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波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叶波
目的针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取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将两组医治的效果进行观察整理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医治时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有益于患者的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结缔组织炎症,其主要侵袭的部位为人体多关节如手、足等,并造成一定的破坏性,会出现晨僵、疼痛、畸形等症状,对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降低了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1]。该病具有病程较长、病情反复、易感染、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多特点,虽然在经过一系列的规范治疗后有效地控制了该病情,但仍需要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提高其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对比试验,目的在于观察探讨出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医治成效,将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确诊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全部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畸形等不适症状。将其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3.6±2.5)岁,患者病程为3个月~11年;观察组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为21~68岁,平均年龄为(42.7±3.2),患者病程为5个月~1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实行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给患者普及该疾病的病情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并且医护人员在用药、饮食上对患者进行详细指导。针对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行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疼痛情况及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实际情况制定系列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案,具体的护理模块如下。
(1)心理护理。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较长并且病情反复,患者长时间承受疾病的不良症状对身体造成的困扰,并且时常出现关节肿痛、畸形等情况,患者心理受到了负面的影响,产生绝望、恐惧、焦虑等不良的情绪,从而产生放弃治疗的心理。而专业的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交活动及疾病医疗的知识讲座,放松身心的同时让身边的家属朋友对患者加以关心,使其乐观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病情,感受到医生及家人的关怀,增强治疗的决心,积极配合医生展开治疗[2-4]。
(2)疼痛管理。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并进行记录,指导患者运用疼痛数字表分析法从而能够准确反应疼痛的位置及程度,正确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医护人员注意嘱咐患者做好关节保暖措施、作息规律,减少因受凉、潮湿等导致关节疼痛的情况发生,在疼痛时指导患者分散注意力及热敷来减少疼痛。
(3)功能康复训练。在病情不同时期,应指导患者进行不同的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避免出现肌肉萎缩及关节活动障碍的情况出现。过了急性发作期,可以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有规律并适度得进行功能康复训练,针对手和腿进行收紧松弛活动,并且多伸展躯干,建议患者多参与日常活动。在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确定训练强度[5-8]。
1.3 疗效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成效,可得出,患者基本痊愈,关节活动正常、疼痛消失为显效;患者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疼痛明显减少为有效;患者的症状没有好转为无效;其中,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同时从患者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躯体情况、心理健康等也可以进行疗效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中,18例患者为显效,18例患者为有效,4例为无效,其总有效率为90%(36/40);对照组中,11例患者为显效,17例患者为有效,12例为无效,其总有效率为70%(28/4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类心身疾病,患有该病的患者不仅承受生理上的疼痛,心理上也会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极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病反复发作甚至加重,因此,在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治疗疗效,而进一步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近年来在临床运用广泛,其效果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更好,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研究得出,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正确的采取心理护理、疼痛管理、功能康复训练等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疗效。
综上所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有益于患者的治疗,进行此护理干预后,可改善患者的病情康复。
[1] 刘欣.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9):127-128.
[2] 徐昌华. 实施个性化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159-160.
[3] 黄霞,郑婵燕,苏敏芝. 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2017,7(6):120-122.
[4] 赵江红.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体会[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0):102-103.
[5] 葛学芝.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87-88.
[6] 刘琼燕. 关节镜监视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术后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的有效性[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7):162.
[7] 吴丽芳,徐泽兰. 中医护理联合康复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23):129-131.
[8] 陈宏. 探究糖尿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826-827.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YE Bo Rheumatism Department, Taixing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 Taixing Jiangsu 22540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Methods80 cas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 fi cant (P<0.05).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helpful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heumatoid arthritis; individual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R473
A
1674-9308(2017)15-023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15.131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风湿科,江苏 泰兴 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