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文 刘国春
(甘肃奥凯农产品干燥装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730010)
甘肃枸杞产业及其干燥设备应用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张军文 刘国春
(甘肃奥凯农产品干燥装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730010)
通过调查了解甘肃省枸杞产业发展的状况及干燥设备应用的情况,认真分析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促使枸杞产业及干燥设备应用方面的建议。
枸杞产业;干燥设备;现状;问题;建议
枸杞是卫生部第1批公布的药食两用中药材,以食用为主,药用为辅。中医素有“枸杞养生”的说法,枸杞子有降低血糖、减少脂肪肝、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润肺抗癌等功效,市场潜力巨大。
枸杞的出口仅次于人参,位居我国中药材出口量的第2位。2016年全国枸杞出口量超过1万t,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国枸杞干果总产量达到8.8万t,年综合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国内枸杞种植农户,采用干燥设备进行烘干的产量约占总干果量的1/5,经过烘干后的枸杞,售价比自然晾晒的多8元/kg,扣除烘干成本2元/kg,农户干枸杞纯获利6元/kg。如遇雨天,自然晾晒的枸杞还会使农民每667m2损失近2成收入,达到400元;若大量使用干燥设备进行烘干脱水,按2016年全国枸杞种植面积13.33万hm2(200万亩)计,则每年可为枸杞种植户减损增收8亿元。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枸杞产业正处在强势发展阶段,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枸杞的精加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其保健功能已被国外消费者认可,消费市场不断壮大,出口量逐年增加。同时,枸杞对于国家退耕还林的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享受到国家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甘肃省是国内第二大枸杞产区,枸杞种植面积约3.67万hm2(55万亩),干果产量2万t,约占全国产量的20%,产值达20亿元。甘肃枸杞主产于白银市的景泰县、靖远县,酒泉市的瓜州县、玉门市,武威市的民勤县、古浪县等。近几年甘肃省出台优惠和扶持政策推动枸杞产业的发展,枸杞成为盐碱地开发和节水特色林果业的先锋树种,使得甘肃地区枸杞种植面积成倍增长。甘肃省的枸杞农户在枸杞采摘后,使用干燥设备进行烘干的较少,大多都是采用日光自然晾晒,由于不能及时储存入库,造成大量损失及浪费,且环境卫生差,品质不能保证,农民劳动强度大,直接影响经济收入,制约了枸杞产业的深度发展。
2.1 枸杞种植分散,轻质量,加工水平低 甘肃枸杞目前主要以各家农户为单位,传统小规模分散种植加工为主,耕作方式原始,存在产业集中度不高、加工水平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很弱等问题。由于热风烘干设备成本相对较高,枸杞农户大都采用一家一户的自然晾晒方式,晾晒过程中普遍存在污染,卫生指标不合格。大多数小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加工还停留在简单的烘干晾晒、筛选分级、包装等初加工阶段,无法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完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很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工后的干果质量良莠不齐,市场销售价格差别很大,严重影响了枸杞种植户的利益。
2.2 缺少精加工企业,缺少品牌,市场认知度低
甘肃枸杞大多是以原材料出售,缺乏深加工企业,地方品牌效应较弱,缺乏大市场知名度,在全国枸杞市场中份额较低,主要为外埠市场贴牌销售。产业加工链短、附加值低等问题已成为甘肃枸杞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虽然靖远枸杞在2012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目前甘肃省还没有形成被市场广泛认可的枸杞品牌。甘肃农户种植的枸杞,销售主要靠宁夏商贩转乡收购,收购价格由宁夏收购商决定,自主定价权较低,部分宁夏收购商把甘肃枸杞收购后,贴上宁夏标签,在市场上又以宁夏枸杞的品牌销售。通常甘肃农户种植的红枸杞干燥后主要被收购运到宁夏,黑枸杞干燥后主要被收购运到青海,大多数农民合作社没有形成深加工能力,只是挣一点烘干费;而红枸杞烘干加工费为3.5元/kg,黑枸杞烘干加工费4.0元/kg;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利润不高,严重打击了农户种植枸杞的积极性。甘肃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枸杞销售市场和交易平台,加工企业和大户枸杞主要依托宁夏中宁市场销售,市场风险较大。
