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葳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8)
琴画交融
——钢琴曲《中国画艺》的审美意境探究
王 葳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8)
我国新生代作曲家王斐南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中国画艺》是对民族化创作手法的又一次突破,将中国画的五种技法以“作画”的动态方式呈现在钢琴曲中。琴画交融的创作中融合美术与音乐的审美意境,主要体现在留白美、弹性美、通感美等三大部分。
《中国画艺》;钢琴曲;审美意境
中国钢琴音乐自上个世纪贺绿汀《牧童短笛》问世之后,开始进行民族化发展的创作之路。民族化一直作为中国钢琴家以及作曲家们创作的风向标。他们坚守着只有民族的方能成为世界的理念,大量民族化的钢琴佳作应运而生。而在民族化的手法上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摸索路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新生代作曲家王斐南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中国画艺》是对民族化创作手法的又一次突破,将中国画的五种技法以“作画”的动态方式呈现在钢琴曲中。作品创作后,一举获得金钟奖等钢琴作品比赛奖项。在这部作品中,独特的民族化手法和构思,也带来了别样的审美意境体验。
留白是中国艺术写意表现手法之一。这种创作手法与西方画的写实手法不同,留下些许空白,是为了能在画作中渲染出美的意境,不将画作填满,制造图画表象之外的千万种可能,从而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中国画艺》这首钢琴曲,作曲家尽可能地遵循书画中留白意境创作的特点,很少运用西方音乐艺术中具有严格规定性意义的记号。如表情记号以及各种演奏记号等。这种创作初衷应是作曲家为演奏者所提供自我遐想的空间,也是他自身找寻的一种创作情趣,是为钢琴与画之间建立的桥梁。这与我国书画艺术中所讲究的写意审美追求相得益彰白。此外,这首作品没有采用西方音乐常见的具有三部性原则的曲式结构,而是采用与中国音乐结构相通的变奏手法,包括主题白描,到变奏1没骨,变奏2指画,变奏3效法,变奏4泼墨几大部分。通过主题的4次变奏完成整首作品。整部作品从整体规划到全曲的发展都遵循弹性的原则,为作品留白意境的创设提供结构支撑。而民族羽调式为主调,也最为适合表现音符的灵动发展,速度上的散慢中快散很好地与中国音乐发展特征相符合。
中国书画与音乐都十分讲究张弛有度,这是二者所共有的灵魂。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所进行的自由发挥,更是体现了这些艺术背后艺术家的艺术个性,为他们的创作提供空间。在这首钢琴曲中,作曲家处处都注重弹性美的打造,如表现书画过程中,不同时间阶段中艺术家的自由处理,以及力度安排等都是别出一格。为了用音符更好地描摹画中各个部分的入笔深浅,作品使用很多多样的力度记号,通过织体的变换,一层层地推动作品旋律在强弱之间流转。力度的运用在每一部分也呈现出自己的特征,如最后的泼墨画部分通过上下声部的双八度织体迂回前进的旋律发展形态,在情绪逐渐走向高涨时加重力度,最后以洒脱的姿态在高音区结束。织体上同样运用印象派的模糊技法,以断、连的同音反复,即兴创造一种朦胧的意境,烘托出画外之音的无尽遐想。
制造弹性审美特质的还有节拍要素。一幅画艺作品是画家用画笔在画卷上随心而动、随气而活的艺术过程,如何将这些靠时间而赋予艺术生命的作品通过钢琴载体表现出来,相得益彰又不失内在的灵动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一方面需要作曲家十分了解钢琴的表现力、挖掘钢琴的各种可能性,另一方面还需要作曲家对中国画生成过程十分了解,细微到各个部分的抬笔、落笔以及情感变化。在这首钢琴作品中,这种无形的、隐性的改变除了通过力度进行表现,主要还通过多样的节拍变化、组合来完成。产生的音响效果并非是完整划一,而带有错乱感。更多是作曲家对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进行感知后的自由创造。而节奏强弱规律的不断变化与改变,重音多次移位慢慢打破了西方艺术中的均分型律动,这也是作曲家对画家内心自由、随心、洒脱的完美展现。
从上文分析不难看出,作曲家创作过程中一直将钢琴的音响与书画动态生成过程进行联系。而不是常规的将已完成的画作中的深邃意境作为钢琴曲要表现的主要内容。这与作曲家王斐南个人经历密切相连。他对美术十分喜爱,促使他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绘画,不仅表现绘画的音响感,还赋予音乐绘画感。这应是作者“新性格主义”中的主要表现意图与手段。这种感官相通的创作意象与特点,也符合中国人发达的通感能力。只不过,在钢琴作品中,任何通感都还是音响的呈现,画面就是音响与其相通后的意象产物。这也正是作曲家最想展现的个人风格。通过这种方式将美术与音乐联系在一起。然而,这种最为简单真实的想法——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理性建构,最能够体现作品近自然的美学内涵。这似乎对于钢琴作品而言,是很少有的跨界体验。原本的钢琴创作多是对以形态塑造意境。是从物到物的传递。而这首作品展现的是从人到物,物到物、物到人的一个长线条、立体的展现。而从音乐语言来看,也是采用了非常规型的语言表现这一审美特质。
《中国画作》中独特的表现方式以及作曲家自身非常具有个性的构思,促成该作品继承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特点基础上寻求另一个层次的发展。并在作品的形态、内涵等方面寻求与书画艺术的相通。■
[1]王斐南.我作品中的新性格主义风格[J].人民音乐,2012,1.
[2]柯扬.梦境、融合与白我构建聆听土斐南作品印象[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02.
[3]橙客.从“南与北的对话”两场音乐会看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演奏和接受[J].人民音乐,2014,08.
[4]代百生.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04.
[5]郑远.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初探.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