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鑫
档案文化
——在创新中来到你面前
■刘慧鑫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的自信。”
档案的本质,是事物最原始状态的记载和凭证,同时,档案还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气质。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建筑物,那么档案文化就像是建筑物的根基部分,它埋墙基为基,立柱墩为础,是中国文化建筑向高大发展的根本。由此,我们再去看中国文化自信时,就不难看出,对构建中国文化自信关联最强的,恰恰是包含档案文化在内的这些根基文化。
作为档案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在民族和国家层面上,和大家共同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通过档案让民众了解与铭记中国革命历史,是档案人为构建文化自信所做的努力。
在赶考精神号召与指引下,我局馆的工作理念凝练为“服务,服务,再服务”。档案文化创建工作,近几年也在转变工作模式,走出档案馆,走进民众视野,取得了可喜成绩。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档案文化。以档案这种最真实的历史记录为素材,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2015年,我局在河北博物院举办了“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河北档案文献展”;2016年,为庆祝我党95岁华诞,推出了“辉煌燕赵党旗飘扬——河北党史图片档案文献展览”。两次展览陆续展出590卷(件)珍贵抗战档案资料,560余幅历史图片,参观人数15余万。展览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有文字、有图表、有照片、有视频,通过这种生动的档案文献展,重温红色经典,牢记党的光辉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警醒国人,不忘历史。教育党员,不忘初心。
档案文献展的良好开端,拓展了普及档案文化的新路径,我们奋发作为,致力于将档案文化工作推向更广大的受众。2016年,我局联合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了“档案河北·党旗飘扬”七集系列专题片,该片围绕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主线,倾情讲述我党在河北的建设、发展和壮大。专题片穿越时空、主体鲜明,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档案文化精品,本片在“人文中国第五季——红色记忆”全国电视纪录片、专题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传统政务网站,已不再是新兴事物,是受众普遍接受了的宣传形式,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投入精力来打造这块固有宣传高地,注重档案网站的实时更新,不能使它沉寂,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它的活力,使档案从业人员和群众通过政务网站,了解我们工作的最新动态。
去年,我局与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共同推出“燕赵红色档案”系列报道,以河北党史鲜为人知的人物和事件为主线,用红色档案解读河北党史的发展,歌颂共产党员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系列报道以文字、图片、全景图等形式在河北档案网和河北新闻网共同推送,在宣传档案文化的同时,也给我省的党员教育活动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新媒体以受众为中心,跟传统媒体的被动方式刚好相反。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是直接、高效、互动性好。那么,受众的兴趣、需求就是工作的中心,受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于是,我们开辟出属于河北档案人的微信公众号平台,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冀小兰”,名字朗朗上口,利用人尽皆知的河北名人效应,带动微信公众号的知名度,拉近档案人和受众的关系。
微信平台以“河北,你为什么这样红”系列红色档案解读为开篇力作,节节跟进。从档案实时工作入手、从各类珍贵档案入手、从重大历史节点入手、从社会舆论热点入手,跨时空、多角度、全方位的实时宣传档案文化。
公众号的推出,不仅宣传了档案文化,开阔了我们的工作思路。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冀小兰”走进了我们的工作,大家互相交流合作,共促河北档案文化的大发展。
作为档案从业人员,时刻牢记共产党人永远都在赶考路上,以“为国守史,为党管档”的职业理念,致力于我们省档案事业发展,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为党的十九大献礼,为实现档案梦想而努力奋斗。
注:本文为“中国梦. 赶考行-- 省直当先锋 ” 演讲比赛稿
河北省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