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盛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感官在钢琴弹奏中的协调训练方法
王 盛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在进行钢琴弹奏的过程中,人的听觉、视觉以及触觉会存在系统的协调应用关系,这种内在的必然联系对于钢琴弹奏水平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进行钢琴学习时,可以针对性的对其感官的感觉系统进行训练,以促进其发挥对于钢琴弹奏的辅助作用。本文通过对感官在钢琴弹奏中的协调训练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四手联弹训练法、有琴无谱训练法、旋律分析训练法、情境想象训练法以及复调分层训练法的主要应用方式,旨在促进钢琴弹奏中感官训练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更好的钢琴演奏水平。
感官;钢琴弹奏;协调训练;方法
钢琴在演奏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优美的旋律,这种旋律主要是指七个音符按照高低、强弱以及长短的关系组合成的音乐线条,这些组合方式有无限种组合的可能,单一的音符不会表达出音乐情感,但是通过组合而成的音乐线条却会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内涵。演奏者便需要调动自身的感官系统对这些音乐旋律进行主观的感受,并通过自我实践将自身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演绎进行呈现,进而体现出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钢琴弹奏中对感官系统进行协调训练,有助于演奏者对其音乐旋律的感知和表达,促进其钢琴演奏水平的良好发挥,对其训练方法进行探讨,对于促进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四手联弹训练法是钢琴演奏中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训练方法,对于钢琴初学者而言,是一种可操作性较强且效果较为理想的训练方法,对于提升初学者的感觉系统训练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进行四手联弹感官训练方法,需要演奏者能够具备较为熟练的演奏水平,能够将乐谱准确无误的演奏下来且手法要相对熟练,只有能够进行熟练的演奏,才能够在演奏的过程中将注意力分配给听觉、视觉、触觉感官系统进行协调和配合,能够对节奏、指法、衔接以及力度等内容进行协调。同时演奏者在进行四手联弹训练方法时,还需要对情绪、速度以及音色等方面进行配合,充分利用视觉系统进行读谱、利用触觉对键面进行控制、利用听觉对音乐节奏进行控制,保证弹奏过程节奏的准确性,使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能够和谐体现,促进演奏过程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体现。[1]
有琴无谱训练法是指演奏者利用背谱的方法,训练自身的听觉、触觉、视觉之间的协调能力。良好的记忆力是进行背谱的基础,同时也是进行有琴无谱训练法的重要载体。背谱一般分为四种方式,这些方式各有所长,只有实现其相互结配合使用,更能够保证背谱的质量与效果。其一是谱面记忆,无谱训练是需要建立在演奏者心中有谱的基础之上的,要求练习者能够精准地记忆乐谱的每一个音节和音符,在进行钢琴演奏时,演奏者依靠记忆的思维意识指导触觉系统进行弹奏,同时听觉系统对音乐表现效果进行收集,并对其反馈到脑海中,不断对演奏过程进行调整;其二是音响记忆,这种方法使演奏者利用听觉系统对演奏音响效果进行记忆,形成潜意识思维引导触觉做出相应的弹奏;其三是键面记忆,其主要是通过触觉对乐谱的键面位置进行记忆,这种记忆是演奏者进行弹奏准确进行的关键;其四是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指演奏者在大量的练习过程中,肢体动作经过多次的重复会转化为无意识的运动,这种无意识的运动行为便形成了记忆和应用的过程。
演奏者进行谱面记忆靠视觉、进行音响记忆靠听觉,而进行运动记忆更多的则是依靠触觉,这些记忆方式对于感官的要求不尽相同,效果各异,演奏者只有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综合的应用,建立牢固的乐谱记忆架构,才能够在有琴无谱训练过程中应对自如,同时实现对不同感官的协调调动和训练。[2]
钢琴旋律是其音乐表现的主要手段,在实际的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便是通过音乐旋律的表达来实现与听者之间的交流,将音乐旋律转化为音乐语言,进行旋律分析训练法,便是提取乐谱中有特点的旋律,不断培养演奏者在钢琴演奏中的听觉、触觉以及视觉之间的感官协调能力。
