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流通理论视阈下农产品流通研究

2017-01-30 07:32李亚林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流通马克思农产品

李亚林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马克思流通理论视阈下农产品流通研究

李亚林*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马克思流通理论是指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最终到达消费者之间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过程,流通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马克思把流通界定为“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生产与流通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首先是生产对流通起到决定的作用,流通是为生产服务的途径,然而流通对生产又起着反作用,特别在买方经济的环境条件下,其反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马克思流通;农产品流通;流通分工

一、农产品的流通

(一)农产品流通的内涵

第一,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农产品流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原始社会之前,社会并没有分工的定义并且生产力低下,丝毫没有剩余产品可供交换,不存在农产品流通。经过社会形态分工的细化,农产品的流通越来越活跃;第二,农产品的流通必须是双方和相互的,是相对一个买卖活动的组织与个人,当生产者和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与个人发生联系关系时,就会出现流通,如果流通进行不下去,产品就不能转变为可以买卖交换的商品;第三,农产品流通的本质是使农业生产总量供需更加平衡,最终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农产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农产品流通的地位与作用是逐步形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户在生产和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农产品的市场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表现,多元化经济成份形成,多种经营、培养方式,多种流通渠道之间的互相竞争、共同发展流通新的格局,农产品流通地位和作用是:(1)农产品流通是保障人民生活与社会稳定的基础。人类要更加长久的生存,就得有生活资料,最重要的就是农产品,我国是人口大国,吃饭是个大问题,如果不及时提供必须的粮食和副食品,人民生活就不会安定,因此,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农产品,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生存之本。(2)刺激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媒介是农产品的流通。一方面刺激农业进行扩大再生产,加大科技技术含量,从深度和广度的层面上齐头并进发展农业。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加大生产性消费。(3)农产品流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马克思有一段形象的说法:商品的出现是一个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失败了,那么,摔跤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农产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商品,转化为货币,实现最终消费,完成价值补偿,获得最大收入。(4)农产品的流通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力转化的主要载体。可以扩大农村就业,并提高劳动力的利用。

二、农产品流通的内容与特征

(一)农产品流通的内容

农产品流通具备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特有的运行规则。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流通的主体。是流通领域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它有自主性、追利性、能动性三个最基本特征。流动主体包含三个要素:居民、中介组织、政府。而居民在流通主体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2)流通市场。是指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从而进行交易的场所。(3)宏观调控。为了保持市场稳定,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以实现农产品总量平衡,促进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以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为基础,克服农产品流通中的弱点。

(二)农产品流通的特征

农产品流通的特征:一是流通主体多元化。无论国营、股份制、民营、外资企业都是自主经营的法人或自然人,并在市场中具有平等竞争的权利,共同发展;二是形成市场化。市场供求决定农产品的价格;三是产品流通社会化。农产品依据成本的有利性,在不同地区、部门及行业间流动;四是流通发展产业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流通的依赖程度变强,农产品流通已经成为独立的产业;五是流通关系的法制化。在企业之间,实行统一竞争标准,制止不正当竞争。

三、新时期农产品流通

农产品流通具有多方面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可采取下面对策:

(一)重视流通

生产和流通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市场经济越发达,流通就越重要,流通发展的程度标志着市场经济的水平。所以要重视流通,转变当前观念。“三个观念”,一是转换数量观念。搞农业生产不可以只注重农产品的数量,更要关心产品是否适销对路。在社会增长的经济需求下,农业要有能动反应,保持生产和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使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二是转变生产为主的观念。只有在生产稳定发展之中向各个相关领域发展延伸,从生产到流通,形成良性循环,农业生产就会有内在的活力;三是转换分配,市场农业把农产品推向市场,消除这种“分配观念”,进一步强化市场观念。

(二)把握农产品流通基本方法

一是从抓产供销转到抓销供产。产供销是以生产为引导,销供产是以市场为风向,随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选择性消费进一步增强。这需要调整经济秩序。因此,市场经济市场是最重要的,发展生产第一位要抓市场,抓流通;二是“两个市场”一块抓。促进农产品流通,要实施“两个结合”:农村市场以及城市市场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合,实现第一个结合,要突破区界、促进优势和大市场结合。各个方向互为基地,各为市场,互相之间调剂。实现与国际市场的结合,这是我国发展的趋势;三是要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边联络着市场,一边关系着农户,交流、维持着生产者和消费者。要发展并且善于发展的中介组织,取得农产品流通的话语权;四是跳脱出流通抓流通。农产品流通不能光只从流通的层面来考虑,还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从农业产业化的层面来思考流通,从农用物资的生产、供应一直到农业生产、农产品当代收购、储藏、运输、加工、包装,再到销售等、所有与农业生产的各行各业,连成一个整体来考虑问题。农业产业化过程是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把农业经营者自己从事生产、销售等各种行业分别交给专门的企业、合作社、公司去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通过合同的方式,把各自独立的部门相互串联在一起。在产供销分工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的基础上,才可以把各个环节联系起来,才可以在社会化大生产中考虑农产品的流通,才可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才能为农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

李亚林(1988-),女,汉族,河南巩义人,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J

A

猜你喜欢
流通马克思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马克思像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