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趋势的探讨

2017-02-01 02:41宁文宇胡钧铭陈胜男张雅婷李婷婷何铁光韦翔华
农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

宁文宇,胡钧铭,陈胜男,张雅婷,李婷婷,何铁光,韦翔华

(1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南宁530007;2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4)

新型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趋势的探讨

宁文宇1,2,胡钧铭2,陈胜男1,2,张雅婷1,2,李婷婷1,何铁光1,韦翔华2

(1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南宁530007;2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4)

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抛荒严重,农业生产力下降,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成为制约中国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梳理各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历程、组织类型,并从当前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问题中展望其新型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趋势,为中国新时期农业结构转型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理论参考的同时,又可以缓解农业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农业组织;社会化服务;托管式;发展趋势

0 引言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抛荒严重,农业生产力下降,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成为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由社会上的服务机构或个人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体系[1]。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实现和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社会实体,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而迅速发展互惠、互助的经济联合组织,是连接农户、企业和市场的桥梁[2]。本研究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探究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提供新思路,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1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研究现状

1.1 国内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历程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由社会上的服务机构或个人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体系,在中国现代发展中经历了停滞期、形成期、转型期3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基层服务组织建设停滞,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3]。20世纪70—80年代,提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概念,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中环节[4],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契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服务,恢复农业生产,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进入形成期[5-6]。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社会化服务进入发展转型期,199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中明确给出农业社会化服务定义,农业社会化服务指国家专业经济部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7]。

1.2 国内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类型

国内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类型主要有行政型、企业型和企业农户兼顾型。行政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以政府设置的农业技术机构为主的机构,其目标和服务对象广泛,经费和人员由政府行政体系安排,其它行政组织协助,有利于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8]。企业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生产、加工、销售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等方式赚取利润,为农户提供各种技术、信息与资金等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化、市场化经营[9]。而企业农户兼顾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则是以企业为主导,围绕生产、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进行有机联合,形成利益共同体,主要有“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全程式服务模式[10-11]。

1.3 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美国高度发达的农业与其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分不开的[12]。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分为公共农业社会化服务、私人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3个系统。公共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特征由政府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免费为农户进行农业知识服务[13]。私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由农工商联合构成,由企业投资采用农场作为生产基地,或大型农场投资工商业为其产物寻找销售渠道[14]。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分为政府和民间两个层次。政府层次对现有农业合作社提供研究管理、信息及教育协助,帮助农民组建新合作社[15]。民间层次从流通、生产两方面来降低农民经营成本[16]。

1.4 德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德国农业机械化高度发达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密切相关。德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主要以合作社形式存在,政府对其发展的支持力度大,通过多种措施,鼓励农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遵循自愿原则,社员以资产入股,兼顾服务与营利,采用统一购销农业生产资源、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品产销标准,合作社的业绩也直接关系到每个社员的切身利益,有利于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推动农业联合发展[17]。

1.5 日韩印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且多山的国家,农业的经营规模较小,日本农业生产经营却突显了其农业服务的组织性和高效性。日本提供农业服务的主体由中央、县、市三级政府和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18],为贩卖、购买、信贷、共济、保险、生产及生活提供指导[19]。农协具有高度综合性,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提高农村生产力以及农民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接受政府监督,协助政府实现目标,推动国民经济发展[20-21]。

韩国以农业协会的形式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22]。农协承担政府农业发展政策的实施工作,通过管理农业,对运营进行监督,提供服务,向政府反映民意[23]。而政府又通过金融事业支持农协良性发展[24]。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3的人口仍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为生,其人地关系较中国更为紧张。因此,印度贫困人口的比例降低与农业服务组织密切相关。印度农业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25],其主要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存在,由全国合作社联盟和地方农业合作社构成。农业合作社通过法制、财政、体制进行技术扶持,营造市场环境、引导人力投入,授权农业合作社管理权限,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26]。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提高印度的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印度贫困人口的比例[27]。

2 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体系规模小,发展受限

目前,中国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多规模较小,而且自有资本较少,社会融资能力弱[28]。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民收入不高,农民思想保守不愿从社会上获取各种农业社会服务[29]。现行的服务组织,不能有效地把各种现代生产要素注入生产经营中,制约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水平[30]。

