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雪霞 曲靖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及检测技术研究
□ 陈雪霞 曲靖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
我国现阶段食品科技快速发展,衍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媒体报道中的各种食品安全事故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随着微生物引发的食品疾病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食品微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更加重视。基于此,本文就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及检测技术研究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检测技术
1.1 食品污染程度的指示菌检测
由于大肠杆菌群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人体或者温血动物的肠道,因此,正常来说,在食品微生物中,以大肠杆菌群作为食品被污染的指标。如果在食品的检测中,检测出大肠杆菌,则可以明确的说明,该种食物是曾经受人体或动物粪便侵染的。在研究分析过程中,生活饮食中的食品安全卫生,经常是以粪便的污染指标菌情况来检测的。必须要处理食品以及生活水。在合适的条件范围下,合理培养。根据检测样品的实际要求判断其中所含有的细菌菌落,以此来衡量食品饮用水的污染程度。
1.2 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
对食品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有沙门氏菌、弯曲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李斯特氏菌等菌类食品的致病菌情况。GB4789-94食品卫生检测方式中确切说明了食品安全标准中微生物的含量。所以,在对食品微生物的检验中,除了对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含量合理检测,还应对食品中致病菌菌群的含量精准的计算。例如,食物中沙门氏菌含量超标时,就会造成食物中毒情况的发生。等到沙门氏菌随食物一同进入肠道之后,在小肠和结肠处迅速生长繁殖,引起组织炎症,若是在此基础上,经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中,会造成全身感染[1]。所以说,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人类的身体有着直接的作用影响。
2.1 电阻抗技术的应用
电阻抗技术是在细菌等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将底物大分子(例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类、蛋白质类等店惰性物质)降解为醋酸盐以及乳酸盐等小分子物质。因为这些小分子物质具有一定的电活性,在反映过程中能后使培养基的电阻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促进作用。同时,在培养基的电阻检测的过程中,根据电阻的变化,可以判断微生物培养基中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现象,并检测出细菌的具体情况,这种电阻抗技术也能够运用到霉菌及大肠杆菌的检测中[2]。
2.2 流式细胞技术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生物科学技术,用于对悬浮于流体中的微小颗粒计数和分选。这种技术可以用来临床诊断:比如白血病,淋巴瘤的分型、指导治疗。检测干细胞的百分率,判断干细胞治疗的效果等。实验研究:根据前面所说的原理。只要可以被染色,都可以用流式来分析,检查各种抗原的含量和代谢状态等。还有细胞的分选。最后,根据染色的状态,可以把不同的细胞筛选出来,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流式细胞技术广泛用于分析细胞表面标志、分析细胞内抗原物质、分析细胞受体、分析肿瘤细胞的DNA、RNA含量、分析免疫细胞的功能。
2.3 基因探针技术的应用
基因探针:即核酸探针,基因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与目的基因结合,产生杂交信号,能从庞大的基因组中显示出目的基因,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根据杂交原理,作为探针的核酸序列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带有容易被检测的标记基因。②单链,若为双链,必须先行变性处理。它可以包括整个基因,也可以仅仅是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也可以是由之转录而来的RNA。
2.4 生物芯片技术
它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以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和信息量的检测,生物芯片(biochip)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常用的生物芯片分为三大类:基因芯片(Genne chip, DNA chip, DNA microarray)、蛋白质芯片(Potein chip)和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生物芯片的主要特点是高检测量、微型化和自动化。
2.5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原理:胶体金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标记物,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免疫标记技术,胶体金与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标记物,非常稳定。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他生物大分子相结合。
综上所述,在食品微生物中,食源性病原体微生物如大肠杆菌、肉毒梭菌等一旦超过人体承受范围,就会造成食物中毒,轻者会感染肠道等传染性疾病。所以说,将这类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要提高重视。在实际中强化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才能够保证食品对人类的身体没有负面的影响。
[1]韦清玲.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验技术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196,198.
[2]赵叶祺.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及检测技术方式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1):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