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0年,全球猪业会呈现怎样的格局?

2017-02-01 03:46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2017年12期
关键词:禽肉肉类牛肉

2017~2020年,全球猪业会呈现怎样的格局?

1 世界生产:持续上升 增速放缓

1.1 全球肉类生产状况

美国

美国的肉类产量将增长但是增速放缓。肉类产量包括猪肉、牛肉和禽肉,肉类的消费达到近几年的高点,出口的机会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要通过出口来缓解国内的供应压力,但是出口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欧洲

2017年欧洲肉类产量略有增长,有的品种上升,有的品种下降,消费稳定,需要进一步促进出口来缓解供应压力。欧洲与中国的贸易至关重要,不仅仅是贸易量上的重要性,而且向中国出口的猪肉产品对欧洲的生产商来说,保证一定的利润率也非常重要。

2017年中国的猪肉产量将会提高,市场需求也会同步恢复,进口量下滑。2017年中国的环保措施非常严厉,生产出现很多变化,但是我们认为2017年猪肉产量总体会提高,牛肉和白羽肉鸡在国内的生产预计下降。

巴西

2017年巴西肉类生产增加,尽管上半年巴西政治事件以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影响了其国内生产,但从全年来看,生产量还是会持续增加。其出口也是同样的情况,2017年前7个月,巴西的牛肉、猪肉和鸡肉的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纵观全年,其有望高于2016年全年的水平。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这两个国家的肉类生产主要是牛肉和羊肉。由于天气持续干旱,使得牛群重建被推迟,因此2017年的牛肉生产量还会继续下降,出口也会继续下降。

1.2 全球肉类供应状况

中国、美国和巴西是2017年全球肉类增长的主要贡献国。过去10年,全球每年肉类生产增长量为200多万t,2017年肉类生产的增长量大概为300多万t,所以相对来说,2017年是比较平稳的一年。

品种

从品种的角度看,2017年猪肉产量的增长会快于牛肉和禽肉。2017年肉类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猪肉,即美国、巴西和中国猪肉产量的增长。牛肉的增产主要是由美国提供,禽肉由于受到禽流感的影响,其产量会持平或者略有下降。

未来10年,按照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全球肉类产量会继续增长。在2016~2026年的10年里,最大的增量仍然来自中国,据研究中国贡献率将占30%。其中,禽肉是4个品种(禽肉、猪肉、牛肉和羊肉)中增长最快的,到2021年,有可能超过猪肉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最多的肉类。

美国

因为美国和欧洲是猪肉进口最大的供应国。从2016年8月份开始,美国每周的屠宰量已超过2015年每周的屠宰量,而2017年这个数据又超过了2016年的水平。2015年美国的屠宰产能是243万头左右,2016年达到了247万头,2017年底将接近260万头,2019年底会超过270万头。所以对于美国这个非常稳定成熟的市场来说,新开的几个公司所增加的产能对市场的供需平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2015~2019年,美国会有5家新开的工厂,另外还有1家现有的工厂将于2018年通过设备的改进达到双翻生产,新增的产能将占到总产能的11%。这是非常巨大的产能增长,主要原因是2015、2016年屠宰产能出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养殖规模扩大带来的需求,所以新增的产能会在每一年都陆续投产。为什么美国还有这样的扩张?主要原因是基于美国国内需求的旺盛和国际市场的需求非常强劲(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美国还会继续努力地推进出口业,对中国的出口也会逐步增加。

欧盟(包括英国)

整体来说,欧盟肉类人均消费已非常稳定,处于饱和状态,所以2016~2018年,人均消费几乎没有太大增长,必须通过控制产量或者增加出口来应对产能过剩的挑战。2016年,欧盟已经开始去产能,母猪的存栏量在下降,但是其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所以总的产量是持平或者略有下降。

2017年上半年欧洲的猪肉价格都非常高,虽然9月份猪价开始下降,但是最主要是季节性的变化。由于价格高企使得欧盟的猪肉出口量下降,尤其是对中国的猪肉出口,前7个月下降了30%左右。欧洲市场的供求矛盾还会缓慢扩大,需要进一步增加出口来缓解供求矛盾(包括所有肉类)。长期来看,欧洲的生产和消费比较稳定,但是缺口依然存在,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总体来说,全球肉类生产还会稳步上升,禽肉的产量预计在2021年左右超过猪肉,成为产销量最大的肉类,美国的猪肉生产会稳步增长并且对中国的出口造成进一步的压力。

