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场域:编辑出版研究的现代范式

2017-01-28 18:20吴明东
传媒 2017年3期
关键词:布尔场域资本

文/吴明东

编辑场域:编辑出版研究的现代范式

文/吴明东

编辑场域就是以传媒组织(出版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等)中的编辑部为主体,由与之相关的机构、团体(如上级单位或部门、关系单位等)及个人(如编辑、作者、受众等)共同参与的,遵循一定的运行逻辑、游戏规则和位置关系相对独立的客观关系网络。编辑场域是一个结构化的空间,资本的争夺与占有是编辑场域的动力来源,惯习的形成与稳定是编辑场域的行为向度,保守、继承与颠覆是编辑场域的实践策略。

编辑场域 资本 惯习 编辑出版

在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看来,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半自主与特殊行动领域的增生。这些分化而成的领域亦即场域,整个社会就是由许许多多彼此区分而又相互影响、作用的场域、子场域构成的。而人们的实践活动就是实践者在特定的“场域”中,争夺、转化、运用各种资本(包括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等),形成自己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惯习(即性情系统或风格),借以在实践中取得优势地位。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一改传统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分立的研究传统,从中观层面建立了一种联系宏观(社会)与微观(组织)的分析框架,为编辑及出版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创立了一种新范式。

一、一种关系的视角:编辑场域的界定与结构

布尔迪厄将场域定义为:“位置之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图式。这些位置的存在,他们加诸于其占据者、行动者以及机构之上的决定作用都是通过其在各种权力的分布结构中的现在的与潜在的情境客观地界定的,也是通过其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而得到界定的。”也就是说,在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中,世界就是由一个个具有相对自主性、动力性的场域构成,而一个场域就是一个被分化的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生活等“有结构的社会空间、一个实力场”。这些空间“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在此空间起恒定、持久的不平等关系,同时也是一个为改变或保存这一实力场而进行斗争的战场”。场域是各种力量聚集的所在,是不同权力和资本分布的空间。

按此理解,作为古已有之的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编辑活动,自然也会结构起具有自身特点和运行规律、运行法则的相对独立空间——编辑场域。依照场域理论及编辑工作实际,编辑场域就是以传媒组织(出版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等)中的编辑部为主体,由与之相关的机构、团体(如上级单位或部门、关系单位等)及个人(如编辑、作者、受众等)共同参与的,遵循一定的运行逻辑和游戏规则、位置关系相对独立的客观关系网络。值得注意的是,编辑场域并非一个实体概念,而是作为分析、研究编辑活动的功能性概念,是一种研究工具。

编辑场域可以被视作是一个围绕特定的资本类型或资本组合而组织的结构化空间。

1.编辑场域是结构化的斗争场。编辑场域中的行动者必须接受这样一个前提:斗争在编辑场域中是必要的,是值得一搏的,也是有趣的。进入编辑场域,就要接受这一游戏规则。编辑场域的这种斗争,主要是为了占有有价值的文化资本而进行的斗争。在编辑场域中,这种斗争既包括对文化资源(包括编辑资源和编辑人员)的争夺,也包括对界定什么是有价值的资源而进行的斗争。

2.编辑场域是半自主的实力场。从表象上看,编辑场域是独立于经济、政治等场域之外的。编辑场域依靠自身所拥有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通过占有文化资源,生产文化产品,扩大对社会和民众的影响。但从实质上来看,编辑场域的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编辑活动的开展与政治、经济、文化、大众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开展编辑活动时既要考虑社会责任,又要考虑经济效益。比如,行政部门的要求、各种审查制度等。

3.编辑场域更是话语权的争夺场。编辑场域是一个充满斗争的空间,是各种力量汇聚的场所。在现代社会,编辑场域的斗争更多的表现为对话语权的争夺。编辑场域中个体的位置和关系是由其所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质量决定的,每个个体都具有占有资源的能力和欲望,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或者支配者还是被支配者,都或明或暗地希望占有权力,排斥竞争者。编辑场域中拥有了权力就意味着有了一定程度的话语权,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统治权,在编辑场中就占有主导地位。比如,在编辑部中主编就比一般编辑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中央媒体就比地方媒体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但这种话语权的争夺常常要受政治、经济等场域的影响,在与这些场域的矛盾斗争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资本的争夺与占有:编辑场域的动力来源

资本是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把资本的概念扩展到所有的权利形式——不管它们是物质的、文化的、社会的还是符号的。个体或群体凭借各种文化的、社会的、符号的资源维持或改进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当这种资源作为“社会权利关系”发挥作用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它们作为有价值的资源变为争夺对象的时候,布尔迪厄就把它们理论化为资本。布尔迪厄的资本概念,并非指向单纯的金钱,而是指向为某种权力。因此,编辑场域中的竞争,说到底就是通过对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等各种不同类型资本的争夺与占有,以获得相应的权力,使自己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取得优势。

