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2017-01-28 15:36魏明云
传媒 2017年1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核心

文/魏明云

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文/魏明云

新媒体是目前作用范围最广、影响力巨大的传播媒介。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核心价值构建、传播及影响上承担着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需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建立健全媒体文化监管机制,使媒介在制度的框架下自由运转;整合新媒体和传媒优势,让核心价值引领校园文化;开展以新媒体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 高校 校园文化

新媒体时代,论坛、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视频网站以及慕课等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和表达平台,健康有序地利用新媒体不但能拓展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个体创新能力及身心发展,而且与国家在高校培养引领社会先进文化人才的目标要求相一致。而便捷丰富的新媒体也让大学校园的核心文化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新情况,如何构建健康有序的高校校园核心文化,成为当前高校亟待研究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新媒体的兴起和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广泛使用,昭示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丰富了校园文化,张扬了个性,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同时,也给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

一方面,新媒体的开放、快速和新信息的大容量,使得大学文化传播的主媒体与受众方的格局被打破,被塑造者获取文化信息由以往被动接受式转变成多渠道的、主动的搜索与获取式,多样型的新媒体让网络信息成为校园文化的新潮流,传统式的文化信息呈现已不再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另一方面,新媒体的普及与信息传播内容的广泛性,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个性异常突出,思想也日益复杂化。加之新媒体上传播的不良信息,有脱离政府、学校等主要思想文化主体控制的嫌疑,这更让大学生以为只有自己可以代言自己,自己是每条信息的接受与删除的唯一主宰。他们便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来表达对当下各种现象的看法,以及对传统媒介的文化宣传模式的不屑、不齿甚至不满,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价值判断和行为标准。而校园核心文化的建设者凭借“对文化信息的占有”及社会所赋予教育者的权利与新媒体下的学生个体的存在处于一个相对“失控”的不良境地。

二、新媒体改变着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

新媒体的特征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拓展了大学生的时空,实现了人与信息的无缝对接,而且为传播高校校园文化核心价值工作创造了新的契机。

1.新媒体的多样性大大拓宽了校园文化传播渠道。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就理论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对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个体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理解的时间与速度以及表达方式方法也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加上校园核心文化的传统宣传媒介大多走“宏大与场面”状,如校报、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等,虽然在直观视觉上给人冲击,但由于程式化的模式,灵活性和内容的多样性等较欠缺,效果与作用便大大折扣。而校园文化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育先进人才的。随时随地倾听不同学生的内心需求,多样性的新媒体充当了链接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新媒体,学校便可以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渠道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推送到学生的论坛、博客、微博、微信、视频网站以及慕课上,让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紧贴核心文化。

2.新媒体的便捷性大大加速了校园文化传播的速度。好奇、有兴趣、接受速度快是现代大学生对一切新信息的表达。新媒体自身所具有的便捷性与时效性能让大学校园文化能时时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并通过新媒体的多个平台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大学生传递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内外优秀的校园文化讯息、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以及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自身发展的期待等,也让学校能及时发现大学生群体和个体存在的问题,加速了学校处理问题的实效性,为学校化问题于萌芽中提供了时间和途径,拓宽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交流的渠道。

3.新媒体的人本性贴近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标。校园新媒体的实现多是学生手敲键盘来完成的,鲜明、个性深受大学生的喜欢,他们可以通过“面对面”“点对点”的个人来秀设计、定制、上传、发布、接受、检索与删除各种文化信息,让校园文化充满人本精神和个性情怀,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媒介在传播手段上的呆板、单一和模式化。新媒体让校园核心文化建设能真正倾听学生的呼声和需求,走进他们的内心,洞察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和所关心的文化符号,及时引导并帮助他们端正文化价值观,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培养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文化素养,让新媒体成为引导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阵地。

三、如何利用新媒体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核心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新媒体。然而,新媒体又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建立和传播高校校园核心文化时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优势功能,真正做到:信息在哪里,主流就在那里;大学生在哪里,新媒体的核心价值就一定要在那里。因此,校园核心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校园新媒体的长效管理机制