在枸杞的精深加工、品牌宣传、销售渠道等方面,宁夏枸杞一枝独秀领跑行业,宁夏中宁枸杞基地被评为商务部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青海省制定了《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一方面推进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主打柴达木枸杞品牌。相较而言,甘肃省目前还没有省级层面的枸杞产业发展规划。
2.3 枸杞生产没有形成标准及规范 农民为片面地追求枸杞高产而不断增加化肥使用量,为了防止病虫害,不合理地使用各种高残留农药的杀虫剂等,导致枸杞中重金属和农药含量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部分“茨农”为了满足收购商对枸杞颜色鲜艳的要求,采用硫磺熏的方式进行处理,严重影响枸杞的品质和安全性,在消费者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2.4 专业化的干燥烘干设备太少,不能满足采摘后快速脱水的需求,损失较大 枸杞鲜果保质期一般只有50h左右,且不能颠簸运输,所以在收获后主要问题就是解决快速脱水和保质。目前,甘肃省的枸杞种植区域枸杞脱水干燥储藏技术相对落后,绝大多数枸杞农户采用自然摊晒法晒干,农民常选择空旷通风之处,将刚采集的鲜果摊在果栈上,厚度约2cm,将果栈支架起来晾晒。自然晾晒的快慢与气温高低、太阳照射的强弱、时间长短、空气湿度有关,一般夏果4~5d,秋果7~9d即可。期间需要人工经常划动摊铺,很费人工。
目前甘肃瓜州、靖远等地,已有部分农民合作社安装了燃煤热风烘干设备,干燥3t鲜枸杞大约30h,大大地缩短了枸杞的脱水干燥时间;但数量不多,远远不能满足枸杞采摘后急需烘干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大量的枸杞干燥设备。
3.1 加大对枸杞种植、制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建设力度 由省政府负责牵头,积极争取中央的财政资金支持,对相关企业进行资金投入及扶持,使农产品加工、生产、销售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引导重点扶持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产销关系,推进大中专院校积极参与枸杞相关的新产品开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实现产、销、研一体化,提高农户收益。同时,鼓励企业、枸杞专业合作社和大场大户从农户中统一收购鲜果枸杞,统一制干加工,改变农户自然晾晒制干的模式;对购买干燥设备、深加工设备的企业,政府应进行相应的农机补贴和优惠政策,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规格和补助金额,提高枸杞质量和产品安全水平。
3.2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甘肃枸杞”的特色品牌形象 建议省政府要制定枸杞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体大力宣传“甘肃枸杞”,组织或参与相关农产品展会,让国内外消费者认知“甘肃枸杞”。组建甘肃枸杞产业联合体,吸收产地种植加工户、专业经济体加入,与研发、加工与营销企业链接,形成集种植、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合力,培育绿色基地,提升产业精深加工能力,开发枸杞系列健康产品。建立“甘肃枸杞”的专业化交易市场,形成物流储备中心。注册甘肃自己的品牌商标,逐渐摆脱“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的传统观念,积极宣传“甘肃枸杞”的品牌形象,才能使甘肃枸杞产业走上致富的道路。
3.3 规范市场,制定标准,强化市场监管,提升枸杞质量 要推行规范化种植,科学使用肥料和农药,实行基地绿色产品认证及标识管理。积极倡导农户购买使用干燥设备,进行采摘后不落地、无污染干燥,保证枸杞鲜果收获后的品质,发展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提升枸杞果品的质量和效益。优先发展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无公害栽培技术,逐步向生产有机枸杞发展。使企业建成先进的烘干、筛选、深加工生产线,实现枸杞鲜果采摘后直接进行烘干,减少污染及损失,提高附加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产品标识和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制度,加强对枸杞产品检验监测,确保枸杞种植、制干、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安全卫生质量,保证枸杞品质。
[1] 中国林业网.甘肃省加快枸杞产业发展步伐[EB/OL].(2013-05-30)[2013-08-28].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lykj/s/1712/ content-599275.html
[2] 甘肃林业网.枸杞成瓜州移民增收主要来源[EB/OL].(2013-03-15)[2013-08-28].http://www.gsly.gov.cn/content/2013-03/8749.html
[3] 徐常青,刘赛,徐荣,等.我国枸杞主产区生产现状调研及建议[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1979-1984
[4] 邹佳慧,王慧萍.甘肃酒泉市枸杞产业发展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4(5):75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