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恩荣,王希华,周武
植物学
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退化群落的凋落物特征及与土壤养分动态的关系
阎恩荣,王希华,周武
该研究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及退化群落的凋落物特征为内容,探讨了养分归还和土壤养分动态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常绿阔叶林退化显著降低了凋落物的年凋落量,从成熟常绿阔叶林的13.03 mg·hm-2下降到灌丛的6.38 mg·hm-2。2)凋落物氮含量在成熟群落至灌丛阶段下降显著,而磷含量无明显递减规律;氮磷归还量均随常绿阔叶林退化显著下降。3)凋落物特征(年均值)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氮磷含量与凋落物凋落量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土壤氮含量与凋落物氮含量间无显著线性关系,而与氮归还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土壤总磷含量与凋落物磷含量和磷归还量间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磷含量:P<0.01;磷归还量:P<0.001);土壤无机氮含量与凋落物各特征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氮素硝化速率与凋落物凋落量和氮归还量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凋落物凋落量:P<0.01;氮归还量:P<0.005),而与凋落物氮含量无显著线性关系,与之相比,土壤氮素矿化速率与凋落物特征间均不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可以认为,在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由于不同植物在养分归还特征上的差异,导致了养分归还量的下降,从而使土壤养分库的物质来源减少,但是,群落结构简化而导致的非生物要素的改变,对控制土壤生物过程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凋落物特征;土壤养分;常绿阔叶林;天童
来源出版物: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1): 1-12
入选年份:2012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C∶N∶P化学计量特征
阎恩荣,王希华,郭明,等
摘要: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对象,通过对叶片和凋落物C∶N∶P比率与N、P重吸收的研究,揭示3种植被类型N、P养分限制和N、P重吸收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1)叶片C∶N∶P在常绿阔叶林为758∶18∶1,存常绿针叶林为678∶14∶1,在落叶阔叶林为338∶11∶1;凋落物C∶N∶P在常绿阔叶林为777∶13∶1,常绿针叶林为691∶14∶1,落叶阔叶林为567∶14∶1;2)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叶片与凋落物C∶N均显著高于落叶阔叶林;叶片C∶P在常绿阔叶林最高,常绿针叶林中等,落叶阔叶林最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凋落物C∶P显著高于落叶阔叶林∶叶片N∶P比也是常绿阔叶林最高、常绿针叶林次之,落叶阔叶林最低,但常绿阔叶林凋落物N∶P最低;3)植被叶片N、P含量间(N为X,P为Y)的Ⅱ类线性回归斜率显著大于1(P<0.05),表明叶片P含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叶片N含量;凋落物N、P含量的回归斜率约等于1,反映了凋落物中单位P含量与单位N含量间的等速损耗关系;4)常绿阔叶林N重吸收率显著高于常绿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P重吸收率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虽然植被的N∶P指示常绿阔叶林受P限制,落叶阔叶林受N限制,常绿针叶林受N、P的共同限制,但是N、P重吸收研究结果表明:受N素限制的常绿阔叶林具有高的N重吸收率,受P限制的落叶阔叶林并不具有高的P重吸收率。可见,较高的N、P养分转移率可能不是植物对N、P养分胁迫的一种重要适应机制,是物种固有的特征。
关键词:C∶N∶P比率;Ⅱ类线性回归;养分限制;养分重吸收;化学计量学
来源出版物: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1): 48-57
入选年份:2014
遮阴对黄波罗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凯,朱教君,于立忠,等
摘要:一直以来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被认为是不耐阴树种,然而引入美国纽约后,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在全光和林下均能更新,在纽约已经成为生物入侵种。为了探讨黄波罗的耐阴性问题,通过设置自然光与遮阴(15%自然光)两种光环境,观测了三年生黄波罗幼苗(遮阴1 a后)光合生理参数、光能利用效率、叶绿素和比叶重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光处理相比,遮阴处理的黄波罗幼苗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光补偿点下降显著(P<0.05);同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单位干重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比叶重显著下降,叶面积显著增大(P<0.05)。上述结果说明:遮阴的黄波罗幼苗通过降低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利用环境中的弱光,同时通过减小比叶重、增大叶面积和提高叶绿素b相对含量来增强对光的捕获,使其在弱光时的光能利用效率提高。由此推断,黄波罗幼苗能适应一定程度的遮阴。
关键词:黄波罗;耐阴性;次生林;光合作用
来源出版物: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5): 1003-1012
入选年份:2013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季节和昼夜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比较
冯文婷,邹晓明,沙丽清,等
摘要:由于受到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土壤呼吸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可能不一致。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呼吸变化的机理,也有利于精确推算土壤碳的排放。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季节间(2004年4月—2005年3月)和昼夜间(2004年7、9和11月及2005年1、3和5月共6次)的土壤呼吸。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显著,其中湿季(5~10月)的土壤呼吸高于干季(11月—翌年4月),全年土壤呼吸的平均值为0.442 g CO2·m-2·h-1。6次测定的土壤呼吸日变化模式并不相同,7和9月、翌年1和3月夜间土壤呼吸大于昼间土壤呼吸,11月和翌年5月则相反;5、7和9月昼夜间的土壤呼吸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比11月、翌年1和3月的测定结果大。季节间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P=0.000)和土壤含水量(P=0.007)均有显著的指数相关,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56.1%,土壤含水量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11.1%。不同季节测定的土壤呼吸日变化与土壤温度、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则没有显著的指数相关。由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拟合的指数方程计算Q10值,在温度为5.9~16.6℃内,全年土壤呼吸的Q10值为4.53,在温度为5.9~11.0℃内,干季土壤呼吸的Q10值为7.17,在温度为10.3~16.6℃内,湿季土壤呼吸的Q10值为2.34。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呼吸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非生物因子温度和水分变化的调控,而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则可能主要受植物的生理活动周期性等生物因素的影响。通过温度的指数函数关系,用土壤呼吸的瞬时值来推算土壤呼吸的日通量和年通量时,需要考虑温度和水分外的其它生物因子的影响。
关键词:土壤呼吸日变化;Q10值;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呼吸
来源出版物: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1): 31-39
入选年份:2013
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植物养分化学计量学
银晓瑞,梁存柱,王立新,等
摘要: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土壤养分动态及空间格局、植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时空动态、植物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放牧干扰对植物的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表现为恢复群落略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全氮(STN)/土壤全磷(STP)恢复群落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SOC)/STN恢复群落低于严重退化群落;大多数植物叶片C含量在恢复群落最高,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恢复演替时间呈正相关,而植物的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则是严重退化群落最高,恢复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正相关,且TP含量的变幅明显高于TN含量;植物叶的N∶P和C∶N表现为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负相关;严重退化群落植物相对于P而言,总体上表现为缺N;而恢复群落相对于N而言,更为缺P,或同时缺N和P;群落优势种化学计量学特征对群落演替方向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关键词:退化;生态化学计量学;养分动态;恢复演替;典型草原
来源出版物: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1): 39-47
入选年份:2013
编辑:张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