1.成立校园新媒体传播的领导制度。新媒体的功能为高校校园文化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手段,但同时那些负面的、具有煽动性的、庸俗的信息也必须加以监管,建立一套针对大学生新媒体信息的过滤体系和领导制度势在必行。首先,在国家互联网有关法规的框架下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条例和规定,对不良网站和反动信息要加强惩治力度,防止非法分子钻法律的漏洞;同时,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团委牵头联系各个院系,通过创建各具特色的“微博群”“QQ群”“空间”等,加强对个人主页、局域网的审查,对每个学生的信息被“加关注”,了解学生每天关注、转发的信息,并通过这些渠道适时发布弘扬积极向上的信息,及时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发现问题,修正信息管理中的方式和方法,从源头上杜绝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侵扰,力争每一条信息都是筛选过的、干净的、健康和向上的。

2.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不止有制度上的创设,也应有技术和人才的支撑。因此,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文化,学校应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能把全校的辅导员“武装”起来,以便他们具备广博的知识、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积极向上的观点的同时,能熟练运营新媒体,在日常的管理互动中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媒体文化价值判断,及时了解新媒体舆情的发生和发展。其次,在全校学生中招聘新媒体的信息维护员和监督员,通过对信息员定期的集中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对信息管理的技能,及时反馈学生应用新媒体的情况,以便学校拿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再者,可以在校园举办微博等新媒体大赛形式,帮助同学们熟悉网络的运营、管理、信息发布的程序以及后台的监督等,增长学生的新媒体知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文化核心价值的认同。

3.提升舆情处理能力。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而大学校园的舆情,是新形势下校园文化的一个呈现,其主要形成于校园网络、QQ、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微课中,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思想动态和价值判断等。因此,提升舆情监管处理能力是新媒体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以学生会、团委干部为主体、辅导员为核心、班委纽带、班级网红为链接点的信息网格体系,及时、准确反映班、系、学院、校学生的情况,力争在事发第一时间发现舆情状况,科学地搜集和分析媒体舆情,快速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掌握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作出迅速反应,采取恰当措施,达到各种事态皆可控。

(二)整合传媒和新媒体的优势共同发力

传统的媒体三抓手:报纸、广播、电视,而今媒体的发力点离不开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势下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审时度势,做出快速反映、制定出应对措施,整合传媒和新媒体的优势,让二者共同发力。因为传统媒体有强大的公信力,凭借其敏锐的嗅觉、翔实的内容、传播的过程等,依然能达到引领舆论的效果。而新媒体有着良好的、鲜明的呈现平台,容易形成话题和舆论焦点,所以,传统媒体可以通过自己的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积极连线,为学生提供最真实可靠的信息源,引导学生关心关注当前的主流信息,弘扬主旋律。

(三)培养大学生新媒体的鉴别能力

信息找人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全方位的世界”呈现在自我面前,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人主动找寻信息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被动接收信息早已成为校园生活和大学文化存在的常态。然而,对于一些太过主动的“廉价信息”,是需要每一位大学生具备准确辨别、理性分析媒介信息的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辨识真伪、正确取舍的能力后,才能过滤新媒体中所传播的不良文化、辨别错误的价值观。当然,大学生良好新媒体素养和鉴别能力的形成,是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政府层面上,应根据各地高校媒介素养培养的现状,发挥立法和政策导向的功能,建立健全新媒体素养教育的管理制度,与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和加强督导机制,推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养成和鉴别能力的提高。

学校层面上,应转变思想,扩展管理空间,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创建一个良好的话语权表达的校园文化环境,把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使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校园的各种文化宣传活动融合在一起,力争做到“信息直达”“文化传播触灵魂”;并努力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开设媒介素养理论课程,依托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党课、团课、主题班会、文化讲座、宣传报告等形式,把党和国家对现代信息的要求时时传递给学生,使校园新媒体平台的文化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掌控在党的领导之下。

社会层面,社会媒体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主动参与到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中来,不仅仅局限于新媒体,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相关媒体机构都应履行其社会教育的责任,如短期的参观、访问、社会实践乃至实习,媒介机构的制作人到高校参观、访问、开座谈会等。社会媒体不仅是生产制造信息的机构,还应加强对受众的引导和监督。

学生本身来说,不断提高新媒体实用的鉴别能力是新时代大学生能力养成的重要内容。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和相关规定,用健康向上的心态处理网络人际关系;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努力练就网络正能量的传递者,良好网络文化的维护者和制造者。

总之,新媒体下高校校园核心文化的构建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和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这不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高校在整合所承载的各种教育信息广泛渗透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心理认同和行为呈现。

作者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1]李瀚.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2]江凤艳.浅谈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1).

[3]任平平,常苏娟.探索新时期网络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J].工会论坛,2012(01).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