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大棚黄瓜越夏长季节高产栽培技术

2017-02-01 00:23:53王广世刘兴明王建勋龚富强
蔬菜 2017年4期
关键词:延庆乳油黄瓜

张 亮,王广世,刘 慧,刘兴明,王建勋,龚富强

(1.延庆区种植业服务中心,北京 102100;2.延庆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2100)

延庆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平均海拔500 m以上,7月份平均气温23.5 ℃,气候冷凉,有“北京夏都”的美誉。良好的生态环境、夏季凉爽的气候条件,为延庆发展特色蔬菜提供了条件。随着设施蔬菜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大棚黄瓜种植面积已接近67 hm2,成为全区设施蔬菜的主栽品种。2012-2016年,全区大棚黄瓜高产示范点通过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合理水肥管理、遮光降温、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采收等关键技术应用,5年平均667 m2产量达到11 583 kg。2015年延庆镇广积屯村韩永茂种植的大棚北农佳秀黄瓜,2月下旬育苗,4月15日定植,667 m2定植2 300株,采收期5月18日至10月20日,产黄瓜18 345 kg,创出了全区最高单产记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下面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 茬口安排

根据延庆蔬菜设施内所能达到的温湿条件及黄瓜对生产环境的要求,进行大棚黄瓜生产。2月下旬到3月底在日光温室进行穴盘基质嫁接育苗,4月中旬定植到大棚,采收期为5月底到10月份。

2 品种选择

黄瓜种植品种丰富,进行大棚越夏栽培,必须选择耐热、抗病、高产的黄瓜品种和砧木。延庆区目前常用品种是北农佳秀、中农26、津优35等;砧木选择亮砧1号、赛青松西瓜。应根据品种特性、生育期、上市时间等选择适合的品种。

3 播种育苗

3.1 确定播种期

延庆一般在4月17日后、棚内气温稳定通过15 ℃、10 cm深的土层温度稳定在13 ℃以上就可定植。采用地膜、小拱棚、二道幕、大棚等多层覆盖,定植时间可提前到4月初。自根苗苗龄45 d,嫁接育苗苗龄55~60 d。延庆黄瓜砧木育苗时间为2月下旬,接穗育苗在3月初,育苗嫁接在3月底。

3.2 播前准备

3.2.1 配制营养土

有机肥或草炭占总质量的50%~60%,疏松园田土占40%~50%,二者过筛后拌匀。床土中要求全氮含量应在0.8%~1.2%,育苗基质所用草炭、蛭石、珍珠岩的质量比为7∶2∶1。采用50穴穴盘,装好基质或营养土备用。

3.2.2 浸种催芽

先配好55 ℃温水,边放种边搅拌15 min,当水温降至30 ℃时,浸种4~6 h,之后放到28~30 ℃催芽箱或炕头瓦盆内催芽,种子“努嘴”时即可播种,此法适合于营养土育苗播种。

3.3 播种

播种方式采用点播,将催芽的种子播在营养土为基质的育苗盘中。穴盘基质育苗播种采用干籽直播,播后覆盖一层配好的基质,浇清水,出苗后前期、中期、后期喷施圣诞树肥料1 500、1 200、1 000倍液;一般667 m2用种量150 g。

3.4 嫁接育苗

采用贴接方式。砧木、接穗育苗时间分别为2月下旬和3月初,嫁接时间为3月底。壮苗标准:日历苗龄40 d左右,株高15~20 cm、茎粗1 cm、下胚轴3~4 cm、生理苗龄4叶1心,叶色深绿,子叶完整,无病虫害。

3.4.1 自根苗管理

此时日历苗龄在45 d左右。播种后地温保持在20~24 ℃,气温为25~30 ℃,此期主要是保温保湿,覆盖地膜和扣小拱棚。幼苗出土后,降低温度,尤其是夜间温度,防止幼苗徒长,白天保持20~25 ℃、夜间15~18 ℃、地温16~20 ℃,严格控制苗床温湿度,浇水不宜过多。及时拔除病弱苗并移出温室销毁或深埋,零星发病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 d喷洒1次,连喷2~3次。

