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视觉形象塑造的民族化研究

2017-01-30 19:56湖南理工学院
艺术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族化习俗传统

□张 琦 裴 炅 湖南理工学院

一、视觉形象的含义

如果要将视觉形象分类,一般采用两种分类方法:从抽象程度上分和从空间维度上分。其实,视觉形象的塑造过程就是一个将具象形象抽象化的过程,只是抽象程度有所不同。如果按照空间维度划分,一般将视觉形象分为二维形象和三维形象。

在强调“视觉文化”的今天,形象就是视觉消费的本质,就是新的有效竞争力。客观世界的事物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相对而言所形成的“形象”也是无限多样的。为了探索这些“形象”,也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形象研究。

二、“春节”视觉形象的民族化方法

在“春节”这个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里,民族的精神文明、文化传统、文化情趣和情感都被反映得淋漓尽致。千百年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实践,促使春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春节”的视觉形象将作为民族认同感的象征,包含民众深厚的情感。

1.影像

一直以来,春节联欢晚会都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视觉载体,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不仅仅只是一场普通的电视综艺联欢晚会,它已然成为年三十晚上春节文化中无法缺少的一道年夜饭和视听盛宴。它是一种盛大的媒介景观和媒介仪式,一种全民族共同的记忆情结,一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民俗民情,一种属于与民族集体意识形态相契合的文化基因符码。除此之外,春晚是全国人民一整年都期待的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综合性文艺晚会,备受期待。春节期间的众多电视剧节目也传播着正能量。采用电视媒体这一技术手段,用一个公共的文化平台,展现祖国大江南北不同的春节习俗,通过一定的电视媒体技术手段,记录相关的春节习俗影视信息。

2.绘画

春节期间,从进入中国习俗上的节日腊八节开始,就已经感知到年的味道了,“腊八粥”象征着吉祥;此后的腊月二十三,有些地区的民众会准备糖瓜粘;腊月二十四会对房屋进行清扫,叫作“扫房日”;腊月二十五,众多地区会有赶大集的习俗,开始准备年夜饭用的食材;腊月二十九蒸馒头,准备春节期间的主食;到了腊月三十,那就是“熬一宿”。春节期间的传统文化具有浓浓的中国气息,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题材进行表现。例如,绘画,不仅能使人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也能提高人们对待春节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春节文化习俗在原本的现实空间里都表现得较为“碎片化”,但通过绘画的整合和排版的编纂,重新组合、拼接、还原,让人们进入另一种视觉观看体验中,不断激发人们对春节的强烈情绪共鸣和对传统文化的独特审美体会[1]。

3.传统技艺

近年来,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和留学生互相往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每逢中国春节,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从演艺圈到政界、商界、外交界甚至国际机构,庆祝农历“中国春节”的活动会越来越多,“春节年味”也越来越浓。

例如,2017年的春节,英国海事博古馆就挂起了红灯笼,他们邀请了来自广东省的木偶艺术剧院与广东音乐曲艺团。这些大师们给英国观众带来了三项源自广东的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木偶、广东音乐、粤剧。在国外,不论是游学的游子还是出国的华侨等,都希望在异国他乡能够感知到祖国春节的味道,满足他们的思乡之愁。所以,驻国外使馆就会在春节开始筹备中国民间艺术鉴赏大会,通过制作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国画等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中国春节气氛。

世界各地共同庆祝春节,同享这一份欢乐。21世纪初,我国文化部就组织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主题的春节主题文化活动,借助春节气氛,在世界各地进行各式各样的文化主题艺术活动。10多年来,这些春节主题文化活动成为世界各地华人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使得世界文化能够持续交融下去。春节是一个标志,承载着祖国大地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2]。它营造了一座心连心的桥梁,向世界各国展示着中国力量。如何能进一步地将“春节”的视觉形象更加民族化,将“春节”传统推向世界,还需要一代代人的思考和努力。

[1] 任雅芳.春节文化视觉符号设计探析[J].美与时代(上),2017(05):46-48.

[2] 张凌浩.二十一世纪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系列教材——产品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

猜你喜欢
民族化习俗传统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