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哲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影响音乐欣赏的心理因素探析
原 哲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音乐是较为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是音乐活动的重要部分,也是音乐创作和进行表演的最终目的,因此对音乐欣赏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对于整个音乐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对音乐欣赏的分析既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开展创作,同时也能够让音乐学习者、欣赏者更容易地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音乐欣赏;影响;心理因素
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歌唱、乐器演奏等形式来发出声音,让人们感知。但是,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单纯的听觉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还通过歌词、曲调、旋律等传递到人的大脑,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因素也反作用于音乐欣赏。那么音乐欣赏需要具备哪些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又会对音乐欣赏带来哪些影响,本文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音乐不像戏剧、文学和美术等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具体性,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来直观感受,音乐需要通过单纯的听觉去感受,因此,要求欣赏者不仅要有听觉上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这种能力是进行音乐欣赏的重要前提条件,对音乐形式的美感有一定的影响。
欣赏者需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其音乐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去谈感受,这是音乐欣赏所必备的条件和能力。音乐作品与其他作品的区别最明显的应该是旋律和节奏,这些是音乐最具表现力的部分,欣赏者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变化来感知音乐的变化,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音乐欣赏者不仅能够迅速获得音乐作品中的基本信息,并能够感知音乐中的和声、主题,这种能力可以通过长期的音乐欣赏和音乐学习实现。
这种高级别的感知能力是对音乐中的段落和结构的感知,这种能力往往受到欣赏者自身的文化背景、音乐修养、人生经历和审美经验的影响,这种能力是欣赏者自身的经验所组成,因此形成了非语义性的抽象判断能力和体验。音乐如文章一样,人们不能一口气读完一个长篇幅的文章,需要通过断句和自然段的划分来实现,这种文章结构也有利于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在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中也存在段落的划分,这从认知角度讲,这是人类感知事物的需要和习惯,音乐中的段落划分往往通过音乐中的停顿、终止的形式出现,但是音乐中的这种段落划分并不像文章的停顿那么容易被感知,往往是音乐欣赏中不易被察觉的。
人们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往往存在思维惯性,那么在音乐欣赏中由于自身经验与对音乐感知能力的共同作用,对音乐发展有着一定的推测、预知能力便形成了听觉上的惯性思维。这种听觉惯性需要建立在欣赏者的音乐感知能力上,正所谓“一千个观众具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感情经验都是不同的,对待同一个作品有不同的感情体验也是非常正常的。在音乐欣赏中这种听觉惯性虽然也被称为惯性,但是与思维惯性相比却有自己的特点,它需要欣赏者具有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运动,并通过大脑的感知能力和个人的感情体验共同作用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惯性,并根据这种惯性预知音乐接下来的发展。这种听觉惯性同样适用于作曲家,作曲家可以通过惯性思维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正因为这种音乐惯性思维是形而上的,在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可以自己控制,可以刻意安排一些停止或突然的转换来改变音乐的运动状态,进而来打破欣赏者的听觉惯性,突出音乐的吸引力。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作曲家们利用听觉惯性创作作品的就非常多,如《圣母颂》中有一段,在正常的音乐进行中,突然加入了C的音,其目的也是为了打破欣赏者的听觉惯性,进而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音乐欣赏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感知能力来感知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进而通过与创作者情感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去接受某种情感、品质和观念,这种熏陶渗透的能力是其他影视作品所不能比拟的,也是无法代替的。早在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柏拉图就曾在他的《国家篇》中提到过,音乐的节奏和曲调对人们的教育意义,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感知它想要表达的美好,同时也能够感知它所要抨击的黑暗,因此,可以说一个人具备了鉴赏和感知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并能够从音乐中汲取营养,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净化心灵。自古以来,音乐都是人民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改变社会风气,愚民教化。
情感是人们的重要心理活动,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声等不同变化来创作不同思想感情的音乐作品,人们可以通过音乐鉴赏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如不同风格的音乐带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安静舒缓的音乐可以舒缓人们紧张的神经,让人愉悦、放松;充满节奏感的音乐可以让人们跟着音乐去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愉快,进而让心情清零,身心轻松;深情的音乐可以让人们可以心平气和的思考,镇定安神;欢快雄壮的音乐可以点燃人们的激情,振奋精神。
欣赏音乐是一种能力,懂得欣赏音乐人就会明白音乐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音乐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更是调节情绪、沟通情感的重要工具,不同国家的人,不同语言的人通过音乐却能实现心灵的相互沟通,这便是音乐超越语言之上的魅力。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人们可以不断地获得丰富的情感,在音乐中去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重拾生活的信心等,在不断地欣赏过程中,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心理因素包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外,最主要的是欣赏者在聆听音乐过程中感受作曲家凝结在音乐中的感情和音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赋予音乐的感情体验,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引发的自身感情与音乐作品的感情共鸣。音乐是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形式,因此,感情的投入对音乐欣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曲家将音乐作为自己情感表达的寄托,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将自身的感情融入其中,这种感情不仅是其灵感的来源,也是其创作的动力。一部好的作品往往凝结着作曲家浓烈的感情内涵。这种感情内涵同时也是衡量一部音乐作品是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重要依据,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其中第四乐章充满了欢乐和激情的音符,表达了作曲家与命运抗争的决心,这种决心和意念一直感染着不同地域的音乐欣赏者去追求。准确感悟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情是激发欣赏者自身情感的前提,同时也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和目的,如果说你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无法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那就谈不上是真正的音乐欣赏。如你在酒吧夜店中听到的音乐,除了能够感受到节奏感之外,它想要表达什么是没有人知道的,而这种所谓的感染也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单纯跟着节奏感去发泄而已。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是讲托尔斯泰在听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乐》之后流泪,他通过音乐理解肖斯塔科维奇所面临的压力,而音乐作品也让他想到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既了解作曲家所面临的压力,又引起自己内心情感的波动便是欣赏者在感情上的共鸣。这种共鸣就是将欣赏者自身的情感与作曲家通过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之间产生的一种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理互动,前提是需要音乐欣赏者能够准确感悟作品中的感情内涵,之后才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共鸣是更高的审美体验,这不仅是对音乐作品的一种肯定,也是通过作品获得人生感悟的重要途径。
音乐欣赏是一种感性的体验,它包括一系列的复杂心理因素,通过本文关于心理因素的几点论述和音乐欣赏对人的重要作用等,希望会对大家了解音乐欣赏有所帮助。
[1]孙鹏.音乐欣赏[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03).
[2]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02).
[3]张前.音乐欣赏、表演与创作心理分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张前.再论音乐欣赏方式与心理发展阶段[J].音乐研究,2006.
G642
A
原哲(1989—),汉,女,河南林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河南警察学院,研究方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