1.文化资本的累积是编辑场域的竞争关键。在布尔迪厄看来,文化资本就是一种权力资本。文化资本生成与累积的对象就是文化资源。布尔迪厄认为,文化资本以三种形式存在:一是以个体通过社会化内化为个体性情、能力、兴趣的“身体化”状态,也即编辑通过策划、选题、加工、传播过程所表现出的个人的文化品位;二是以客观化的形式存在,比如书籍、图片、艺术品等编辑文化成果;三是以体制的状态存在,也就是教育文凭制度,比如相应的学历、资格等。

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一部分,编辑活动是典型的文化活动,因此,在编辑场域中,文化资本自然占有主导地位,是编辑场域中资本的基本形态。具体而言,编辑场域中的文化资本一是指具有一定学历和职称的编辑个体及他在编辑活动中所体现的编辑风格、文化品位;二是通过编辑个人及编辑部群体的努力奉献给社会的文化艺术成果。

就个体而言,其所拥有资本的数量多少与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在场域中的不同地位。比如,一位博士生刚刚进入编辑行业工作时,他只是用自己的学历换取了少量的文化资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个人实践活动和实践经验的不断增多,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其对于文化资本的拥有会逐渐增加。而编辑个体文化资本的逐渐累积,加强了以编辑、编辑部为主体的编辑场域对文化资本的控制。简言之,在如今话语成为霸权的时代,编辑通过利用所拥有的文化资本掌握了话语权,以编辑文化成果的形式将观念、信息传播出去,实现并提高对其他场域的影响与支配。

2.社会资本的凝聚是编辑场域的竞争基础。在布尔迪厄看来,社会资本就是各种社会资源的集合体,这些社会资源与社会网络密不可分。因此,社会资本首先是一种资源,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一种社会关系网络。在编辑场域中,这种社会资本既包括上级单位的行政资源,也包括读者群、作者群、同行、同学、朋友、关系单位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网络越大,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即社会资本就越多。而这些社会资源最终会通过某种方式反过来促进编辑场域的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累积和占有。比如,一个资深编辑与刚入行的新编辑相比,前者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要比后者大得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他就会在编辑场域中就会占有有利的地位,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编辑活动的开展。

3.经济资本的掌控是编辑场域的竞争动力。编辑活动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编辑场域是大的文化生产场域中的一个子场域。布尔迪厄将文化生产场域划分为有限生产(如学术期刊)和规模生产(如以盈利为目的的大众传媒企业)。在编辑场域中,对经济资本的追求,主要体现在规模生产中。在规模生产的编辑场域中,无论个体或群体,其编辑活动表面看是为了发行量、收视率、广告额以及个人的收入等,而实质上就是对于经济资本的争夺。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占有不会直接取得经济上的收益,但它会间接地转化为经济资本。所以,占有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最终都是为了经济资本的取得。

总之,编辑场域运行的动力就在于对各种资本的占有和争夺,通过这种对资本的争夺以及资本的互相转化,带来了资本的再生产和社会空间地位的转变,实现编辑场域中个体与群体的发展与进步。

三、惯习的形成与稳定:编辑场域的行为向度

惯习(也译作“习性”)是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中另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惯习,就是知觉、评价和行动的分类图式构成的系统,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可以置换,它来自于社会制度,又寄居在身体之中(或者说生物性的个体里)。”简单地说,惯习是一套促进实践行为产生的主导化倾向。惯习“指向一种理想的行为类型,即习惯化的、实践性的、心照不宣的、倾向性的,同时又是结构化的行为类型”。它强调的是个体的主体性与社会的客观性相互渗透的现实。

1.惯习的生成策略有利于编辑行为规范的形成。布尔迪厄认为:“惯习是一种认识性和激发性的机制,它使个人的社会语境的影响得以具体化,它提供了一种渠道或媒质,正是通过这一渠道或媒质,信息和资源才被传导到它们所告知的行动中。”惯习就是一种生存策略的原则,行动者遵循这种原则,就能够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情景,完成各种复杂多样的任务。惯习是编辑场域内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体现了编辑场独特的运行规律。编辑场域中的编辑人员,结合编辑经验、编辑习惯、编辑法规以及编辑过程,学习并继承编辑活动实践,并通过遵循编辑场中的这一运行规律,遵守编辑场中的行为规范,形成稳定的编辑惯习。