2 国际贸易:去向复杂 争夺中国

荷兰合作银行一直使用美国、欧盟、加拿大和巴西的猪肉价格指数来做国际市场的参考。选取这些国家不是按照生产量,而是按照出口重要性。2015~2016年,荷兰合作银行所分析的价格指数是加权平均价格指数,加权平均价格指数也是按照每个国家的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比重来计算,所以尽管中国占了世界一半的生产量,但是其出口量占全球的比例非常低,所以权重很低。2017年全球的猪肉价格指数高于2016年,但是截至9月份还没有超过2016年的最高点。

国际肉类贸易量在不断增加,但情况复杂。影响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过去更多是强调一个地区的、多边的贸易协定,但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现在更多地强调双边谈判。②市场的发展也在改变市场环境,如2015年中国准入了巴西的牛肉进口,这就改变了之后国际牛肉贸易的走向。2017年中国又准入了美国牛肉的进口,这也将改变美国的牛肉生产体系,甚至会对澳大利亚的牛肉生产体系造成影响,因为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牛肉产品在中国有一定的重叠。③技术贸易壁垒一直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即使有贸易协定、市场准入,技术贸易壁垒仍然相对不太受监管,所以技术贸易壁垒可以影响贸易的实际走向。④汇率。

2017年的贸易情况会怎样?①进口方面:中国的猪肉和禽肉进口量下降,牛肉的进口量上升,而美国的牛肉进口量下降,因为美国牛肉生产的恢复速度很快。日本和南非会继续增加各种肉类的进口。俄罗斯猪肉和牛肉的进口都会下降。②出口方面:虽然巴西在2017年前7个月出口量受阻,但从全年来看,其各种肉类的出口还会上升。欧盟禽肉的出口会上升,但是其他肉类品种的出口会下降。阿根廷由于国内政策的改变导致其牛肉的出口成本比以前降低,所以出口上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牛肉出口继续下降,而美国牛肉和猪肉的出口上升。

全球肉类贸易究竟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未来市场有着怎样的影响?首先,美国2017年的肉类产能增长,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增长,这不仅仅表现在猪肉,牛肉也是如此,保证其贸易量的增加。而墨西哥也在积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来应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带来的不确定性,例如墨西哥和中国开始积极对话来寻求新的贸易关系。南美政局的动荡以及货币的波动仍然是最大的问题,但是巴西的生产潜力非常大,所以长期来看,巴西仍然有很高的投入价值。至于欧洲地区,在2017年的竞争中,其表现出成本的劣势,成本方面的问题在未来会越来越突出,因为欧洲地区对环保、动物福利的要求非常严格,增加了其成本支出。英国是欧盟最大的肉类进口国,但是其“退欧”对英国和欧洲的其他国家都是新的挑战。关于亚洲地区,2017年印度政府出台一个禁令,要求屠宰场不得再屠杀活牛,后来该禁令遭到了很多州政府的反对。有新闻称,该禁令暂时不会继续推行下去,但是无论如何印度牛肉的出口已经受到了影响,所以2017年通过走私渠道、灰色渠道进入中国的牛肉在减少。

俄罗斯曾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进口国之一,但是过去几年,普京的政策是要实现自给自足,禽肉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猪肉很快也能实现,只有牛肉还会继续依赖进口,但是依赖度也会下降。至于中国,中国和美国在2017年达成了针对牛肉和鸡肉的若干个新的贸易关系,但是并没有结束,尤其是鸡肉方面的贸易谈判还在进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进口国,是主要出口国(巴西、美国和欧洲)竞争的主要目标市场。最后,由于干旱导致大洋洲牛肉的供应减少,价格升高,未来2~3年都很难重建牛群回到之前的高点。

出口方面,2000~2016年,美国、巴西、欧盟、加拿大、印度和澳大利亚这6个最重要的出口国的出口量占到全球总出口量的80%,甚至更多,所以出口相对来说在全球肉类贸易中比较集中。