2.2 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意识淡薄,其内容和农民需求脱节,功能单一,服务质量不高[31]。并且许多组织运行不够规范,对其产前、产后服务不够完善。服务组织之间缺乏合作,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32]。许多地方组织为积累业绩,购置大量农机具,修建高科技配套设施,但这些支出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地发展需求,导致农具闲置,高科技设备无法充分发挥其功用造成浪费[33]。

2.3 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实际资金供小于求[34]。由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力较弱,经费不足,技术力量不强,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服务[35],而且较少的资金投入与组织内容不相适应,政府对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财政支持短缺[36]。农村金融体系单薄,农村信用环境不乐观[37]。金融服务模式相对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农民发展规模化及农产品经营资金量大、周期长的需要[38]。

2.4 生态风险加剧

受人多地少及历史因素影响,中国传统农业往往以畜力、人力为主要生产方式,严重受自然灾害[39]、环境污染、生态退化[40-41]等风险因素影响。同时随着现代农业发展,为了增加土地复种指数,提高作物产量,过分依赖农药、化肥投入,加重了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程度[42]。加上南方降水丰沛,时空分配不均,极易出现洪涝灾害[43],此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集约化、机械化程度低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良性发展。

3 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3.1 基本概念

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指由专业的服务组织为解决由谁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给农民提供从种到收及销售的全程代管服务。其选择者大多以老年农民和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为主,由于年老体衰无力以及长年在外从事非农产业等原因,将承包地委托给托管式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代为耕种,为农户提供耕、种、收、管、售等相关环节的“一条龙”式全程服务。

3.2 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性质及特点

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44-45],其重点突出托管式。农户对土地承包权不变,用地性质不变,只是经营的服务主体发生改变。托管形式主要有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最主要特点表现在有利于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现如今农村劳动力紧缺,由于农业的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农村青壮劳动力纷纷外出,只剩下一些老幼妇孺在家,导致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传统的种植结构和模式都已难以为继。通过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利于集中整合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连片经营,调整农作物种植现状,使用高效的农业机械,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降低农资成本投入,抵御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利用网络化平台,增加农产品产量及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 托管式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趋势

4.1 组织体系发展多元化

由于大多生产规模及农产品的批量小,品种、规格缺乏统一标准,质量不稳定,难以与大市场环境接轨,而且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农户就会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通过农业托管式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生产,所生产出的农产品批量大,品质较为一致,质量比较稳定,可以直接与农产品市场联系,有利用应用互联网+模式,实现订单生产,减少中间环节。如果农产品出现问题,还可以追溯到生产者,明晰责任,保障市场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2 管理系统实现一体化

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着重强调农机作业,重视种植管理及技术,使用高产优良的品种。从而做到一种就管,科学施肥,努力实现高效防治病虫、低毒、低残留的管理模式。在托管生产中将新技术、新品种以及机械化生产及时得到应用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其组织对“耕种—管理—收获—销售—加工”进行有效管理,将农业生产与各大商超建立的农产品直供“绿色通道”,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

4.3 农民收入渠道多样化

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决了农村土地抛荒和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后顾之忧,通过有偿服务实现土地得到合理化利用,增加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多渠道进行吸引资金来关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同时也与政府合作使政府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农民可通过土地租赁获得土地收益,空出时间从事其它行业工作增加收入。农民也可以参与到该组织,通过劳务获取报酬,从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学到先进农业技术和理念,实现收入渠道多样化。

4.4 全产业链绿色可持续

粗放型的农业通过依赖农药和化肥来维持生产,容易造成水资源污染,而且也不利于土壤保肥能力的保持。小面积的种植难以对于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人工化学物品使用进行限制,通过农业托管式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农产品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尽可能不使用化学用品,以保障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品安全,达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发展绿色可持续全产业链现代农业。

5 讨论

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抛荒严重,农业生产力下降,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关键瓶颈问题,给农民提供从种到收及销售的全程代管有偿服务,有助于缓解农业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为中国新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结构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思考。

[1] 于凡.吉林省农业服务业发展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2] 胡家浩.美、德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的启示[J].开放导报,2008(5):88-91.

[3] 朱世桂.中国农业科技体制百年变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4] 高强,孔祥智.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演进轨迹与政策匹配:1978—2013[J].改革,2013(4):5-18.

[5] 李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6] 王波.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7] 雷宁志.社会化服务体系与中国农业生产产业化[J].软科学,1995(3):53-56.

