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毅
(湖北省十堰艺术学校,湖北 十堰 442000)
钢琴教育中艺术审美特性的体现
周晓毅
(湖北省十堰艺术学校,湖北 十堰 442000)
钢琴是一门的艺术教学课程,属于素质教育范畴,钢琴教育不仅要进行钢琴教学,更要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关键。在钢琴教学当中,让艺术审美特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对钢琴审美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钢琴教育中艺术审美特性的体现进行了论述,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钢琴教育;艺术审美特性;体现
钢琴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具有浪漫的特性,在国际当中,钢琴也是一大艺术潮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选择学习钢琴艺术。在进行钢琴学习过程中,学生想要提高自身的钢琴涵养,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对技巧进行不断地训练,在钢琴教学当中,艺术审美能力的水平尤其关键,需要以此为出发点对优秀钢琴演奏者进行进一步的培养。我国钢琴的教育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实际教学当中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
钢琴并不是我国的产物,它起源于西方国家,很多非常经典的钢琴曲也诞生于西方国家,有许多被人们所熟知的一些非常著名的大音乐家,比如肖邦、贝多芬等。中国学校的钢琴课程,很大程度受到西方钢琴文化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多会运用西方作品。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会对钢琴课程教学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很多的学生认为西方作品才是最优秀的。这样,是很难短时间内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的[1]。
在当今发展迅速的社会当中,功利主义越来越突出,这也是一大社会问题,一味的追求自身想要达到的目的,却对一些道德行为不予考虑的,过分注重行为的结果,可以说,这样的风气的盛行,给钢琴教学也带来极大的影响。
例如在教学当中,学生在进行钢琴的学习,一些学生却不是因为爱好或者是兴趣去学习的,只是为了追上特长生的步伐;很多学生的家长有一种攀比心理,使得钢琴教学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这对钢琴艺术化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所谓的技术主义概念,是在西方国家诞生的,钢琴技术在西方国家当中的发展更为成熟,西方国家本身对钢琴的研究非常早,技术发展方面更强于中国。西方国家对钢琴技术的研究,更倾向于为艺术性的表达,对其物理实践并不是很重视。钢琴技术理论在中国渗透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发生了变化,对于钢琴技术,我国将其认为是一种弹奏钢琴的技巧。长期下去,中国学生虽然能够对钢琴曲目进行熟练演奏,却不能对进行进一步的突破。
钢琴教学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差别,充满了艺术魅力,作为教学者自身的演奏技巧越高超,就能更好地将其中的艺术魅力全面展现。作为钢琴教学者,在实际教学当中,不仅要对自身进行严格要求,更要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不断的培养。教师应该有着很强的演奏技巧,不管是手、还是心,都能够熟练的掌握钢琴的速度、节奏等;教师应能够深刻的体会作品艺术审美特征,从而在演奏当中让其可以更好的发挥,教师在给学生进行钢琴教学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视奏、视觉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强化,让学生有良好的基础,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
长期的教学当中,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水平也没有得到提升的现象,一方面是学生不努力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本身以及教材的缺陷所致。可以说,通过音乐教育的开展,是钢琴教学事业发展的关键,更是培养人才的首要途径,然而,一些学校在进行钢琴教学课程的开展方面,未对专业的教师进行针对性的配备,很多都是音乐教师进行钢琴课程的教学。
例如学校设置了钢琴教学,却未对教材资源进行及时更新,给教学质量方面带来极大的影响。作为学校,想要让钢琴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应该对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及时更新教材资源,促进钢琴教学事业的有效发展[2]。
想要有效地开展钢琴教学,选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以钢琴艺术审美教学基础要求为出发点,对曲目进行精心筛选,在本身的教学曲目中,将国内的一些民族曲目进行适当的增加。当然了,在教学当中,教师还应该对人文精神理念进行恰当的引入。
例如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将人文精神概念引入,并将其作为教学理念,帮助教师和学生正确的认识到钢琴演奏的内涵。
在钢琴教育当中,充分了体现艺术审美特性,对钢琴教学事业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意义重大。作为教学者,应该真正的认识到艺术审美特性及教学意义,对学生的艺术审美特性进行有效培养,这样才能更利于钢琴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艺术品格形成。
[1]王琳琳.谈高师钢琴教育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所起的作用[J].大舞台,2016(09):89-106.
[2]梅寒.研究性教学理念在高师钢琴教育的运用[J].音乐探索,2017(02):9-18.
J6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