3.4.2 嫁接苗管理

此期日历苗龄一般在55~60 d。嫁接苗要及时摆放入小拱棚,并喷施50%的多菌灵500倍液1次,防止接穗萎蔫和伤口感染。前3 d要用遮阳网遮阴,并覆盖薄膜(密闭),保持苗床内空气湿度95%以上;白天控制温度在25~30 ℃,最高不能超过32 ℃,夜间18~20 ℃;从第4天开始,每天早晨、傍晚让苗床接受短时间的弱光照,并适当放风,避免因小拱棚内空气湿度长时间偏高,造成伤口腐烂。放风口的大小和通风时间的长短,以黄瓜苗不发生萎蔫为标准,期间根据室内湿度大小,每天对嫁接苗喷雾1~2次,其中一次喷500倍的百菌清,以预防霜霉病等病菌侵染及砧木子叶霉烂;以后可逐渐延长见光的时间,每天适宜光照的时间以瓜苗不发生严重萎蔫(叶柄不下垂)为准。黄瓜嫁接后7 d左右生长点不萎蔫,心叶开始生长则标志嫁接成活,即可转入正常管理。

4 定植前准备

4.1 棚室消毒

定植前20 d扣棚提温,进行棚室熏蒸消毒。每667 m2用硫磺1 kg分堆点燃,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杀菌。每667 m2选用22%敌敌畏烟剂400 g熏烟杀灭害虫。

4.2 精施底肥

每667 m2铺施商品有机肥8 500 kg,于整地时一次性均匀施入,施后深翻园土40 cm左右。

4.3 整地做畦

采用瓦垄畦或台式平畦栽培,覆黑色地膜。瓦垄畦宽130 cm,其中畦面宽70 cm,畦沟宽60 cm,垄高15 cm;台式平畦宽60 cm,畦沟宽60 cm,畦高15 cm。

5 定植

瓦垄畦种植时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距80 cm、小行距50 cm,株距30~32 cm,并及时浇定植水;台式平畦采用膜下滴灌,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30~32 cm。每667 m2定植3 200~3 400株。

6 定植后管理

6.1 适时浇水

要求土壤相对湿度在70%~90%,空气相对湿度80%~90%,苗期适当控水。

瓦垄畦栽培采用膜下沟灌,避免漫灌造成棚内湿度过大和水分浪费,应安装水表以控制水量。每667 m2浇定植水30 m3,缓苗水25~30 m3,这两次灌溉只浇水、不追肥(40 d左右);从5月初至10月上旬共浇水23次,每次20~25 m3。整个生育期667 m2的灌水量在530 m3左右。

6.2 缓苗期温度管理

定植后及时提高棚内温度,短时间内超过35 ℃时也不要放风,以利提高地温。小拱棚及二层幕每天上午及时打开,下午盖好。缓苗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放风,保证每天棚内25~30 ℃的时间在8 h以上。生长期白天棚内温度在25~30 ℃,夜间前半夜要求16~20 ℃,后半夜13~15 ℃。

6.3 滴灌施肥

瓦垄畦栽培的6月初至7月上旬,使用“沃力丰”冲施肥(14-8-25),667 m2施20 kg,每隔5 d冲施1次;7月中旬至8月中旬,用“沃力丰”冲施肥,667 m2施肥20 kg,每隔7 d冲施1次;8月底至10月上旬每次667 m2冲施“沃力丰”20 kg和“肥哥顺溜”(15-10-30)冲施肥4.2 kg,共冲施4次。全生育期667 m2追肥量为287 kg。

6.4 落蔓整枝

使用2个绑蔓夹将黄瓜植株上下固定在吊绳上,不用绕蔓,以便于后期的落秧。一般每次落蔓不超过0.5 m,使植株始终保持1.5~1.7 m的高度,维持功能叶片数15~17片。及时摘除卷须、雄花,疏除畸形瓜,打掉老叶、病叶。

6.5 悬挂色板

使用彩色粘虫板(黄板、蓝板),棋盘式悬挂,固定于植株生长点位置,并随植株生长而逐渐升高。悬挂密度:黄板每667 m2悬挂20块、蓝板悬挂10块。

6.6 二氧化碳吊袋肥

5月中旬以前使用,每667 m2悬挂20袋,提高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合作用。

6.7 中耕松土

前期每次浇水后及时中耕,中后期每20~30 d于大行间深翻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植株根系生长。

7 采收期管理

7.1 温度管理

5月初以前仍以保温为主;始收期开始,5月上旬至9月中旬以控制温度为主,通过覆盖移动式遮阳网或喷涂利凉剂降温遮阳;9月下旬以后重新以保温为主,可采取晚开或不开通风口、早关通风口等方式保温。总之采取一切措施使整个采收期棚内温度控制在白天25~32 ℃,夜间15~18 ℃。

