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燕
张家港市南沙小学,江苏 张家港 215632
有效对话 高效教学
徐晓燕
张家港市南沙小学,江苏 张家港 215632
数学教学;对话氛围;对话情境;对话时机;对话资源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深入对话交流,可以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带着微笑、幽默、期待、宽容走进教室。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交流讨论、表达自我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和谐、民主、放松的氛围中,敢于对话、敢于表达,和同学争论、辩驳、补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和老师、和文本、和同学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这样的对话才具有深刻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没有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教师要精心组织生动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领悟,自发地从内心产生对话的需要。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创设猴妈妈给小猴子分饼的情境。有四个猴子家庭,每个猴子家庭分别有两只、三只、四只和五只小猴。四个猴妈妈都买了同样大小的一块饼平均分给各自家庭里的小猴子吃。你能说说1号家庭的小猴子分到多少饼呢?2号家庭呢?3号、4号家庭呢?分东西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学生一听到分东西可来劲了,而教师正是抓住情境提出问题,开启了学生对话的需要:有学生说:1号家庭平均每只小猴子分到半个饼,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半个”,2号家庭平均每只小猴子分到小半个饼,教师记下“小半个”3号家庭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小小半个,教师记下“小小半个”,4号家庭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小小小半个,教师记下“小小小半个”,并追问,如果10号家庭有十只小猴,那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多少饼呢?学生说小小小小……半个,说到后面学生自己也笑了,马上有学生提出来,假如要平均分给50只小猴子吃饼,那得说多少个小啊。其余学生也附和,这种表示的方法不好,不但麻烦,而且每只小猴到底吃多少饼说不清楚。教师进而提出,能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创造一个数,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每只小猴分到多少饼呢?引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这几个分数。这样情境下的对话基于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激发了他们参与对话交流的积极性,此时对话已经成为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经验与知识发生了碰撞,产生了疑惑,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对话,学生恍然大悟,从而获得了知识,整个对话过程是生活经验向数学知识逐步领悟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知识生成之时,也是他们思维最活跃之时,此时此刻,教师要及时捕捉有效的时机,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展开有效对话,课堂就会灵动起来。
在解决分数除法问题:一班有100本图书,比二班多1/4,二班有图书多少本?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100×(1-1/4)=75本,100÷(1+1/4)=80本。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展开对话: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有学生就说:我同意第一种。因为这里的数量关系“比二班多1/4”,也就是说二班比一班少1/4,那就是二班是一班的(1-1/4),已知一班的本数,用乘法算二班的本数。有学生表示反对:我同意第二种。把二班的本数看做单位1,一班比二班多1/4,也就是一班是二班的1+1/4,求单位1的量用100除以5/4。
教师表示疑惑:听起来都有道理,但得到的却是不同的结果呢?有学生提出可以用线段图来演示。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一班的本数是二班的5/4,二班的本数是一班的4/5。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虽然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在设定单位1的量、数量关系的理解都发生了错误。而这样的错误正是分数除法问题的关键所在。教师引导学生修改成100×4/5。由于思维和理解不同,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看似正确实际错误的结论,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其中的枝节细末,组织学生对话,可以发问,辩驳、争论,修正,从而得到真知。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敏锐地捕捉对话时机,启开对话的阀门,使学生袒露心扉,发表见解,这样的对话才是及时有效。
教材、生活、课堂上的思维碰撞等都可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资源,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唤起学生的智慧和热情,形成热烈而富有思考性的对话场面。比如教学《年、月、日》,可以让学生阅读书本再来对话,怎样记忆大月小月?2月为什么是平月?再让学生利用拳头操练一下书上介绍的方法。同桌相互指一指,数一数,说一说。接着提出:谁能说一个月份,让大家说说是大月小月还是平月?
“拳头辨别法”是文本资源,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阅读与实践,知识得以感悟。而小组交流、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全班练一练的形式,让多种对话形式并存,学生的思维得以锤炼、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使课堂散发出浓郁的生命光彩。
对话的艺术不但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更是教学的精髓。课堂教学要实现教学相长,就要求教师带着一颗爱心,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学习伙伴,努力构建有效对话的情境和平台,优化课堂对话的方式。使有效的、深入的课堂对话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催化剂。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M].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
[3]尹云莲.实施有效对话 构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3(1).
[4]方伟.让智慧的对话在数学课堂飞扬[J].小学教学研究,2012(7).
[5]唐金海.深层对话:数学课堂的倾心追求[J].黑龙江教育,2005(5).
G
A
1006-0049-(2017)06-01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