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西传统世界主义的差异
——以墨家和斯多葛学派为代表

2017-01-30 00:56:18王丽丽
山西青年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世界主义墨家城邦

王丽丽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试论中西传统世界主义的差异
——以墨家和斯多葛学派为代表

王丽丽*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近些年来,“世界主义”成为了哲学等领域关注的焦点,并衍生出多层含义。笔者旨在通过追溯了解中西世界主义的起源,探讨其中差异,从而为当下更好理解“世界主义”概念寻找理论基础,揭示其对当下社会带来的影响。

世界主义;忧患意识;自由意识;墨家;斯多葛学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主义重新被西方学者关注。虽然近现代我国对世界主义的研究和成果不及西方,但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全球正义、公民社会、世界主义等议题日益凸显,我国学者以世界主义为主题的研究也在与日俱增。所以,追本溯源,探究中西世界主义差异,无疑有益于当下更好理解和借鉴世界主义。

一、背景不同

“世界主义”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四世纪,当有人问第欧根尼从哪儿来时,他回答“我是一个世界公民”①,而非锡诺普(他生活之处)公民,而且他也不认同自己对锡诺普有义务。显然此语境下“世界主义”即“世界公民”。可这在当时是悖论,因为城邦制是古希腊时期的重要象征。每个公民从属并忠诚于一个城邦。虽然城邦的成员拥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但作为个人并没有现代人的自由,甚至与近现代自由主义所追求的大相径庭。而且这里公民不包括奴隶。世界主义逐现雏形。后来城邦体制瓦解,独裁专制统治,将一般民众排除在政治生活外。在这样的背景下,斯多葛学派宣称自己是世界主义者。他们致力于用人类可和谐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核心作用来代替古代政治思想中城邦的核心作用。宣称人类是一个整体,只应有一个国家,一种公民,即宇宙公民。任何情况下,政治参与的考虑都不应仅限于自己的城邦。可见,世界主义的提出是为了抵御传统。

然而在中国,古代典籍鲜见“世界主义”一词,但不代表中国古代就没有世界主义思想。梁启超先生认为,中国先秦政治学说“可以说是纯属世界主义”②。春秋战国,虽然工商业暴兴,但周朝制度崩溃,诸侯国间常发生战争,侯国内也私家兼并。这些带来的灾难和痛苦都由农奴和“在农和工肆之人”承担,而当时统治者们只顾个人享乐,农奴、工奴等生活饥寒交迫,甚至遭受压迫剥削,阶级矛盾激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百家争鸣,谈论治国理想。在他们看来,家、国等只不过是达到以“天下”为最高目的的一个阶段,尤以墨家思想最能体现世界主义思想。《墨子·天志篇》中“天兼天下而爱之”、《墨子·兼爱篇》中“视人之国若其国”、《墨子·尚同篇》中“天子壹同天下之义”等……无不体现中国世界主义思想。

二、本质不同

第欧根尼并未记载关于世界公民的根本性想法,不过我们依据昔尼克派的哲学观点可以判断,他否定自己的本土身份,是为否定风俗惯例,从而顺应天然本性,自由生活。此后斯多葛学派虽然也自称世界主义者,但他们构想的世界主义是建立在“自由意志”基础上的,甚至把自由意志称为“一个人唯一可以信赖的东西”。③不仅如此,个人主义观念最早最系统被表达的也是斯多葛学派。他们认为,个体自足,其幸福不需外求,全在内心的宁静安详、顺乎自然和灵魂的无烦扰。虽然这不是现代意义的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但却为近现代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奠定了基础。

而在中国,如前所述,春秋战国旧制度崩溃,新制度未成型,战争、苛政、腐败等灾难罪恶无所不有,给人们与社会生活带来了创伤。因此,如何恢复社会稳定,重建社会道德伦理原则,协调人际关系等,成为当时百家关注的问题。墨子云:“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大患也。”④。又云:“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沉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④可见,这就是墨家社会忧患意识的体现,更是一种以民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体现。

三、结果不同

诚然,斯多葛学派在希腊化文明开初就产生,并流行传播几百年。但因为斯多葛学派经历了古希腊与罗马两个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不同,使得世界主义呈现多种面貌。如:当罗马法被推行至罗马各行省适用时,这个局部意义上的“世界法”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谓斯多葛学派开创了“世界法”思想的滥觞。又如:斯多葛学派提出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言论,虽然其“四海”是有界限的,但却被很好地融入基督教神学体系内。此外,还有“两个国家”的世界主义等。斯多葛学派关于世界主义的观点在近代演变为世界主义思潮,并对理论与实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而在中国,墨家世界主义思想命运多舛。孔墨“皆死久矣,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王公大人从而显之有爱子弟者,随而学焉,无时乏绝……孔墨之后学显荣龄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⑤可见,战国晚期墨家还是一个有实力的学派。但因为墨家成员多来自社会底层,有着磨难体验,关心百姓疾苦,所以他们是劳动人民的代言人,其学术思想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这恰恰是与当时统治者利益相背的,尤其墨家还是一有严密纪律的半军事化的组织,有时甚至还会为了自己的信念与国家政权相对抗,这些显然是君主专制政权无法接受的。所以墨家“兼爱非攻”的和谐社会思想在领导层面上得不到支持推行。其次,中国古代社会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相比较儒家的爱有差等,墨家的“兼爱”思想也难以执行,即使晚期墨家有修正其思想。所以,综合多方面,墨家世界主义构想由最初的显学渐没落为绝学,至于复兴则是后来的事了。

上述观点仅是就墨家与斯多葛学派所构建的世界主义某些方面的区别所作比较。通过追本朔源,只有了解了“世界主义”这个古老的概念,才能揭开它神秘又崭新的面纱,我们也才能更好地践行世界主义中的积极思想,更好地表达合理的世界主义情怀。

[ 注 释 ]

①王宁.世界主义在当今时代的意义.理论学刊,2013(10).

②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东方出版社,1996(248).

③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吴欲波,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63).

④孙中原.墨子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93,235).

⑤李光辉博士论文.墨子和谐社会思想研究,2007.

王丽丽(1991-),女,江苏东台人,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德性伦理学等。

I

A

1006-0049-(2017)10-0121-01

猜你喜欢
世界主义墨家城邦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文化学刊(2019年7期)2019-12-26 12:01:37
一方汉字 几点墨彩——访汉字彩墨家周泰宇
风采童装(2018年1期)2018-04-12 02:04:57
媒介化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媒介研究文献综述
未来传播(2018年6期)2018-01-23 18:44:36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雅典城邦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了吗?——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2题谈起
不可复制的城市情感——从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李斯特国家主义理念思辨
立法者:灵魂与城邦——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法律哲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