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养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

2017-02-01 05:12:25蒋磊吕永平
家禽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棚舍养鸡雏鸡

蒋磊,吕永平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宿州 234101)

浅析生态养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

蒋磊,吕永平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宿州 234101)

生态养鸡开放程度较高,在饲养管理方面与集约化养鸡差别较大,本文主要从选址建舍、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阐述了生态养鸡的技术要点,以帮助农户解决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养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生态养鸡是将传统舍养与自然放养相结合,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新型饲养模式,主要将鸡群在荒地、山坡、林地、果园、灌木丛等开阔地进行散养。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采用自由觅食和人工补饲相结合的方式,鸡群以昆虫和杂草为主食,以山泉雨露为水源,补饲五谷杂粮,严格限制化学药物、激素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生产的肉蛋产品风味鲜美、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同时,生态养鸡能够减少农地病虫危害,提供有机肥料,降低空气污染,进一步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但生态养鸡与集约化养鸡在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许多养殖户盲目跟风,技术不配套,导致经济和积极性受挫,笔者结合生态养鸡中常见的问题,分析总结了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

1 选址建舍

常见的生态养鸡主要选择在山地或林地,场地要求地势高燥、通风、排水性较好;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便于防疫;水源无污染,电力供应有保障,场地周围能隔离等。此外,鸡性情活泼、喜栖息枝头,易影响树木或竹林的生长发育,不宜选择处于苗木期的林地;选择的山地坡度不宜过大,较少发生地质灾害。

棚舍是鸡群夜晚休息、遮阳避雨的必要场所,在搭建时需考虑家禽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因素。家禽怕冷热、阴湿,棚舍应注重防寒保暖、隔热通风、保证足够的采光面积,适宜建于地势较高处,坐北向南。根据饲养密度设计棚舍结构,一般宽4~5m、长6~8m、高1.8~2.2m,可采用砖瓦结构或简易木结构,需确保良好的稳定性和功能性;为防止兽害侵袭,门窗覆罩铁丝网,地面夯实;四周设计足够的进出通道,保证鸡群正常出入。此外,在主舍附近可适当搭建一些油棚,为鸡群遮阳避雨提供方便,用油毡、稻草、薄膜由内到外分3层盖顶,棚顶四周用沙土砖石压实,棚架用铁丝分4个方向拉牢。棚舍内可用铁网、竹木材料搭架一层或多层栖息架,每层间距保持在20~30cm,在地面铺层锯末、粗糠、细谷草等作垫料。

2 品种选择

生态养鸡主要以放养为主,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增多,在品种筛选上需注重鸡的生物学特性等指标。应选择生活力强、觅食能力强、抗病力强、耐粗饲及粗放饲养的品种,可根据地域性选择地方优良土鸡品种(如仙居鸡、萧山鸡、江山白毛乌骨鸡、皖南黄鸡等)或以地方土鸡血统为主的杂交鸡种,不适宜饲养快大型肉鸡品种,如艾维茵、罗斯308、科宝等。同时,要兼顾当地的消费习惯与市场需求量(如江淮地区喜好青脚(胫)固始鸡、淮北地区喜好青脚麻鸡等),有条件的养殖户前期可进行市场调研,切忌盲目引进导致经济损失。据调查分析,一些中小型品种(如三黄鸡、清麻鸡、江村黄等)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其商品鸡羽毛丰满有光泽,肉质鲜嫩可口,深受消费者欢迎,且经济效益高,适宜生态养殖。

鸡苗应从正规的种鸡场或孵化场选购,需经产地检疫,并确保同一鸡舍的所有雏鸡均购于同一种鸡场的相同批次。挑选健康雏鸡,淘汰病雏和弱雏,要求活泼好动,均匀度高,绒毛呈棕红色或金黄色整洁光亮,眼亮有神,腹部平坦,脐部干燥,腿粗壮有力,肛门无粪便,叫声清脆洪亮,手握有饱满感等。

3 饲养管理

3.1 育雏期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与集约化饲养模式一致,在育雏室内待雏鸡完全脱温后转为放养。育雏期间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若温度过低,雏鸡扎推取暖或靠近热源,易发生挤伤压伤,若温度过高,易诱发呼吸道疾病。1周龄内,育雏室温度应保持在32~35℃(1~3d不低于33℃),以后每周降2℃,至第 4周温度降至20~24℃为止;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65%。一般育雏密度以每平方米30~40只为宜,在第1周可增加至40~50只,以利于雏鸡的保温;随日龄增长,饲养密度应逐渐降低。应合理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第1~5d采用24h光照,5d后逐渐降低直至采用自然光照,如30m2的育雏室可装2盏40W的白炽灯。采用全价饲料和清洁饮水,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雏鸡入舍后应先饮水后开食。

3.2 放养期

3.2.1 适时放养 因舍内外温差较大,雏鸡难以适应环境变化,脱温后还需在室内饲养一段时间(一般一周左右),逐步适应外界环境。为减少应激反应,雏鸡转群宜安排在晚间;放养前几天应选择晴朗暖和天气,每天2~4h,逐渐延长放养时间;注意天气变化,谨防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

3.2.2 引导训练 为引导鸡群养成自由觅食的习惯,需安排饲养人员训练鸡群:以哨音为信号,吹哨的同时抛撒饲料,使鸡跟随采食,必要时安排人员在鸡群后方驱赶,如此反复训练 4~5d,即可形成条件反射。

3.2.3 合理调整密度 放养密度以地形和牧草、昆虫数量而定,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若密度过大,则草虫等食料不足,增加补饲量,影响肉蛋品质;若密度过小,则造成资源浪费,降低生态效益。可将放养地划分为多个片区,用尼龙网或篱笆进行分隔,实行分区轮流放养或公母分群放养,进行周期轮牧,合理规划土地的恢复。

3.2.4 适量补饲 饲料以玉米、豆粕为主,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混合均匀后饲喂鸡只,一般早晚各补饲1次,按“早半饱、晚适量”的原则确定补饲量。此外,有报道显示,山林养鸡可采用人工育虫或灯光诱虫的方式补充动物蛋白,既节约饲料成本,又减少农作物虫害;采用中草药作为饲料,可提高鸡群抗病力,改善肉蛋品质,提高风味。

4 疫病防治

生态养鸡要注重疫病防治,建立可靠的免疫程序,做好马立克氏病、新城疫和法氏囊病等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同时加强对球虫病、鸡白痢、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搞好放养地及器械的消毒和卫生管理,控制鼠蝇、野兽等传播疾病,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拒绝引进来源不明的种苗。此外,对于果园林地养鸡,应先将鸡粪进行堆肥发酵后再施用,防止粪中病原微生物侵入鸡群。

5 结语

生态养鸡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资源和福利养殖等优点,解决了集约化笼养过程中抗生素、药物的滥用问题,符合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要求。但局限于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及养殖模式等方面的因素,生态养鸡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产业发展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S831.4

C

1673-1085(2017)02-0017-03

2017-01-17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2014sjjd042);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5A444)。

蒋磊(1986-),男,安徽宿州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畜牧养殖方面的研究。E-Mail:jl20111213@163.com。

猜你喜欢
棚舍养鸡雏鸡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05-22 01:32:38
冬季养羊三要点
保育猪饲养管理及常见疾病预防分析
旱鸭养殖新模式改良土壤探讨
新农民(2020年36期)2020-02-02 08:23:56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优选雏鸡四法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3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