7.2 湿度控制

大棚设置顶风口、2个侧风口、2个纱棚门,进入结瓜期,每次浇水后要通风除湿,结果期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80%~90%。

8 病虫害防治

8.1 主要病害

8.1.1 霜霉病

发病期在“五一”前后,发病前可选用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

栽培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高温闷棚。

药剂防治:5月初选用小檗碱600倍液、云菊1 200倍液喷雾;5月中旬选用小檗碱600倍液喷雾;发病中期(7月中旬)选用687.5 g/L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

8.1.2 疫病

苗期、成株期发病。

栽培措施: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壮苗。播前种子用55 ℃温水浸种15 min,然后播种;加强栽培管理,选择排灌良好地块、小高畦种植、雨后及时排水。

药剂防治同霜霉病。

8.1.3 白粉病

苗期到收获期都可发病。栽培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

药剂防治:每667 m2用25%嘧菌酯34 g、50%嘧菌酯17 g、50%烯酰吗啉60 g交替对水喷雾,每次间隔7~10 d,防治2~3次。

8.1.4 灰霉病

病菌侵染能力弱,多由伤口、薄壁组织和败花、老叶先端坏死处侵入,18~23 ℃低温和相对湿度94%以上的高湿环境及光照不足、植株生长势弱时易发病,气温在30~40 ℃和空气湿度不足90%时停止蔓延。

栽培措施:发现染病花瓣及病叶、病瓜及时摘除深埋。加强栽培管理,棚内夜间温度保持在14 ℃以上,防止较长时间放风而发生植株冻害。

药剂防治:每667 m2用50%腐霉利50 g、25%嘧菌酯34 g交替对水喷雾;667 m2用2%武夷菌素水剂150 mL、50%异菌脲50 g交替对水喷雾。

8.1.5 细菌性角斑病

发生初期在6月初。

栽培措施: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播前种子用55 ℃温水浸泡15 min后播种;加强栽培管理。

药剂防治: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47%加瑞农(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1%小檗碱水剂500~600倍液喷雾。

8.2 主要虫害

主要害虫为蚜虫、白粉虱、蓟马。可首先采取物理防治:大棚的风口处和门口安装防虫网,棚内悬挂黄板、蓝板等诱杀害虫。色板采用棋盘式悬挂,固定于植株生长点位置,并随植株生长而升高;悬挂规格为667 m2挂黄板20块、蓝板10块,并注意定期更换。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

8.2.1 蚜虫

选用12.5%保富悬浮剂10 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 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500~3 000倍液、3%天然除虫菊素(菊灵)微囊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

8.2.2 白粉虱

选用25%扑虱灵(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2.5%天王星(联苯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5 000倍液喷雾。

虫情严重时可选用2.5%天王星(联苯菊酯)乳油4 000倍液与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混用,22%敌敌畏烟剂每667 m2用0.5 kg熏烟防治。

8.2.3 蓟马

虫害发生后,选用20%康福多(吡虫啉)浓可溶剂3 000~4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2.5%多杀霉素(菜喜)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9 收获、包装、储运

9.1 及时收获

根据品种特性、播种时期、用途等实际情况及时采摘,分级包装上市。在收获前10 d停止使用农药。生长期施过化学合成农药的黄瓜,采收前1~2 d必须进行农药残留生物检测。

黄瓜果实长度30 cm、单瓜质量200 g、颜色深绿时及时采收。黄瓜始收期为5月底,采收盛期为6月旬-8月下旬,可一直采收至10月中旬,拉秧期为10月底。

9.2 包装储运

黄瓜采摘后储藏期的适宜温度为10~14 ℃,相对湿度70%~75%。温度低于8 ℃时出现品质下降,湿度过低会出现脱水现象,并使黄瓜表皮失去光泽。

猜你喜欢
延庆乳油黄瓜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19 02:10:04
延庆区总工会开展“以案释法”线上培训活动
工会博览(2022年14期)2022-07-16 05:49:10
清新脆嫩的黄瓜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8:02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我喜欢黄瓜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摘黄瓜
北京市延庆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教育家(2016年29期)2016-09-26 06:54:58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湖南农业(2016年4期)2016-03-11 07:03:55
北京延庆辽代矿冶遗址群
大众考古(2015年1期)2015-06-26 07: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