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经》治未病思想谈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7-01-28 16:10张鹏飞吴若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内经素问中医药大学

任 婷 张鹏飞 黄 建 罗 威 龙 敏 吴若霞

(1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长沙410208;3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从《内经》治未病思想谈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任 婷1张鹏飞2黄 建2罗 威1龙 敏1吴若霞3*

(1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长沙410208;3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内经》“治未病”思想是先进、科学而超前的预防医学思想,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治未病”思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尤为重要。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具有非中医药院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作用,亟待进一步推广和挖掘。

治未病;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志致病

2016年国家《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要全面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重视自杀预防,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意见》还指出,基本原则第一是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大学生作为一个较特殊的群体被社会寄托了很高的期望,社会的日新月异、激烈竞争也给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1]。因此,在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不仅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关系到高校安稳、社会和谐。中医“治未病”理论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医文化底蕴,是最早的、先进的、超前的预防医学思想[2]。“治未病”思想作为构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中还亟待推广,而中医院校独具优势。

1 《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内涵

“治未病”理念是源自于生活实践、久经历史沉淀的具有科学性和前沿性的预防医学理念。早在《内经》中“治未病”思想内涵就较为丰富,体系较为完善,成为中医防治疾病的核心理论,其思想内涵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愈后调养、防其复发。具体如下:其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明了无疾病状态时“未病养生、防病于先”为“治未病”。其二,“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素问·刺热》),指出病发之初,病情较浅,症状轻微,易于忽视,在疾病伏而未发前进行治疗,防治疾病发作,“欲病救萌、防微杜渐”为“治未病”。其三,《灵枢·逆顺》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指病发之初或疾病稳定期应及早治疗,即在未发生传变或已病的早期状态时“已病早治、防其传变”为“治未病”。其四,《素问·腹中论》:“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充分说明了当时人们对防止疾病复发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即疾病愈后未复发(正虚邪恋)状态时“愈后调养、防其复发”为“治未病”。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是治未病之实现无医世界最全面、最深刻的论述[3]。

2 《内经》治未病思想与心理健康

《内经》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认知、情感、意志均属于中医“神”的范畴。《素问·宣明五气》:“心主神明”、“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把人的心理现象和生理功能联系起来。《灵枢·通天》将人根据气质不同分为五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人的人体心理特征和治疗原则做了详细描述,如“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因此,《内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实践性、哲学性等独特优势,与治未病联系紧密。

《内经》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论述,如:《素问·口问》“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指出情志致病直接伤及五脏,影响脏腑气机。《素问·灵兰秘典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形乃大伤”,指出心神太过或不及,影响心理健康本身,也影响生理机能。《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强调了节制自己的欲求,保持乐观积极心态的重要性。“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教导人们要不攀不比,要陶冶情操,适应环境,自我调适。“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根据自然界变化,顺时养生、合理膳食、规律生活、劳逸结合,有益精神保养和身心健康。《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均强调坚强的意志,理智的行为,对摄御精神,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内经》治未病思想强调了良好的精神情志状态对心身疾病的预防作用,将保养心神作为健康的内在要素。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说,精神不稳、情志过盛、欲望过多都可能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因此,统摄神气、调摄精神,保持清心寡欲、积极乐观的心境和情志舒畅对健康有重要意义。

3 《内经》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独特优势

3.1 《内经》治未病思想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治未病思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许多相通之处[4],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尤为重要:大学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初始于亚健康状态,包括心理状态的不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异常,未表现出典型疾病症状,一旦症状明显,心身所受病痛对个人影响很大,治疗也较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隐蔽,相对躯体疾病较为主观,一念之差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生理健康,治未病养生理论均为心身同养,以求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预防心身疾病,还能提升起人格修养和品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需要“治未病”理念指导。

3.2 《内经》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优势环境对个人的心身素质影响很大,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中医院校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具有非中医药院校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内经》思想指导下的中医学概论是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导引术等中医传统保健运动是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体育必修课,无论是大学课堂还是学生活动都会有意无意的受其熏陶。所以,中医院校大学生在学校大环境的学习生活中,本身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医院校大学生因所学专业和环境背景的不同,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结合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中医传统文化的精髓,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和服务。

4 基于《内经》治未病思想构建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内经》治未病思想运用于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发挥专业教学、公共课堂、校院文化、校园资源等优势,针对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亚健康、心理疾病状态、心理疾病恢复期的学生分别开展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早治、愈后调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而“未病先防、欲病救萌”的治未病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具有更广泛的指导意义。

4.1 充分发挥中医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作用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体系大学新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需要积极干预。通过开展新生心理普查、个人回访、团体辅导、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缩短大学适应周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心理保健知识普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员、心理专干、心理成长辅导室帮助学生熟悉大学学习、生活,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达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发挥心理危机干预三级体系的实效,加强教师心理咨询、朋辈咨询宣传,建立学生动态心理档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达到欲病救萌的效果。

4.2 充分发挥中医院校专业教学和公共课堂的资源优势培养调养心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医传统体育保健教学均可以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通过中医基础理论专业课堂进行养心养生的理论指导和强化教育,通过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易经经、导引术等中医传统体育课程的系统性教学,教会学生坚持日常形神保健,并通过反复练习以调养心身,在锻炼中逐步体会“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精髓,可以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同时也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各个阶段来调养心身。

4.3 充分发挥校团委的作用营造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通过与学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开展一些列寓教于乐、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院活动。如:开展加强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竞赛,开展太极拳、太极剑、导引术等传统体育保健项目比赛。我校团委每年均组织学生团体举办太极扇等大型舞蹈比赛,开展一系列如心理情景剧、心理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等有益心理健康的主体教育活动,以达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5 结语

《内经》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治疗学的特色和优势,这种科学的、超前的、健康的医学模式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需求。中医院校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亟待大力推广和弘扬。

[1]陈翔.论“治未病”思想在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防御体系中的应用[J].教育心理,2015,309(3):128-129.

[2]徐经世,李艳,赵进东,等.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理论溯源与时间思考[J].中医杂志,2016,57(16):1351-1354.

[3]孙涛.亚健康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4]田文婧,王旭,周志荣“.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6):620-622.

Discussion on the TCM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rom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Thinking inInner Canon of Yellow Emperor

REN Ting1,ZHANG Pengfei2,HUANG Jian2,LUO Wei1,LONG Min1,WU Ruoxia3*
(1.Medical School,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208,China; 2.Graduate School,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Province,Changsha,410208,China; 3.Chinese Medicine School,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208,China)

The"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thinking in Inner Canon of Yellow Emperor is a scientific and advanced thought of preventive medicine,and it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TCM.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and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work.The concep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he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Applying the idea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guid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services have a unique advantage and function of TCM colleges,it is needed to further promote and mining.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psychogenic diseases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4.027

1672-2779(2017)-14-0059-03

:杨杰本文校对:吴若霞

2017-03-31)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No.2015-JG029】

*通讯作者:362720078@qq.com

猜你喜欢
内经素问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