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到底是不是一个分水岭?
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人生即将迈入三十岁的这段路程极其地漫长,那是一场心理上的拉锯战。“我怎么突然就要三十了”、“三十岁之前得做些什么呢”、“我该如何去庆祝三十岁生日”、“过了三十岁再嫁人就晚了”……
不少人在三十岁来临前会面临诸如此类的困惑,甚至是焦虑。但真正迈过了这个年纪,似乎又有了另一种相对释怀和坦然的心境。面对这样一种年龄现象,社会也不断地在提出疑问:三十岁,到底是不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网上有很多心理年龄测试,三十岁的年纪测出了16岁的心理。当身体跟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的时候,三十岁还能承载三十岁的意义吗?特别喜欢漫画家Tango说过的一段话,他说其实成年并不是你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从此固化在那个成熟的状态里了。事实上,生而为人最好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时常回到孩子的状态。当你很有安全感的时候,比如老友相聚,你就可以回到孩子的状态,欢乐、天真,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他眼中,所谓儿童、青春期、成年,都是概念,而生存是自己的事情。
曾看到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大概是说在一个人的成年道路上,年龄是最不可抗拒,却也是最不可靠的评判标准。著名数字艺术家郑淑丽就是一个非常自由,没有年龄设限的人,她极具活力,永远把自己当成小孩子,保持最新、最巨大的爆发力,旁人从她永远好奇、兴奋的口气里,根本猜不出她的年龄。
因此,年龄在不同人的身体里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也不同。面对三十岁,有人认为仅是数字上的变化,而有人就想要寻求一种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仪式感。三十而立,无论是从时代的变迁还是人类寿命的延长层面来看,似乎失去了它本来的含义。就当下而言,这或许只是一种心理学现象。立与不立,是自己内心的事情。
不得不承认,的确有那么一类群体想要让三十岁成为历史性的存在。有营销行业的专家称其实这是一种现象,不少人在逢9的年纪,比如19、29、39、49岁,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变化,跨过去之后又会进入相对长时间的心理平稳期。
因此,现在的一些营销人员会专门针对这类人群提出一些改变生活甚至人生的主张。确实,很多人换车、跑马拉松、换工作,甚至做出重大决定都是在这样的年纪开始的。小爱在30岁即将到来那一年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她说这辆车迟到了6年,因为一次偶尔的机会突然意识到自己马上三十了,心理上必须得有一个仪式感。除了买车,她还尽可能地去实现一些曾经想做却一直拖着的愿望,其实这些事情一直都有机会去做,集中在一个阶段去完成就是想要让三十岁成为历史性的存在。
跟小爱有相似想法的人不少,在这个变动不安的时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办法去解决动荡不安带来的焦虑。人只有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后,才能处理好和别人以及世界的关系。
在三十岁来临前,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有那样一类群体想要大声告诉你:人生,需要有点仪式感!而三十岁,是一个标志性的阶段,它给生活留下了特殊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