在进行旋律分析训练法的实践应用过程中,首先重视提取乐曲的主旋律,不同的乐曲,其主旋律便是其音乐风格和音乐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演奏者实现对乐曲的表现,便要重视对其主旋律的刻画。音乐作品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的体现,重视其旋律的和弦以及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演奏者在进行主旋律提取方式的练习时,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以促进对感官协调能力的训练。
旋律是音乐的主要表现语言,在对旋律进行分析训练过程中,还要重视音乐旋律线的走向,这里所说的旋律线是指在音乐的表现过程中,会根据其音乐情节的发展趋势而形成流动的曲线,演奏者进行音乐识谱的效率以及其对乐曲情绪的理解和表达,都需要建立在其对旋律线的把控基础之上。特别是演奏者的演奏情绪表达,演奏情绪的体现能够使钢琴演奏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乐谱上的旋律线逐渐向上移动,则表示其音乐的表现力度在听觉上逐渐呈现增强的趋势和特点,因而其触觉会控制触键的力度也在逐渐增强,整体的音乐旋律会从音量、音色上都会出现变化,演奏情节也渐入高潮;而当乐谱上的旋律线逐渐向下移动时,其表现力度从听觉上则会逐渐减弱,其触觉也会控制手指触键的力度逐渐减小,音量也会逐渐降低,音色逐渐转为舒缓细腻。[3]旋律线的上行和下行,以及波浪形的流动,形成跌宕起伏的演奏情节,演奏者对于旋律线的掌握便是对音乐语言语法的掌握。旋律分析训练法能够有效的利用音乐旋律,促进演奏者将自身的触觉、听觉以及视觉形成系统的表现和调动过程,进而实现对其协调性的训练和提高。
情境想象训练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不仅限于音乐教学,在非艺术类学科的应用更为普遍,其符合学生心理学的发展特点,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想象激发相应的思维意识,促进其感性认知的建立。应用于钢琴教学中的情境想象训练法能够通过情境创设,促进演奏者对于音乐的理解,进而促进其实现对音乐的深入表现以及再创作的过程,想象力的融入能够赋予音乐新的生命和灵魂,演奏者可以借助自身的想象力将自身的感官系统进行充分的调动和融合,使演奏者在想象画面的引导之下,形成视觉、触觉以及听觉的自主匹配,进而将自身融入到情境之中,进行更有情绪代入感的音乐表现,促进其演奏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实现对于感官的协调训练过程。
复调分层训练方法对于演奏者有较高的专业演奏水平,能够将几个独立的声部在演奏过程中进行结合应用,形成丰富的音乐层次,增强钢琴乐曲的表现力。复调音乐形式在每个音乐声部的音色、触键以及力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体现要求,而通过音乐旋律实现不同声部的集合,演奏者在进行音乐表现时,便需要根据其音乐旋律的呈现对其感官系统进行充分的调动和应用。[4]演奏者在进行复调分层训练训练方法时,要让自己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高度集中,将触觉系统精确到每个手指以及关节,不同的音乐音节需要左右手在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奏操作,要做到动作的流畅、娴熟自然,便需要其能够在感官意识的支配之下,对肢体进行合理的调配,并能够将自身对于音乐的情感解读融合到其弹奏过程中,实现对乐曲的全方位展示,不仅是对钢琴音乐的展示,更是对自身感官系统的集合性训练。
钢琴音乐是极具艺术张力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作品的结构和旋律都是具有思想、生命和灵魂的,进行钢琴音乐的演奏,便是对音乐语言的传播,演奏者的感官系统在演奏过程中的协调应用,对于音乐作品的呈现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演奏者在日常的练习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乐曲选择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以促进自身触觉、视觉和听觉系统之间配合程度的不断提高,确保每个音符都能够被合理支配,进而促进其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1]胡婷婷.钢琴艰深弹奏技巧训练攻略——《哈农钢琴练指法》第三部分的训练新路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119-121.
[2]白杨.简析培养钢琴弹奏视奏能力的措施[J].雪莲,2015,26∶86.
[3]高曌,初冠楠.钢琴演奏中如何提高手指的快速跑动能力[J].北方音乐,2015,03∶71,73.
[4]张晓谦.钢琴学习与钢琴弹奏技巧分析[J].艺术科技,2016,29(11)∶185.
王盛(1978-),男,辽宁抚顺人,江苏淮阴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钢琴表演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