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羡
(三亚学院音乐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舞蹈编导专业在校生就业倾向调研报告
——以三亚学院为例
李 羡
(三亚学院音乐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通过对三亚学院舞蹈编导专业进行问卷调研,对三亚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了解在校生对于毕业后工作岗位的愿景,评估学生就业能力,通过学生个人能力自评,分析在校生专业能力评价。调研结果反映出在校大学生就业倾向,在校大学生对现有教学体系评价,通过调研能更好的推进改善舞蹈编导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更好的指导舞蹈编导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舞蹈编导;课程建设;职业生涯规划
舞蹈编导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各学科中起步相对较晚,随着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整体改革,全国开设舞蹈编导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近年来每年都有新的本科院校开设舞蹈编导专业,开设院校从艺术类专业院校、向综合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发展,彰显社会对高校舞蹈编导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综合素质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更高的期望。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舞蹈编导专业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及时了解在校舞蹈编导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倾向,是我们在新时期培养优秀舞蹈编导专业人才的基础。
为进一步完善三亚学院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完成课程地图建设,保证踏踏实实的走好专业发展,三亚学院舞蹈编导专业教师团队在三亚学院以及音乐学院相关领导指导下,集中学习相关文件、借鉴相关院校专业办学经验,并在多次反复讨论、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订调研方案。具体调研内容包括在校学生就业意愿及个人能力自评调研、往届生毕业走向调研、省内及国内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调研、舞蹈专业相关用人单位调研等四个方面。
调研首先,通过了解学生的就业意愿,掌握学生目标就业的几项基本数据;其次,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实践环节、兼职与实习情况进行调研,掌握学生校外的实践、实习情况,分析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紧密度,深入贯彻我校“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理念;再次,依据学生对自身掌握的不同方向的专业能力进行自评所得出结论,明确学生的专业能力定位;最后,对在校生进行访谈,清楚学生对现有教学体系的意见和建议,为教材选择、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调研对象为全部在校的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专业学生,共发放问卷164份,回收问卷164份,回收问卷率为100%,有效问卷164份。
(一)在校生目标就业去向分析
从数据表明,毕业后希望从事舞蹈老师占有效问卷的42%、舞蹈演员占有效问卷的10%、舞蹈编导方向工作占3%,希望创业的占有效问卷的21%、事业单位或公务员占有效问卷的16%、考研或继续深造占有效问卷的6%、企业职员和行政管理类占有效问卷的2%。数据上体现出学生目标就业面较广、选择面较宽的特点,但是由于舞蹈教师工作因其具有相对稳定、社会地位较高等特点,因此成为学生目标就业职业的首选。在选择以舞蹈老师为目标就业岗位的在校生中,35%选择担任少儿艺术培训机构作教师;31%选择担任中、小学舞蹈教师;9%选择担任幼儿园舞蹈教师,由此可见,高中以下的非职业舞蹈教师,成为目前舞蹈专业学生最为青睐的目标岗位,占有效问卷的75%,尤其是少儿(艺术培训机构)舞蹈教师及中小学舞蹈教师。
(二)在校生目标就业城市(地区)分析
对在校生的目标就业城市(地区)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解人才流动方向,调研数据显示,在校生希望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占有效问卷的68%;希望留在三亚及海南省内其他城市的占有效问卷的3%;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占有效问卷的20%;希望到东南沿海城市的占有效问卷的5%;选择其他城市的占有效问卷的4%,说明三亚本土及海南省内的工作单位对于在校生吸引力有限,由于“民间舞蹈常在消失和变革之中,同时也在不断产生新的民间舞蹈”,[1]当前在校学生对于海南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没有对海南文化形成认同感,因此多数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就业城市(地区)为家乡,大量人才流失为三亚地方人才建设增加了压力,如何留住人才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
(三)在校生目标就业薪资
