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雕
(长春市希望高中,吉林长春130022)
激发高中生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初探
☆李雕
(长春市希望高中,吉林长春130022)
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支撑下,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更新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信息技术课的讲授模式已经越来越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成了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课;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笔者从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已经11年了,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逐步走入瓶颈之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内容提不起学习兴趣,觉得枯燥无味,注意力不集中,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个人总结如下。
1.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过于陈旧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却多年未更新,书中列举的各种案例对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毫无吸引力,而且教材提供的各种网络资源很多在网络上已经找寻不到,给教学的信服度带来了很大困难。例如:笔者使用的广东版信息技术教材,在学习必修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一课时,按照课标要求,学生要掌握几款常用的网络下载工具,其中有一款软件叫做“网络蚂蚁”,这是一个考点,在学业水平考试的时候,经常作为多项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但这款软件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没有了使用者,网上也难觅踪迹,讲解起来学生很难记住,这个小小的知识点也是每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常错题之一。信息技术是高速发展的,而教材的内容却逐年落后,正是由于这种知识更新上的落伍,导致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越来越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
2.教学模式程式化、传统化
信息技术课的授课还是遵循讲授、操作、任务驱动的传统模式,上课先讲解,之后学生动手操作,布置任务,学生提交作业。程式化的模式使得课堂沉闷,学生无聊,而即使课堂上有互动、有探究、有分组协作,但却空有其形,没有其神,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是否发自内心地想学、爱学、有兴趣学的问题。
3.没有应试压力,学生不重视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非高考学科,考试压力不大,考查题目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较为简单,进而导致学生从思想上轻视这门课程,就更谈不上有学习兴趣。
4.教师观念难转变,授课缺乏动力
作为一门非高考学科,由于没有升学压力,教师的观念传统化,缺乏教学动力,课堂缺少活力,导致学生兴趣下降。
“信息技术课堂要关注学生的进步”、“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要抓好作业的及时反馈和课堂评价”等等,这些都是好的做法,对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笔者有如下三点想法:
1.教师要变,勤思考,观念要转变
思则变,变则通,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观念应该去除僵化,摒弃流于形式的传统教学,教学有激情,有创新,丰富新颖的教学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材要变,敢于重组和二次开发
教材的某些知识内容落后无法改变,然而教师可以在保证知识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重组教材,或者二次开发教材,将一些先进的、新鲜的知识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笔者在教授《系统安全及维护措施》这一章节时,常会拿当时最流行的病毒程序和信息安全案例来分享交流,自己搭建恶意代码网页服务器,让学生分组体验不同的恶意网页带来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来防治驾驶技术病毒,每一次学生都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3.模式要变,创新教学模式,提倡自由化、个性化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课堂也不应拘于形式,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自由化、个性化地激发兴趣,才会使信息技术课更有效。例如: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分组利用几节课来做一个小项目,如拍摄并制作一段自编自导的小短片或者制作宣传海报、班级宣传片等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此外也可以将英语的学习引入到信息技术课中,笔者曾经在班级授课的时候,大量地给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英语,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
另外,随着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三通两平台”全面开通建成,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相继出现。其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它是对单一主题或者重点的知识内容进行录制的数分钟以内的声音解说或视像演示。其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精炼,针对性强。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课特点、一些重点知识(例如办公软件使用的关键功能介绍)、一些前沿的技术(人工智能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技巧(日常使用电脑中的常见问题、如何安装电脑系统、计算机硬件组装……)等,制作“微课”,学生可以线上或者线下自学,再通过课堂教学或者研究性学习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实现了利用“微课”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授课模式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构思。教师应善于对教材进行重组,摒弃陈旧的知识内容,融合新的知识体系,通过多渠道融合,多角度构思,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来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编辑:庄丰源]
G434
A
1671-7503(2017)05-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