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小燕
江苏省仪征市交通运输局,江苏 仪征 211400
浅议当前基层工会干部应增强五个方面能力素质
厉小燕
江苏省仪征市交通运输局,江苏 仪征 211400
基层工会干部;能力素质
当前,我们江苏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要求,全省上下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确保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聚一高”)。新的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工会干部,无疑要加快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辱使命,作出令会员满意的工作业绩。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基层工会干部应着重增强五个方面的能力素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包括工会自身也在积极推进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改革),经济在转型,社会也在转型,快速发展中,人们价值观更趋于多元化,各种矛盾交结突出,同时,职工群众期盼充分分享发展成果的愿望和维权的自觉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些都对基层工会工作构成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一些非公企业中,工会工作还常常举步维艰。因此,基层工会干部不能把工会工作仅仅当作一份职业去做,而要作为自己人生的一项事业去奋斗,一项神圣的使命去担当,才能在工作实践中不满足于得过且过,而是勇于克难奋进,实干创新,把自己真正锻炼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职工的热心人。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职工群众组织,始终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是第一位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和含糊。因为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开展“两学一做”以来,党中央对“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层工会干部大多是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指引我们奋力前进的灯塔,我们必须挺起理想信念的主心骨,时刻坚定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纪国法是护佑我们健康前行的有力保障,我们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等各项纪律和规矩,绝不越“雷池”半步。由此,才能做到政治上不迷航,法纪上不出轨。
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基层工会直接在第一线与职工群众相联系,更应该把“职工至上”作为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努力打造“服务型工会”,全面深入地为职工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这也是赢得对职工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根本途径。否则,基层工会很容易成为“党政陪衬”、“花瓶摆设”。值得强调的是,打造“服务型工会”,要求工会干部内心要充满关爱职工的热忱和情怀。现代科学证明,一项事业的成功,参与者的情商与智商同样重要。作为情商,热忱的情怀是一种高尚的感情,是一种感性的软实力,它与理性相对,又与理性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关爱职工的情怀能够激发、强化全心全意服务职工的理念。对于基层工会来说,其会员绝大多数都是企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工,是相对弱势的社会群体,其中更包含有一部分处于各种困境的困难职工,只有对他们充满同情、关爱之心,才能始终情绪饱满地做好服务职工工作,工会才能成为始终保持春天般温暖的“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才能成为职工群众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娘家人”、“老娘舅”。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第一任务和主业,也是当前基层工会的最大政治任务。时至今日,职工维权工作已从过去主要为“讨薪”,发展到全面维权:不仅包括职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劳动经济权益,还有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管理权利,以及学习受训、困难受助、文体活动等福利权益,面广量大任务重。因此,不断增强基层工会干部全面维权的本领,已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需要,当前,要从三个方面来下功夫:一是认真学习并熟悉与职工维权相关的法律规章,做到依法维权、知法维权,而不是“盲人瞎马”,乱打乱撞,甚至不知道某种行为是对职工权益的侵害,麻木不仁。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职工群众,关心职工疾苦,反映职工呼声,当好职工合法权益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和第一监督人,真心诚意为职工办好每件维权实事。三是积极参与各项维权行动,在实践中积累维权经验,增长维权才干。只有精准、有效、全方位地为职工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维权服务,保障职工切实享有了应享权益,才算实现了维权工作的根本目标——让全体职工都能“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像其他事业一样,改革创新也是推进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出路。江苏省总工会现已推出全省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改革实施方案,亟待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落实。基层工会干部虽然身处基层,但绝不能做“井底之蛙”,满足现状,因循守旧,而要视野宽广、目光敏锐,充分认识改革创新在推动历史进步中的革命性作用,不计个人得失,不为阻力所困,紧抓工会改革机遇,紧跟工会改革步伐,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基调,积极推进工作理念创新,大力整合工会内外资源,不断创新工作形式,不断丰富工作载体,努力建立工会组织新体系、维权新格局和帮困扶贫新机制,把每个基层工会真正建设成为“党组织靠得住、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D
A
1006-0049-(2017)18-01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