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
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
江宁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可谓个个是绝代佳人,貌美如花,才华出众,但是她们却又都命运多舛,让人叹惋。王熙凤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作者曹雪芹对她可以说是倾注了一腔深情,欣赏有加,每至此时,他总是情不自禁的称“这熙凤”(如“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这种看似埋怨的称呼,让人听来却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就像长辈因爱而称他的晚辈“你这小东西”一样。
王熙凤的容貌不能说不美,单凤眼、柳叶眉、白净的皮肤、苗条的身材、风骚的体格,笑容满面,谁见了不喜欢呢?作者自然也是如此。然而,如果仅仅如此又未免显得太柔弱了,一个贾府的大管家,丫鬟、么么、小厮上上下下多少人,资金的进出、人员的安排大大小小多少事,太柔弱了将如何管理?怎么办呢?于是“单凤眼”就变成了“一双单凤三角眼”,“柳叶眉”就变成了“两弯柳叶吊梢眉”,“白净的皮肤”和“满面的笑容”就变成了“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添加了寥寥数字,王熙凤的柔弱背后就有了精明、凶狠和心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在对人物容貌的勾画中透露出了端倪。
不仅如此,作者在王熙凤服饰的选择上也是煞费苦心的。一个纤弱柔媚的女子是应该穿戴一些素淡雅致的服饰的,然而作者却用珠光宝器、大红大绿来包装她,让她的服饰与容貌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这样安排的用意何在?再说,王熙凤这样一个心思缜密的女子难道就没有觉察到这种不协调?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金银珠宝在封建大家族来说是不足为奇的,王熙凤戴它是为了更好的与“豆绿宫绦”“洋缎窄裉袄”和“洋绉裙”相配,因为这些“宫”啊“洋”的物件都是来自宫里。在那个时代,再富有的人家也不一定能拥有,只有与宫里有关系的人家才有可能拥有。王熙凤穿戴上它,自然沾了贵气。再加上金银珠宝,那便是既富且贵,这样才与王熙风在贾府的身份和地位相匹配。她为了这些确实牺牲了很多,她有着很多的无奈,但她觉得这样是值得的。曹雪芹也是无奈的,喜欢她却只能让她如此穿着。唉,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欲说还休”,“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一种美,“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泼辣不也是一种美吗?老祖宗贾母就很喜欢,当面戏称其为“凤辣子”。见到黛玉后,王熙凤笑着说:“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从话语听来,王熙凤直接赞美的是林黛玉,林黛玉听了自然受用;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赞林黛玉,贾母听了当然也舒服;林黛玉“像”嫡亲的孙女,但事实上不是,王熙凤借赞黛玉来赞嫡亲的孙女“三春”,“三春”听了同样高兴;“三春”又与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有密切的关系,赞“三春”,贾母听了愉快,两位夫人听了就更愉快了。人们说“三个女人在一起,你不能赞美其中的一个漂亮”,王熙凤深谙其道,一石数鸟,堪称拍马屁一绝,其精明可见一斑。可是讨好却不能烂,尤其是在平辈林黛玉面前,否则有失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于是王熙凤借对黛玉的关心来提醒她:“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言外之意,“我”才是这里的实际掌权人啊!以后你想怎么样还得靠“我”。然而,当王熙凤单独面对王夫人的时候,她是像对贾母那样极力讨好,还是像对林黛玉那样明关心暗警告呢?都不是。因为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娘家人,说话自然无须谨慎小心,“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直言直语,当然王夫人也不会生气,“一笑,点头不语”。看来王熙凤说的话是由她的心机决定的,而她的心机又是针对不同人物而使的,作者对王熙凤的口才是赞赏有加的,然而对她的心机却是反感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作者的惋惜、埋怨和反感之情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割。
林黛玉进贾府,这是一件大事,上自贾母下到丫鬟,人人重视。然而,在第一批见黛玉的人群中却见不到王熙凤的影子。贾府中这样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又有着风风火火的性格和缜密的心机,这种重大的场合是不应该来迟的,而她确实来迟了,似乎不合情理。但是仔细想想,这正是王熙凤的高明之处。“我来迟了”这种道歉的语言应该比较严肃的说,以显示其诚恳,而王熙凤是“笑”着说出来的,可见其只是一个外交辞令,并非真心道歉,她的迟到是有意为之。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又刚死了母亲,进贾府当然应该先见贾母,精明的王熙凤是不会抢这第一镜头的。当贾母哭过、疼过,感情得到宣泄之后,王熙凤这才上场,时间拿捏得非常准确,去早了,自己只能当配角,心有不甘,去得太迟,则不能显示自己的热情和贾府“管家”的身份。故意迟到,尊重了贾母,保全了自己;一句假道歉,把众人的注意力从贾母的身上立刻转移到自己的身上,用心良苦。
在“见黛玉”这一场戏中,王熙凤先“携”黛玉之手,又“送”至贾母身边,再“以帕拭泪”,后又转悲为喜说“该打该打”等等表演,精妙绝伦,值得玩味。这里不一一赘说。单看她第二个“携”的动作,这是在“犯了错误”道过歉,说过“该打该打”之后进行的,这一“携”,比任何语言都能使林黛玉感受到温暖,这一“携”,犯的错误和自责便得到了他人的谅解,这一“携”,手就无法空出来“打”自己,“该打该打”就成了一句空话,身份和体面得到了保全。一个“携”字竟然有如此之功效,实在让人赞不绝口。
王熙凤的美貌和言行举止透露出来的精明让人叹服,然而细细品来却发现其中透着一股“斜”气。没有王熙凤,贾府不行,会轰然倒塌,而有了她,贾府也不行。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