相对于出口,进口市场比较分散。6大主要的肉类进口国:中国、日本、墨西哥、美国、韩国和俄罗斯,这些国家的进口量占全部进口量的60%左右。说明了一个问题: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不匹配,出口国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3 全球肉类消费市场的新趋势

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现在全球肉类的消费形态:随性,随消费者的个性。现在的消费市场非常多元化,不是一个方向,而是多个方向,所以对生产者或企业来说,如何找到细分市场,如何对市场进行细分,然后做出精准营销非常重要。

3.1 全球对于肉食的态度有不同的变化

欧洲的一家大型咨询公司,在2016年针对英国消费者的食肉情况做了一项调查:受访者中17%的英国人认为会减少肉类的摄入。在这17%的人群中,如果按照不同的年龄结构进行划分,16~24岁的人中有20%表示会减少肉类的摄入;25~34岁的人中有19%会有这样的看法;45岁以上年龄结构的人中有14%表示会减少肉类的摄入。在减少肉类摄入的人中,有24%表示会减少加工肉的摄入。7%的人会考虑完全取消肉类的摄入;21%的人会表示增加鱼类的摄入。在问到减少肉类消费的主要原因时,63%的人表示健康是最主要因素,30%的人认为动物福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26%的人把环保放在主要的位置。

受访的肉食消费者中有41%是弹性素食者,弹性素食者不是真正的素食者,他们会定期地素食,如一周一天或者一个月几天素食,这部分人群的扩大速度是人口增长率的5倍。22%的弹性素食者反应,成本或者开支是减少肉类消费的原因之一。对于这种观点是有佐证的,过去的1年里,英国的鸡肉消费量增加了6.9%,而羊肉的消费量下降了100%。众所周知,羊肉的价格比鸡肉贵很多倍,这就可以说明一部分肉类消费者减少肉类的消费是因为开支的原因。

同样是发达国家,同样是成熟市场,美国的表现却不太一样。2006~2012年,2013年前后美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下降的,这主要与当时低迷的经济状况有关系,所以人们减少了肉类的消费,这是消费降级的过程。近几年,尤其从2015~2017年,人均消费量又有变化,有些肉类如禽肉、猪肉的消费量都超过了2006年的水平,牛肉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目前还是远远低于2006年的水平。所以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对于肉食的态度不一样,美国的消费者不太挑剔和讲究,对环保和动物福利等方面不如欧洲重视。

3.2 全球肉类消费结构在变化

全球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禽肉消费量的增长和红肉消费量的下降,这实际上是健康意识的增加。由于有这样的健康意识,白肉被认为含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使得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无论消费者对肉食的态度如何,有一个趋势是共同的,即健康意识的增强。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发布了一个报告,谈到红肉的摄入,尤其是加工肉的摄入和癌症之间的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关于无抗肉类的反应,地球之友、美国自然资源学会和其他几家的非政府组织一起作了研究,对美国25家快餐店,包括一些比较高档的休闲餐厅作了调研。把这些餐厅分成不同的等级,最高的A级,代表这些餐厅已经完全使用了无抗肉类;B级代表他们在部分的肉类供应上已经开始使用无抗肉类;C+级是麦当劳,麦当劳已经有了时间表,按照时间表,2018年1月,麦当劳就要在美国、日本、韩国、欧洲以及巴西停止使用抗生素,2019年底要在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供应商中停止抗生素的使用,全球范围内要在2027年达到无抗的措施,即麦当劳的中国市场要在2027年左右实行无抗。最低的评级是F级,如肯德基。被评为F级的是指这些餐饮公司或者还没有政策公布出来,或者是形成了无抗的政策但没有按照他们的承诺执行。美国对无抗的诉求虽然是25个快餐店,但是快餐店背后的生产体系都要相应做出改变。

