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红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二龙湖学校)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罗 红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二龙湖学校)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 当我们每一次在实验室准备好实验材料等着学生走进教室时,都会想这堂课我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 带着这个不变的问题尝试了一堂又一堂不同的科学课堂教学。 然而,科学探究活动低效性问题,仍成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 我认为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都应该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满意的效果。 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 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什么都不管。 课前,教师的准备要十分充分,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材料”单元时,教师要准备充足的各类研究材料,同样也应布置学生收集相关材料。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探究问题进行分组,让他们合理分工、合作共同去探究。
《科学》教学中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形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材。 另外,科学探究过程有7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并不是所有探究过程都要完成这7个要素,有时,只有部分内容适合科学探究,并且只涉及部分要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形式。
科学探究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 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 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 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 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 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
科学探究之后组织学生认真钻研,共同探讨,这种研讨不是盲目的,是以探究过程为基础,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探究的问题进行研讨。 美国有一位博士对下面两种情况进行比较:一是探究后立即进行研讨,一是探究后不进行研讨。 研究结果表明.前者概念水平的发展达到更高层次,研讨使认识深化。 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分组研讨与全班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即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再由各实验小组汇报研讨结果,然后教师帮助汇总全班研讨的“信息”。 教师应该让他们有足够的发言机会,不论他的发言正确与否,教师要认真倾听。 小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有时难免会用不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刚刚接触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语言,根据学生语言去引导思维。
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 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这样处理,如探究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调查家乡的水资源情况;一天中气温变化有什么秘密? 另外,一堂课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去探究,使科学探究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 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学科,在小学生心中是新奇的,只要教师能够在备课、上课、以及课外延伸中及时找到契合学生认知程度的节点,并且及时地发现闪光点、及时地鼓励学生大胆的探知行为,就一定能发挥科学学科的优越性,让学生喜欢科学,喜欢在科学奥秘的世界里去探寻,也就埋下了一颗萌动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