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如何与生命对话
——以郭蓉老师的《咬文嚼字》教学为例

2017-01-28 19:21杨喜霞
中学语文 2017年12期

杨喜霞

语文,如何与生命对话
——以郭蓉老师的《咬文嚼字》教学为例

杨喜霞

熊芳芳的《生命语文》一书中讲到,这是“她对语文和学生进行生命观照独到的教学发现和认识,是她对文本世界和生命形态的语文课堂的独到的深层启悟和洞察。”就是这本书,让我对语文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语文教育有了更高的追求——教学如何能让学生与作品人物进行生命对话,如何能以文章为媒介让学生与自己的生命对话;如何用语文来唤醒生命、滋养生命、丰富生命。

曾经为了高考,语文课变成了肢解课文,变成了习题训练,变成了模式教学……我们以功利的心态,发现着教材中的考点,分析着答题要点,慢慢地销蚀着学生仅有的一点点语文学习的兴趣。当语文也无关生命、无关灵魂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也许仅仅只剩下了“教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样的现状让我痛苦,改变是唯一的希望。

可如何改,才能深入文本“心”的世界,赋予文本以“活”的生命?如何改,才能使文本变成天使,唤醒“每个人灵魂里的诗的情感”?当阅读不再有功利心,当阅读能触动心灵,心智为之洞开,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有了丰厚的生命意蕴,才是对生命有益的教育。

也许我们会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适合“唤醒”,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能进行生命的对话,比如那些严谨的科普文章,比如那些高深的文学评论。可是在第三届全国“绿色课堂杯”优秀青年老师优质课观摩展示活动中,郭蓉老师讲授的《咬文嚼字》却让我明白,只要有心,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生命体悟,就一切皆有可能!

郭老师讲课不是肢解课文,而是抒发情怀;不是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启迪心灵。起点是品读课文,结束却是对生命的感悟。一篇枯燥深奥的文艺评论《咬文嚼字》,在郭老师的巧妙设计下,文化渗透中,诗意表达里,处处闪耀着启迪的光芒,时时进行着与生命的对话。

也许有的老师对这节课的定位有疑问,也许她没有很好地品味文章的语言,但我特别喜欢这种充满文化味道,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启迪思维的课。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觉得讲什么、怎么讲,老师完全可以创造性地发挥,只要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就是教学的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可以“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其实我们老师都明白,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高不是课堂上能完全实现的。

郭老师这节课的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过程,而且有三次匠心独具的升华。第一个教学环节(找观点、析事例、明道理)之后是第一个升华:教学顺序的“感觉”“理由”“回味”就是读书的方法,由此她总结了读书的三个境界——吞、啃、品。第二个教学环节是以读书方法、处世方法为内容的思维碰撞,由“咬文嚼字”“不求甚解”“难得糊涂”自然升华到人生境界——悟、舍。第三个教学环节迁移拓展的内容更妙,是用现代流行语解读古典诗歌,对比中看出文化的缺失,人心的浮躁,于是第三次升华水到渠成。此时不让学生说什么大概都不行了,所以学生写的感悟那就是课堂的收获,那就是真情的流露,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探求。

“绿色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我觉得“以学生为中心”大概不仅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还应该包括对学生生命的关注、灵魂的启迪。语文课,就应该关注生命、引发思考、触动灵魂。“绿色课堂”也许就是“生命语文”的形象称呼吧。

以文本为例,要让学生完成与自己生命的对话,语文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反省自我、提高修养,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语文课,就应该率性自然,真诚无忌,让学生一吐为快。

达到这样的高度,老师需要怎样的阅读广度,什么样的文化修养?

郭老师的教育格言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老师要点燃学生,前提是自己有火种,这火种就是自己的阅读,自己的修养,自己的魅力……郭老师的阅读量一定很大,她对朱光潜的作品非常熟悉,并以自己的阅读影响学生,课堂上就给学生推荐了两本朱光潜的书,最关键的是书的推荐语:“慢慢走,欣赏啊”又自然地成为她启迪学生的呼唤,让他们关注生命的内容——她总能巧妙地利用让你难以想到的资源。读书打通了思想,提升了修养,当自己成了文化的集成时,文化便会自然地渗透在课堂中,自然地流到了学生的心田里。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是郭老师出示的朱光潜的名言,这何尝不是郭老师静心阅读,提高文化修养的真实写照。我们都羡慕名师,仰慕大师,佩服他们的大学问,但他们光环背后的辛苦我们却并不清楚。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那如果我们很少读书,或者干脆就不读书呢,我们的语言学生喜欢吗?我自信还读几本书、还能写几句,上诗歌时语言还能达到诗意的水平,可是听了郭老师的课,我才知道什么是表达的境界。

郭老师能将《咬文嚼字》上出诗意!不论是过渡,还是总结;不论是提问,还是点评。她的语言总是凝炼而优美,生动而富含哲理。整堂课学生在诗意中享受着思考的快乐,在快乐中感受着文化的魅力,在文化中感知着生命的价值,在感知中完成自己与生命的对话。

语文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生命的“泉眼”。要想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完成学生与生命的对话,那老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对语文怀有虔诚和敬畏。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考试的科目,它从生活走来,向生命走去,每一个生命的奇迹,都离不开语文的关怀,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时刻关注一个个生命个体,让语文学习成为享受生命快乐的过程。当然前提是,老师有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完成与生命的对话。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铁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