通过对在校生就业薪资的期望值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校生对目标岗位的薪资期望值普遍偏高,就业薪资在8000元以上的占有效问卷的21%,其中大一学生中比例为27%、大二学学生为12%、大三学生为23%、大四学生为17%,我们发现大一和大三学生的比重做多,大二和大四相对较少;就业薪资在5000-8000元的占有效问卷的43%;就业薪资在3000-5000元的占有效问卷的36%,其中大一学生中比例为34%、大二学学生为30%、大三学生为23%、大四学生为47%,第一和大四的之中最高,尤其是大四学生占到47%;就业薪资在3000元以下的占有效问卷的0%。我们可以发现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在薪金要求上出现两极的现象,以反映出学生随着年纪的变化出现的心理变化。然而导致薪资期望值普遍偏高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受三亚市目前较高的生活物价水平影响,导致学生对收入支出的认识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显现出,在校生不了解企业薪酬体系,从而导致期望值过高。
(四)在校生艺术实践、兼职与实习情况
舞蹈专业属于表演艺术类学科,因专业特殊性,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外,还需要进行艺术实践活动与课堂内容相辅相成,达到“以演促教”、“以演促学”的教学理念。调研旨在对在校生在校期间及寒暑假期间所参与的艺术实践情况、兼职情况和实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第一,对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环节的态度,以及学生对参与艺术实践对专业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做问卷调研,88%的学生能够认同学校提供的实践环节对于提升个人专业技能有所帮助,并能够意识到实践环节对于提升个人专业技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中大一学生中认为有帮助的占大一学生总数的92%、大三学生中认为有帮助的占大三学生总数的84%;12%的学生认为实践环节对于个人没有帮助,充分说明艺术实践环节对于舞蹈编导专业学生提高个人专业技能确实具有的重要性。
第二,调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兼职概况,统计分析学生参与兼职工作内容同专业领域相关度。数据显示,由于大一新生的课业任务较重、参与校内相关活动较多、课余自由时间较少,且还在适应大学生活、较为迷茫阶段,因此参与兼职工作的人数较少,占班级总人数的25%,大二学生占56%,大三学生占92%,大四学生占87%,在校生随着年级升高,越来越重视课外实习或兼职工作,大四学生比例下降是因为一部学生忙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课外实习时间也相应受到影响。同时我们发现,各年级学生兼职工作内容与专业相关度较高,专业相关度的总比例达到87%,其中以舞蹈演员和舞蹈老师的职业占比最重,还有一些学生能够做到兼职工作内容多样性,只有15%的学生没有做过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
第三,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的假期实习情况调研分析,由于学生年级差异导致个人专业能力的差异,影响了在校实习情况的参与程度,年级越高,实习环节的参加度越高,年级越低,参与过实习环节的人数越少,大一学生在寒暑假选择实习的占10%、大二学生在寒暑假选择实习的占40%、大三学生在寒暑假选择实习的占64%、大四学生在寒暑假选择实习的占89%。数据显示,在参与过实习环节的学生当中,80%的学生所参与的实习内容与本专业相关。其中以舞蹈老师为实习内容的学生比例为63%(包含双向职业实习)比例最高;其次为舞蹈演员,比例为25%(包含双向职业实习)。只有15%的学生没有选择本专业相关职业作为实习内容。
(五)在校生个人专业能力自评
个人专业能力自评调研包括考察学生舞蹈表演、舞蹈编创、舞蹈教学和艺术管理四个方面的专业能力,显示出目前舞蹈专业在校生整体专业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但其中优秀生及拔尖生的比例较小,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能力自评处于中等或较强等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舞蹈表演和舞蹈教学方面能力评价较高,有51%和50%的学生认为自身这两方面的能力处于较强和很强之间;有43%和44%的学生认为自身这两方面的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仅有6%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舞蹈表演和舞蹈教学方面的能力较弱或很弱;学生自己能力相对较弱的主要集中在舞蹈编创和艺术管理方面能力较弱和最弱的人数比例最多分别占到占到总人数的17%和23%
此次对在校生个人专业能力自评,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校生能够在了解国内其他院校专业能力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对自身所具有的专业能力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避免盲目自卑或盲目自信;第二,优秀生和尖子生的比例较低,中等或中等偏上人数比例占绝大多数,需要加强教学,提高优秀生和尖子生所占的比例;第三,学生个人专业能力自评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通过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知结果,得出教师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要投入更多时间,下功夫提高教学的方法,在培养学生个人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积极塑造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此次调研,反映出学生自身对于校内课程所学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让我们明确学生在哪些专业能力上有所欠缺,也对舞蹈编导专业在未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过程中具体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六)在校生对课程体系的意见及建议
