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审美心理”看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

2017-01-31 21:28
北方音乐 2017年20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音乐家心理

乔 娜

(河套学院,内蒙古 自治区巴彦淖尔 015000)

从“音乐审美心理”看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

乔 娜

(河套学院,内蒙古 自治区巴彦淖尔 015000)

公共音乐教育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大学生音乐审美心理情况,提出从音乐教育层面引导大学生音乐审美心理,从而构建有效引导大学生音乐审美倾向的音乐教学体系。

音乐审美;公共音乐;教育熟悉性

音乐审美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期待的作用。在公共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大学生音乐审美心理,选取适合的音乐教学内容,构建起有效引导大学生音乐审美的音乐教学体系。

一、正确引导大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倾向

(一)提升音乐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审美倾向和主观爱好,并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 对大学生来说,音乐的审美趣味就是他们喜欢听什么类型的音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什么音乐相伴。

在当今这样一个以大众文化为主导的时代,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多处于自发状态,缺少适当的指导和引领。音乐教育是音乐审美趣味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高雅的、纯朴的、既具有个性化、又具有兼容性的音乐审美趣味。

(二)培养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审美感知是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就是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不断提高和丰富听觉感官对音乐作品所特有的审美敏感性。当我们听到一首乐曲时,没有经过理性思考,可能会立即就感受到一种美感,这就是对音乐美的直接感知能力,是对于审美对象所具有的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如果没有对音乐作品的这种即刻感受和领悟力,就不可能进行音乐审美活动。所以在音乐审美教学中,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时感知音乐美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接受音乐时的直觉反应能力,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将直觉的审美感受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当然这是一个复杂过程。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审美直觉所把握的是欣赏的最初感受,可以说是对音乐的第一印象。但是,“初感虽然敏锐,却不一定准确和全面,甚至还会有错觉。因此在抓住某种初感之后,不仅要对此反复玩味,还要结合对整个作品的全面感受,统一进行思考,才能使敏锐而隐约的初感转化为准确而深刻的欣赏。”所以在音乐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对音乐的初步感受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鼓励学生进一步发挥诸多审美心理因素的积极能动作用,使审美体验向更深刻更高级的阶段前进。根据调查与访谈,大学生听音乐时首要关注的还是主旋律的好听与否,他们喜欢主旋律优美的音乐。当然好听的旋律更能被人们所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选择培养学生对旋律的感知能力,再逐步加强学生对音乐本体各要素的感知,最后进一步加强对作品的深层感知。

(三)全面发展音乐审美需求

音乐审美活动作为一种行为必然源自某种需要,没有这种需要就不会对审美目标产生兴趣,也就不能产生音乐审美的行为。因此,审美需求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必须放到重要的地位上。

当代大学生普遍认识到音乐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对音乐也有着不同的审美需求。在公共音乐教育中,我们要拓宽学生对各种音乐类型的了解,如中国民歌、中国民间器乐作品、戏曲音乐、本土音乐、西方歌剧、音乐剧、西洋乐器独奏、影视音乐以及世界民族音乐等,让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风格的音乐的特点,让大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较为均衡的音乐审美需求。

二、构建有效引导大学生音乐审美的公共音乐教学体系

(一)扩展音乐选修课类型

学校要结合大学生音乐审美心理,更加科学有效的开设音乐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要。随着近些年来影视剧的高速发展,影视音乐的大量问世,许多不同风格,不同国度的影视音乐,在学生中广泛流传,满足了大学生们对各种音乐风格的审美需求,从而得到大多数大学生的喜爱。影视音乐里包含着丰富的音乐风格,几乎所有的音乐类型都会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影视剧中。如果开设《电影音乐赏析》这样的课程,学生就可以接触更为丰富的音乐类型,尤其是在日常生活或者音乐教学中比较排斥的音乐类型。

