出打工还高,如果职业农民真正成为社会向往的职业,那么何愁农业后继无人,所以国家政策导向是关键。
(四)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掀起全社会崇尚职业农民的浪潮
各级新闻媒体应该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作为宣传的重点之一,大力宣传上级政府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扶持政策,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办学典型案例,营造农村争当新型职业农民真光荣的良好氛围。
(五)利用文艺平台,创作新型职业农民题材作品
以小说、报告文学、通信报道、小品、电影、电视剧等形式为载体,弘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辉煌成果,展示新型职业农民的风采,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万人羡慕的职业,歌颂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人公的生产经营主体创业的卓越历程,宣传党和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扶持政策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关怀,塑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光辉形象。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培训新型的职业农民是一个伟大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同心合作,共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