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刚
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起来
黄万刚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第80集,义渠人与芈月相约五日期限,在第四日傍晚,芈月与赢稷有段对话:
“母后,在看什么?”
“日落。”
“落日熔金,残阳如血。”
“这可能是他能看到的最后一个日落了。”
“明日,就是第五日。”
“我当日,若不把他拖到咸阳来,搅进这些他无法理解的纷争当中,此刻,他还在草原上,行猎,纵马,放牧。他是匹野马驹子,天生属于那里的日月星辰,不属于这里的楼阁亭台。”
“母后。”
“不必说了,都这个时候了,说什么都没用了。”
这段对白简洁却意蕴深厚。首先,面对眼前的夕阳,芈月看到的是“日落”,是美丽的太阳缓慢坠落的动态,喻指义渠君的日子不远矣。而儿子赢稷看到的却是“落日”,是如黄金般金灿灿的夕阳,重在景,而“残阳如血”则暗指即将到来的厮杀,是两权相争不可避免的流血。平静的语气中又含有王权不可旁落的坚定决心。
从芈月的回忆中,“此刻,他该在草原行猎,纵马,放牧……”芈月的内心该是风起云涌、翻江倒海……“他是匹野马驹子”,仅一个简单的称谓,就把芈月对义渠王翟骊深深的惋惜,浓浓的情意,强烈的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太后在面对亲情与大义,小家与大家时,她选择了大义,大家。这样的割舍,非凡夫俗子所能为,看似云淡风轻的一段对话,一个平凡女子的非凡胸怀、气度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一个拿捏有度、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太后形象鲜活的站到了读者面前。
什么是细节,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特写镜头)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既然细节描写这么神奇,那么有没有一些写作秘籍?让我们先走进名家,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一点写作的奥妙。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杨绛《老王》
这段话是去世前一天老王拖着病重的身体给“我”送鸡蛋和香油时的一段外貌描写。“直僵僵”夸张地写出了老王行将就木时身体僵直的状态,“面如死灰”说明病入膏肓,暗示离大去之期不远矣。这样的一个人还不忘给“我”送鸡蛋和香油,其生活上的苦境、人性的善良一览无余。就通过人物的外貌这一典型细节出神入化地表现了出来。语言看似诙谐,实则令人心酸。让人不得不佩服杨绛高超的画笔,智慧的眼睛,大气的情怀。
老王的形象能如此鲜活地立在我们读者面前,得益于外貌的典型细节描写。刻画时,作者精选词语,精雕细刻,另外,巧用修辞,画其神韵也是用笔的好方法。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这段文字是朱自清写父亲送“我”上学,在南京浦口给“我”“买橘子”时留下的千古绝唱。一个“爬”与“蹒跚”呼应,写出了年老肥胖的父亲买橘时的艰难。后文的一系列动作“攀”“缩”“倾”是“爬”这个动作的细化分解,就像电影的慢动作,特写镜头,将时间稀释,定格,一个关心、体贴、爱护儿子而竭尽全力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纵观许多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一不是靠细节描写成就人物,成全作品。有时甚至可以做到一字传神。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就活画出了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变色龙》中一个先“脱”后“穿”军大衣的细节,把奥楚蔑洛夫内心的恐惧却又强作镇定的窘相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正因为如此,奥楚蔑洛夫的变化无常、欺下媚上、趋炎附势的奴才本性才显露无疑。正是这些精当的细节描写,才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满生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单位:湖北松滋市八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