在校生对于现有课程体系的意见和建议,更多的集中在课程课时分配、专业能力训练、课程种类增减、补充师资等具体问题上。通过对在校生关于课程体系的一系列访谈,总结归纳为:第一,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现有课程体系的安排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专科的课程需求,积极要求增加课程量,以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第二,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需要更多、更长的时间解决基础肢体问题,因此学生更加重视在舞蹈教室里面所授的舞蹈基础实践类课程,相对轻视在文化课教室中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接下来课程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鼓励学生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底蕴,避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专业学习误区;第三,提高现有舞蹈专业现有师资水平,以适应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之所需。舞蹈专业目前现有教师虽然基本能够保证课时量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对于专业长远发展角度而言,学生需要更多风格和不同领域的授课教师,每个教师教授课程种类复杂多样、不利于对课程的专项研究及纵向深入研究。
通过对三亚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对四届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倾向有了全面的了解,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各种印象因素,对于如何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部长袁贵仁同志在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讲到,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促进通识课、专业课等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推动教师把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调研中我们已经看到我校学生认为自己在舞蹈编创和艺术管理方面能力存在不足,同时由于生源问题的因素,学生普遍存在专业能力不足和综合素质较差的现象,缺乏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舞蹈的编导有用形象思维的潜能,作为舞蹈的编导者,应具备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艺术的创作都是从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掘出的,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其特殊性和典型性,运用其发现的成果创作与舞蹈之中,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加深人们的印象。[2]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障学习在择业和就业当中能够游刃有余,切实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加强规划职业生涯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在校生很多不了解企业运行体系,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导致许多在校学生对于工作的薪金期望值过高、对于就业行业选择过于宽泛,在择业和就业上容易出现偏颇。因此我们应为在校学生做职业生涯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理性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踏实走好职业生涯每一步。
(三)提高学生对海南企业认知,引导学生投身海南建设
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一直注重海南文化建设,然而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舞蹈编导专业在校生对于在海南就业普遍缺乏认同。然而海南省承办的各类大型的文艺演出、各个景区和相关企业的文艺共组需求、中小学音乐教育、舞蹈先关培训机构,以及海南承办的多种文艺活动和赛事中,舞蹈人才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舞蹈编导人才的需求也存在巨大的缺口。另外海南优秀的本土黎族文化中也有许多优秀的舞蹈文化也需要,海南高校舞蹈编导专业来保护和传承,三亚学院也承担着培养海南舞蹈文化工作者。但是创新不是主张随心所欲改动和抛弃民间和传统的舞蹈遗产,更不是全盘照搬外来的东西,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构建和发展民族舞蹈。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而创新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传统是创新的积累与储存,创新是传统的延续和发展。[3]我们应该不断提高在校生对于海南企业的认知,加强海南本土优秀舞蹈文化的课程建设,让学生加深入对海南黎族文化的认同感,在继承上来创新,引导学生投身海南文化建设,为三亚及海南本土舞蹈专业留住更多人才。■
[1] 杨莉川.海南民间舞蹈的现状与保护建议[J].琼州学院学报,2011, 04.
[2] 宋玉红.地方高校舞蹈编导专业设置刍议[J].艺术探索,2010,01.
[3] 扎西江措.当代民族舞蹈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J].艺术评论,2012,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