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讨

2017-01-28 19:21冯雅
中学语文 2017年12期

冯雅

新课标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讨

冯雅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开放,更强调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朗诵古典诗歌”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反复朗诵作品的过程中去感受作品所包含的韵味及意义,从而在主观上获得欣赏作品意境的美妙感觉。学生通过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感悟作品所包含的人文情感;通过学习作品的写作手法,感知诗歌的表达艺术;通过领悟文字的意会,感受作品丰富的情感寄托,使学生在这种美妙情感体验中自觉喜欢并热爱古典诗歌。

一、重视吟诵诗歌,教授朗读方法

古典诗歌教学强调朗诵,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对诗歌反复吟咏,可以使他们在吟咏中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美,慢慢的体会作品所蕴含的各种美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古典诗歌对于学生来说难免有些隐晦复杂,在诗歌朗诵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要排除机械性的分析解释,多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对作品所蕴含的审美内涵的解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情画意”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二、介绍作家生平、作品所处背景

在古典诗歌的学习中,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对其作品的解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首古典诗歌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诗歌是他们的情感寄托,作品里包涵的是他们的爱恨情仇,更包涵了他们的思想、精神及信念,而这一切无不和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例如: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崇高“美政”思想;李清照的“惊起一滩鸥鹭”的少女情怀和“凄凄惨惨戚戚”的怨妇形象;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壮志难酬的悲愤。只有在学生了解了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的情况下,才能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虽然在教材里这些诗歌一般都是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但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轨迹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历史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通过作者的人生轨迹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对作品有充分的认识。

三、分步进行作品鉴赏,感受诗歌之美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韵律,对诗歌的平仄有特定的要求,非常讲究押韵,所以古典诗歌富有音乐性,具有工整的形式美和特殊的语言美感。因此,学会审美是学习古典诗歌的重要环节,只有带着审美去朗诵诗歌,才能真切的感受古典诗歌层次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和意蕴悠长的诗情画意。

反复推敲,领悟语言风格。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是非常丰富的。有的清新典雅,有的古朴大方;有的诗歌绚丽多彩,有的诗歌朴实无华;有的诗歌清丽明朗,有的诗歌婉转含蓄。我们推敲作品的语言,就是要体会其语言风格,在体会其语言风格的基础上,体会其语言的内涵美。这就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古典诗歌,目的之一就是欣赏其优美的语言艺术,掌握关键词句所传达的情感含义以及所要表达的中心主题,体会“千古名句”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的内在原因。

充分发挥想象力。中国的古典诗歌最讲究的是意境美,意境是一种无形有影的独特审美方式,有着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因此欣赏古典诗歌一定要充分的发挥联想和想象,让思维插上翅膀,在美的意境中自由飞翔。

四、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营造快乐高效课堂

语文教学的形式有别于其他的课程,语文的教材内容只是语文教学的基点和起点,特别是古典诗歌的教学更为突出。首先,诗歌是教学的载体,而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在诗歌之外,诗歌作品的历史背景、人物生平、人物历史轨迹、作品的意蕴和意义等等,都是课本之外的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取就是依靠诗歌这个载体作为跳板,通过老师的扩充、引导、举一反三等来充实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

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要想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就必须营造一种能引起他们共鸣的学习氛围。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里活动,首先有美的吸引,才会有审美行为。因此,老师在诗歌教学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实实在在的体会美的存在。

艺术是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要让学生真正体会诗歌作品的诗情画意,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能动作用,把绘画和音乐引进课堂,结合诗歌特有的美丽语境,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的美妙,从而达到在情感上审美的最佳教学效果。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因此,引导学生培养自觉阅读、跨学科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知识增长点,以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审美情趣,从而自觉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