2.惯习的倾向性有利于编辑个体行为的塑造。“倾向”是布尔迪厄关于惯习的核心概念。布尔迪厄认为,惯习作为一种存在方式常常塑造着编辑个体的行为,使编辑个体形成一种习惯性的状态,特别是形成一种嗜好、爱好、秉性及倾向。“惯习的倾向使行动者偏向于选择依据他们的资源与过去经验最可能成功的行为方式。”惯习的这种倾向既是社会地位的标识,因此也是客观地位之间的社会距离的标识。在编辑场域中,“惯习”这张场域游戏中的王牌(布尔迪厄语),提醒着编辑要各守本分,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编辑场域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位置、地位作出相应的行为。

3.惯习的稳定性有利于编辑风格的形成。在编辑场域中,惯习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并且会因为编辑个体的惯习,形成某种编辑风格,而这种编辑风格又影响着特定媒体风格的形成。比如,大众期刊与学术期刊由于办刊宗旨、办刊方向上的不同;党报与都市报由于报道内容、报道方式上的差异,其编辑部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也就有着不同,这是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惯习,新进入编辑场域的个体,会自然而然的适应这一惯习,这种惯习从编辑部角度来说,就是一种编辑风格。

四、保守、继承与颠覆:编辑场域的实践策略

场域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场所。场域的斗争发生在场域中己经确立有利地位的行动者与新来者之间。前者倾向于保守,而后者则常常选择颠覆。为此,布尔迪厄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场域策略:保守的策略、继承的策略、颠覆的策略。

1.编辑场域实践策略的选择。就编辑场域而言,主要采取的是保守、继承的策略,颠覆策略则比较少见。

一是有限文化生产的编辑场域。这种编辑场域主要是指一些专业编辑场域,比如学术期刊、严肃文学等。这种编辑场域非常专业化,运作目的明确,规则固定,较少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抵御外部力量的高度自主性,参与者范围相对狭窄,主要是科研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大家在编辑场域中争夺的主要是文化资本和学术资本。

因此,主要的场域策略就是保守、继承的策略。即维持现有的场域规则和场域局面,维护自身的利益。这种策略不仅是编辑场域中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资格老的人采用的,而且,新参加的成员,为获得场域支配地位的准入权,也必须认可、适应并继承场域中的规则、惯习,而不能采取挑战统治者权威的颠覆策略,因为那样的话,只能是自取灭亡。

比如,在学术期刊编辑部为主体的编辑场域中,占统治地位的是那些核心期刊编辑部,他们掌握着最好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有着相对固定、高水平的作者群,在场域策略中,他们全力保持现有的场域局面和场域位置,普通期刊编辑部则属于被统治者,他们只能通过提高办刊质量和办刊级别来与核心期刊争夺有限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新参加的成员(新批准的学术期刊),只能是虚心学习、借鉴兄弟期刊的经验和做法,而不能有其他企图,如果企图挑战统治者的地位,就会出现严重后果。当前,个别期刊摒弃了学术性第一的办刊思路,把经济效益作为追求的目标,一期动辄发表几百篇稿,这种靠数量赚效益、制造学术垃圾的颠覆性策略,短时间内虽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实际上却违背了学术期刊的基本宗旨,而且,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这种以牺牲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来换取经济资本的思路,最终只能是被市场淘汰。

二是规模文化生产的编辑场域。这种编辑场域主要是指以追求经济效益、娱乐大众为目的的传媒编辑场域。在这种编辑场中,对各种资本的争夺及对领导权的争夺更加激烈,保守、继承、颠覆的场域策略均属于常见的场域策略。但总体来说,保守、继承还是主流,颠覆策略只是一种短期内的场域策略,一旦颠覆者成功以后,他会马上转为采取保守策略。

这是因为,如果把编辑场域内的斗争比作打牌游戏,参与游戏的前提就是要遵守游戏规则,也就是要“按套路出牌”。作为编辑部,要受主办单位和上级行政部门领导,在实际工作中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单位的意见;要按照编辑规律和编辑原则开展编辑工作等。

2.编辑场域实践措施的确定。不论采取哪种场域策略,都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行合理的人才规划。在场域理论中,各种资本的获得、惯习的形成主要还是在于人。所以,要想在编辑场域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进行合理的人才规划,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生产优秀的文化产品。优秀的文化产品是文化资本的重要来源。作为编辑部门,其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自己的编辑工作,生产出越多越好的文化产品,扩大社会影响,满足大众的需要,同时,通过文化资本的扩大,使自己在场域斗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三是培养稳定的受众群。编辑场域的受众主要是读者(观众、听众)和作者。要研究读者(观众、听众)的需求,了解他们的欣赏习惯、兴趣,培养稳定的作者群,根据他们的需要采取行动。

四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思想,以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编辑部

[1][法]布尔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法]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许钧,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3][美]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法]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布尔场域资本
布尔的秘密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Nextel 720陶瓷纤维拉伸强度的韦布尔统计分析研究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