例如对于学生不熟悉的西方古典音乐,和电影相结合,就更具有良好的审美感受。在很多电影中都会运用古典音乐来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尤其是在一些古典作曲家的传记电影中,必定会用大量的古典音乐作品结合画面来展示作曲家的内心世界,通过音画结合的方式也可以加深对学生古典音乐的理解。国外相继拍摄了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李斯特、舒曼等古典音乐家的电影,这些影片是多重艺术的融合,让人们更直接地了解音乐家的生平经历以及他们的音乐创作,欣赏影片的同时也可以畅游音乐家的音乐世界。在这些电影中,音乐不仅仅是背景音乐,更多的是音乐家代表作品的展现。而且这些作品贯穿于音乐家经历的叙述中,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音乐家的内心情感。音乐家电影中使用的音乐基本上都是音乐家创作的作品,几乎包含音乐家毕生杰作。如《一曲难忘》中就有肖邦的一些著名作品:《降A大调波罗乃兹》,《革命练习曲》,《升C小调即兴幻想曲》,《降B大调波罗乃兹》等。尤其是《降A大调波罗乃兹》在剧中多次出现,贯穿整部电影的始终,肖邦的爱国之情就通过音乐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音乐体裁,一百多年来,大量风格各异的电影配乐和歌曲的涌现,为普通高校电影音乐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可以首先从大学生喜欢的电影中选取电影音乐作品进行赏析,使大学生在各种审美心理活动中提升音乐审美情趣,有利于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影视音乐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运用影视音乐文化通俗性的特点,进一步拓展大学生音乐审美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利用熟悉效应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熟悉是指听者对音乐作品的熟悉程度。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不同风格的乐曲被重复听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学生每周可以在选修课上有意识的学习欣赏教学大纲安排的音乐内容,但更多时候是在看电视节目时、听广播时、在商场购物时、在火车上……被动的甚至是无意识的听音乐。这样听娱乐性较强的音乐机会就多于思想性较强的音乐;听风格通俗的音乐机会就多于风格较严肃的“高雅”艺术音乐。所以就会使我们对两首不同风格的乐曲达不到同样程度的熟悉。这也让我们明白为何很多学生对学校的音乐教学不感兴趣,每周一次的公共音乐选修课不可能抗拒几乎天天耳濡目染的大众传媒的强大影响。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每天都要花1-2小时听音乐(更多的为边做其他事情边听音乐),听得最多的,较为喜欢的也是流行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喜好偏低,欣赏时间也较少。我们可以推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缺乏兴趣可能源于他们不了解和不熟悉。赵宋光在《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指出“对作品题材和内容、对歌曲的歌词和歌剧的剧情、对作曲家、表演者生平事业情况等等非音乐因素的熟悉程度,是影响听者对作品兴趣的重要因素。兴趣越大,熟悉音乐音响的动力就越大,对非音乐因素的熟悉还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所以是间接地对喜爱程度产生影响。”所以在音乐审美教学中,我们需要合理运用熟悉性和喜好之间的规律,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质与审美意识。我们也可以在音乐欣赏时,提前让学生熟悉音乐作品的非音乐因素,来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等音乐类型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三)加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多元文化已经是一个发展趋势。“多元文化”的观点的提出是为了理解来自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学生应接触不同文化的信仰、价值和环境。但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缺乏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了解,但他们也希望有途径可以接触了解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主要指多民族的音乐教育,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它的内涵式倡导各种族音乐平等与音乐文化共存。世界音乐课程的内容主要限定为“除欧洲古典音乐和本民族传统音乐(对中国学生而言就是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以外的人类音乐文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把音乐课程放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视野中,给音乐课程注入世界各民族先进音乐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接触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各式各样的音乐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人类音乐文化种类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从而形成积极和正确的音乐文化观。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审美视野,不再仅仅关注一些流行音乐文化。这样他们在音乐价值评价方面,就不会简单地从音乐是否好听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而是从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角度,对音乐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全面的评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发现世界音乐的博大精深、了解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音乐现象、符合普通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修养、文化认知水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顺应了多元文化时代对音乐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是符合学生审美心理发展需要的音乐教育方式。

如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音乐教育是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公共音乐教育加强并提升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塑造健全的音乐审美心理,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家与的改革与发展[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

[3]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4]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5]曾田力,雷伟.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6]林华.音乐审美心理活动概述[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

[7]刘沛.熟悉和重复对音乐欣赏心理的影响[J].音乐生活,1998.

[8]管建华.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

J60

A

本文系河套学院院级教学研究项目“公共音乐教育中大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TXYJY15013)。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音乐家心理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姚铜(音乐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乐随心动与古典同行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
听点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