3.3 替代肉制品的发展

关于替代肉制品很多人会联想到人造肉类,人造肉制品分为4类:①仿肉制品,如有些炸肉排,并不是真正的肉,而是非肉源的炸肉排。牛肉汉堡,还有手撕牛肉、手撕猪肉,实际上是燕麦做的。在牛肉汉堡中会添加甜菜汁,使得牛肉汉堡在口咬的时候有红色的汁体流出来,所以称为仿肉制品,不管是从口味上还是感官上都很逼真。②植物蛋白产品,植物蛋白产品不一定会做成仿肉品,但是会替代肉制品,如豆腐、坚果汉堡等。③新型的蛋白来源,来源于海藻、昆虫、菌类等物种,很多西方人对昆虫的接受程度很高。④实验室用动物细胞培养出来的干净肉类。为什么称为干净肉类?因为不用饲料,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副作用,2016年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试吃的试验。替代肉制品已经成为投资者和大型肉类公司的投资热点。一些追逐创新精神的企业或者个人,如比尔·盖茨或谷歌都投资了替代肉制品的企业,甚至一些传统的食品公司和传统的肉类公司也开始涉足此领域。新型蛋白的投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投资热点之一,很多投资者都非常看好替代肉制品的发展。

4 世界肉类发展趋势对中国的启示

荷兰合作银行使用国家的统计数据和海关的进出口数据,进行了一项人均消费分析。2000年之前肉类人均消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非常高,2000年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0年以后进一步下降,尤其是禽肉和猪肉。未来5年,我们认为,中国的猪肉年复合增长率小于1%,牛肉的消费可能最快,会超过禽肉和猪肉的增长。当然,牛肉的消费不完全是由国内生产来决定的,更多地由进口来供应。在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中高收入家庭的消费会继续增长并且出现消费升级,但低收入家庭会更加敏感于市场价格,随时调整肉类的消费,所以不同群体对于经济变化会有不同的反应。消费升级带来的影响会大过消费降级带来的影响,所以尽管消费降级带来的影响是数量的增长变缓,但是消费升级带来的是市场价值稳步地增长。

中国的消费者比较接近英国的或者欧洲的消费者,即中国的消费者比较挑剔、讲究。中国消费者有比较高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意识,但是在环保和动物福利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中国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上愿意出高价购买更安全的食品,或者付出高价在健康方面作出努力。2017年,摩尔森对中国消费者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汽车、电子产品是受访者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这份调查里有两种食品:肉类和乳制品,在肉类和乳制品方面分别有30%和3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有高档化的消费升级。

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人均GDP最低,其饮食特点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如谷物和薯类,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在印度和东南亚之间,饮食的选项已经开始减少碳水化合物,增加鸡蛋、肉类、乳制品和肉类加工的食品。中国城市的人均GDP和中欧比较接近,在饮食选项方面也更加减少碳水化合物,增加了预制食品和快餐的消费。美国是人均GDP最高的国家,其饮食特点也是开始更多地消费有机食品和功能食品。中国的高端消费市场在2020年时,其人均GDP会增长2万美元左右,和其他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等)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中国的高端消费市场会越过一些消费曲线来直接靠近西方一些国家的饮食特点,即更加追求新鲜、便利、营养,甚至一些无抗、有机的食品。

面对消费市场出现的新趋势,生产系统如何应对?荷兰合作银行做过一个附加值的阶梯模型,最下面的是传统肉类,传统肉类是指在农贸市场销售的大宗肉类食品;往上是高端肉类,只供超市或者网上的生鲜超市,

以及一些包装的小分割产品;然后是高附加值肉类,如有机猪肉或半成品;再上面是一些高附加值肉食产品,即食或即热或一些符合潮流的消费肉食产品;最上面的是品牌食品,到了这个环节,肉已经不是一个产品,只是其中的一个原料,食品的原料。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一些肉类公司开始向食品公司进行转型(如荷美尔公司)。很多年前,荷美尔就声称它不是一个肉类公司,而是一个食品公司。巴西食品也声称自己是一个食品公司。美国的泰森也在进行战略转移,转向食品公司。他们一方面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多地接近消费者,来进行细分市场精准的营销。■

(来源:荷兰合作银行)

猜你喜欢
禽肉肉类牛肉
禽肉进口单价超猪肉!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酸汤牛肉里的爱
2020年家禽行业市场规模预测禽肉产量或近2400万吨
寻味牛肉
乌克兰政府批准扩大 对欧盟禽肉出口配额
牛肉怎么做,好吃又嫩?
肉类加工
小儿吃禽肉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