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方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浅谈群舞《流泪的索玛花》编创手法
张议方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流泪的索玛花》是由十一个人组成的群舞,作为民间舞该舞蹈主要表现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失依儿童。他们与一些山区孩子们同样没有父母、贫困,不同的是他们生活的信念。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着自己的民族信仰,他们质朴、活泼、坚强,在失落的生活中,伙伴和信念成为他们最坚固的臂膀使他们团结、勇敢。
动作;构图;道具;音乐;灯光
群舞《流泪的索玛花》再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失依儿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地区失依孩童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他们与普通孩子一样有自己的梦想,眼下的生活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相互依靠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黑暗降临时,他们紧紧相抱期盼着新的一天。
舞蹈开始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舞者们从动作上表现出害怕的感觉,互相“拽”、“拉”、“抱”,体现出孩子们在害怕中相互依赖。接着,孩子们聚在一团通过悄悄往外“看”的动作,体现失依儿童们对新事物的害怕,这时其中一个较勇敢的孩子站起来用手将其他孩子抱紧并用手拉大嘴做出鬼脸来保护他们,之后大家都开始做鬼脸,简单易懂的动作更贴近生活,更能体现出孩子们纯真的一面。随着情节的推进,孩子们闻到了食物的香味,一个简单“闻”的动作,重复了几次强调了孩子们对食物的渴望,再用大舞段整齐“跳”、“抓”的动作来表现孩子们兴奋之情,可想食物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也是他们每天最在意的“大事”。舞蹈的第二段也因索玛花展开,整段动作以不停变换的“抢”、“夺”等动作来表现孩子们好奇,渴望的心情。第三段和第四段,表现一个孩子将唯一的食物(索玛花)吃掉后,从其他孩子失落到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索玛花这一过程的情绪转换。第四段,再次以舞段来表现孩子们的喜悦,最后他们拿着花一个接一个的高举着,不再孤独,不再害怕。整个舞蹈动作简单,没有技术技巧的难度,主要以生活动作元素为主,也因此得以贴近生活更能让人感同身受。
舞蹈最开始,演员们两三个一堆散点站开,领舞通过调度将大家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圈,表现出他们个体的同时又有着整体感。队形在调度的过程中去九留二,去八留三通过三双来突显主题的同时体现孩子们在害怕中做出的反映,让观众在悲凉之中又被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所感染。第二段编导也巧妙的运用了群舞拟物的作用,他们时而形成山的造型、有时可能又是小草堆,领舞在他们身上玩耍表达喜悦。接着用前后远距离的调度来表现孩子们你争我夺的激烈,最后再次冲向舞台最前区时突出领舞将索玛花吃掉,给人冲击感的同时让人一目了然。第三段,主要以“S”、“绕圆”等调度营造出和谐快乐的氛围,为舞蹈的高潮做铺垫,接着大家在次冲向舞台最前区向人们“炫耀”自己的索玛花,天真可爱一下都融化了观众的心,一段活泼的大舞段也在三角的队形上展开,三角队形在强硬的动作基础上显得更加坚定有力。结尾,还是以舞者聚在一起的调度为主。整个舞蹈调度简单,但每一次调度都蕴含着不同的意义,一切看似意料之外的事又在情理之中,拨动人心。
整个舞蹈中最重要的道具就是索玛花,是整个舞蹈情节发展的重中之重。道具本身就具有许多特性,该舞蹈中道具不但表现为孩子们的食物,同时寓意着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希望。舞蹈中的道具在第二部分出现,孩子们闻到了芳香四溢的“食物”,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当领舞拿起索玛花,其他的孩子们都聚集在了一起,又为了这一索玛花你争我夺,之后领舞将索玛花吃进嘴里,其他孩子们又失落离开了。将道具吃进嘴里这一方法成为整个舞蹈的亮点,也是编导的点睛之处,通过开始的你争我夺表现少数民族孩童天真可爱,又用一个简单的举动将故事正式展开,不经意之中使得观众们眼前一亮。等到领舞将花朵从嘴里吐出与其他孩子们一同分享时,体现出少数民族孩童们相互依靠、相互鼓励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直到舞蹈的最后大家都拥有了自己的索玛花,共同起舞来分享喜悦。该舞蹈使普通常见的道具成为支撑整个舞蹈的梁柱,用自己新颖独特的一面吸引观众。
舞蹈开始音乐轻柔缓慢,伴随着铃铛的声音营造出夜晚氛围冷清,音乐慢慢渐强随着情节的发展进入了舞蹈第二段。为衬托孩子们闻到食物的喜悦以及抢夺食物时所透露出的质朴,第二段以简单的鼓点为背景音乐,随着争抢越来越激烈,鼓点也慢慢加快速度同时也带动观众随着气氛一同紧张起来。直到领舞将索玛花吃进嘴里,鼓点在一声钟响时落幕,这好比一声警钟点醒人们所有的美好、快乐背后所埋藏的心酸。接着高潮慢慢推进,背景音乐:“索玛花儿开开,索玛花瓣落落……”的纯人声响起,美好的一首流泪的索玛花,配合着演员们的表演显得如此凄凉,他们撕心裂肺的唱着。观众的心情随之带到了谷底,突然欢快的音乐再次响起,孩子们再次聚集,大家拥有了自己的索玛花后背景音乐也越来越响亮,以一段流泪的索玛花伴奏再次拉近观众的距离,这一次更加欢乐。突然,音乐停止夜幕在次降临,但这一刻他们不再畏惧。整个舞蹈背景音乐起伏不断,使观众悲喜交集,一直到舞蹈结束还让人无法自拔,沉浸在孩子们的世界里。
整个舞蹈的灯光简单干净,第一段仅深蓝色的散光,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有一种凄凉的感觉,慢慢的月光从破旧的窗户照了进来,几竖白色的定点光照射下来。随着情节的推进一直到舞蹈的第三段,灯光才有了变换,简单的白色灯光照亮舞台,孩子们快乐的舞蹈着。最后深蓝色的灯光再次亮起,夜幕降临。
笔者认为该舞蹈没有华丽的灯光衬托更贴近生活让人感同身受,首尾灯光呼应似乎代表着一天过去,在这一天中仅仅因为争夺索玛花一事,多角度的表现了少数民族孩童的天真无暇,让人开心又让人同情。编导对道具大胆的运用也让人眼前一亮,使整个舞蹈更加生动。这也让观众得以反思,提醒人们关注失依儿童这一责任,因此该舞蹈达到了编导最初所想表达的愿望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