[8] 朱庆跃.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

[9] 宋瑛.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影响因素及绩效评价[D].重庆:西南大学,2014.

[10] 张娟,张笑寒.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模式、机理及趋势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2):514-517.

[11] 刘燕群,李玉萍,梁伟红,等.广东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5(11):100-104.

[12] Kidd A D,Lamers J P A,Ficarelli P P,et al.Privatising agricultural extension:caveat emptor[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0,16(1):95-102.

[13] 高峰,赵密霞.美国、日本、法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比较[J].世界农业,2014(4):35-39.

[14] 杨爽,余国新,闫艳燕.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4(6):155-157.

[15] 许先.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24-128.

[16] 李秀丽,李中华.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4):17-20.

[17] 景堃,毛加强,王佳佳.德国RCH合作社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98-102.

[18] 张世敬.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与财政支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19] 周立达.日本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特点[J].世界农业,1993(12):13-14.

[20] 刘玉梅,田志宏.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国际经验借鉴——基于东亚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经验[J].农业经济,2009,(05):33-34.

[21] 欧继中.新时期中国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

[22] Grossman G M,Helpman E.І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Cam-bridge:Mass:MІT Press,1991.

[23] 周晓庆.中日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10(11):70-74.

[24] 吴菊安.日本、韩国农业经营方式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经验及借鉴[J].世界农业,2016(5):30-34,72.

[25] 孙亮.美国、韩国、印度的农业合作社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3(2):22-25.

[26] 黄正多,李燕.印度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政府作用[J].南亚研究季刊,2007(4):72-74.

[27] 周波,万小兵,朱朝晖,等.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J].南昌: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8-72.

[28] 董成森,邝力荣,刘胜轩.湖南农业托管服务“全景分析”[J].农村经营管理,2017(1):38-39.

[29] 徐更生.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1(5):52-57.

[30] 潘盛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三管齐下[J].农村工作通讯,2010(15):13-15.

[31] 何菊芳.完善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5):92-95.

[32] 倪彪.农技推广机构与社会化服务组织有效结合的机制探索[J].基层农技推广,2016(4):9-10.

[33] 殷秀萍,王洋,郭翔宇.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学术交流,2013(5):146-149.

[34] 张华露.农户视角下的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5.

[35] 王骞.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36] 吴胜兵.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综述[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2(Z1):85-87.

[37] 叶露,李玉萍,秦小立,等.广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模式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5(9):78-82.

[38] 刘卫柏.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39] 史培军,李宁,叶谦,等.全球环境变化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9,24(4):428-435.

[40] 宋治清,王仰麟.城市景观及其格局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2):97-106.

[41] 高云,詹慧龙,陈伟忠,矫健.自然灾害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研究[J].灾害学,2013(3):79-84.

[42] 刘璐.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43] 黄国勤.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十大问题[J].耕作与栽培,2009(3):1-2.

[44] 施建伟.“全托管”: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新创举[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8):25.

[45] Manson S M,Jordan N R,Nelson K C,et al.Modeling the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s on adoption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J].Environmental Modelling&Software,2016,75(C):388-401.

Study on Development Trend of New Hosting Application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Service

Ning Wenyu1,2,Hu Junming1,2,Chen Shengnan1,2,Zhang Yating1,2,Li Tingting1,He Tieguang1,Wei Xianghua2
(1Agricul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Guangxi,China;2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5,Guangxi,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labor transfer lead to shortage of rural labor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decline.Who and how to cultivate land in fu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society.This paper combin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which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ype of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in various countries,and looked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w type of managed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organizations among the problems of China's current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organizations.The article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strategic thinking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s in the new period of our country,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s in agricultural society andaccelerated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Socialized Service;Hosting Application Service;Development Trend

F302.3

A论文编号:cjas17070015

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LAE201407、KLAE201504);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桂农科2017JZ09、2017JZ01、2017ZX01、2015YT31、2014YZ31)。

宁文宇,女,1991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组织服务与环境生态研究。通信地址:530007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Tel:0771-3245043,E-mail:1356137512@qq.com。

胡钧铭,男,1974年出生,江苏宿迁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业有机资源利用与生境调控研究。通信地址:530007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Tel:0771-3245043,E-mail:jmhu06@126.com。

2017-07-13,

2017-09-22。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