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如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高校音乐教学中视听审美教学方法研究
贾 如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高校是高等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场所,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下,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迫切的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并非是单一的知识传授和讲解,而是一种快乐学习的过程,通过视听审美教学方法的应用,寓教于乐,赋予学习过程更多的趣味性因素,调动学生视听感官,激发学生创造意识,提升学习水平和审美能力。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且积极参与到审美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切实提升教学成效。本文就高校音乐教学中视听审美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如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音乐教学;视听审美;音乐素养;审美能力
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下,新时期对于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审美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主要是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能够挖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并非是文学作品那样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更不像是美术作品通过线条和颜色来勾画美好,而是通过声音来传达内心真情实感。音乐教学中,通过听着用心聆听刻画的艺术形象,其中存在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在无形中带给人们审美体验。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该坚持审美核心地位,推动教学理念创新,选择合理的视听审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由此看来,加强高校音乐教学视听审美教学研究,有助于迎合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对于音乐的欣赏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审美性。通过音乐教育,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欣赏和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1]。通过视听结合的审美教育方法辅助教学活动开展,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音乐欣赏和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切身感受到音乐和艺术的美妙,提升音乐感悟的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音乐教师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美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反复训练中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可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处。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明确音乐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将音乐美感贯穿于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2]。总的说来,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激发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音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快乐,提升学习成效。
音乐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活动,较之其他实践活动一样需要不断探究和创新。在音乐审美教学中,学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3]。在一首优秀音乐作品中,凝练了作者深层次的情感和智慧,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促使学生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造,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通过二次创造,学生可以将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元素传递给观众,带给观众更强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艺术素养。作曲家李斯特曾经说过,如果能将构成表演的美丽事物全部呈现在纸上,那只能说是一种幻想,任何音乐作品均是经过创作和表演两个环节,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从音乐表演性质来看,作曲家将自身的音乐创造灵感记录下来,但仅仅是一些没有生命力的音乐符号。想要赋予这些音乐符号别样的生命力,就需要将乐谱变成生动的音乐作品,演唱出来。只有音乐表演,才能让原本单一的音乐作品鲜活起来[4]。
一首音乐作品即是智慧的凝练,高校音乐教师除了能够传递音乐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具备更加灵敏的耳朵和细腻的内心,能够准确把握到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凝练,引导学生去学习和理解,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思想,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除了简单的听音乐以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构建合适的音乐作品情境,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深层次感受到音乐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升音乐审美教学成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一部音乐作品中,情感是音乐生命力的凝练,通过情感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5]。基于此,高校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完善,能够将审美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借助合理的技巧来设计教学方案,将情境和情感教育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完善,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多首歌曲,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会一些音乐处理小技巧,激发创造力,提升情感体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传授专业的音乐知识同时,促使学生能够带着对音乐的理解进入角色情境中,切身感受到音乐的审美体验,全方位感受音乐之美,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审美能力提升作用较为突出,可以更为深刻的感受音乐之美。在审美感知基础上,融入情感因素,完美的打造一部优秀音乐作品[6]。
(一)高校音乐教师作为音乐表演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突出,直接关乎到教学成效的高低。故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充满情感和教学激情,将情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为高校音乐教育活动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在以往音乐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讲述专业的乐理知识为主,对于情感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未能在教学中运用视听审美教学方法。而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情感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可以通过创设视听情境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作用较为突出。与此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作品的演绎往往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提供适当的指点和帮助,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对于审美能力反复训练,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教学水平和音乐素养[7]。故此,以音乐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重视程度,传授专业乐理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素养,凝练情感,提升情感体验。
(二)增添音乐情趣,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音乐教学中,如何能够为音乐教学增添音乐情趣,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努力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才能在音乐教学中省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音乐内涵。故此,教师应该明确学生音乐情趣培养的重要性,单一的专业知识讲述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会十分枯燥、无聊。所以,通过灵活多变的视听审美教学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教学成效。将原本教学中的不足剔除掉,通过增加音乐情趣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可更有效的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需要注意的是,音乐教师不仅需要传授专业乐理知识,还要从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角度去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美感,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高校音乐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应该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开展。通过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音乐[8]。以往教学中,通过钢琴乐器来辅助教学,配以教师的板书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十分陈旧,课堂教学氛围沉闷,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教学效率自然无法有效提升。而在当前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开展,可以更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实现试听完美融合,赋予音乐别样的生命力。此外,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开展,帮助学生更深层次感受音乐魅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实践训练,在实践中感受提升音乐成就感,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大大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此外,高校音乐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协调组织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深入感受音乐美感,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在传授专业乐理知识的同时,选择合理的视听审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 刘宁.高校音乐教学中视听审美教学的方法运用[J].艺术时尚,2014,23,2:274.
[2] 吴海燕.高校音乐教学中视听审美教学方法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10:264-265.
[3] 任增吉.影视音乐辅助大学音乐教学的应用及对策[J].参花,2014,31,24:144-145.
[4] 许蕾.多媒体技术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陕西教育,2015,12,9:61,49.
[5] 范宇.根植民族音乐审美环境下的视唱练耳教学依据研究[J].华章,2012,22,34:97.
[6] 郭晓艳.高校音乐教学中视听审美教学方法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1:154.
[7] 刘萍.小学视听动觉训练中的合唱训练研究-以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为个案[D].东北师范大学,2016.
[8] 潘朝阳.我只是想让孩子喜欢音乐-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