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院线上心育云平台体系架构创新

2017-01-28 12:54吴丽玫
职教通讯 2017年2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互联网+心理

吴丽玫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线上心育云平台体系架构创新

吴丽玫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线下模式已不适合新时期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特点要求,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为了全面提升心理教育工作效率与质量水平,整合线上线下心理教育资源,线上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云空间平台开发建设,成为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体系创新升级的必然趋势选择和急需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线上心育;云平台;“互联网+”时代

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强调,各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开发利用网上教育资源。“互联网+”时代背景条件下,高职院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线下模式已不适合新时期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特点要求,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必须尽快转变工作模式和创新路径体系。只有整合线上线下心理教育资源,充分依托与构建网络化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电脑或智能移动手机客户端的全天候、全场域的访问浏览与交流互动,才能全面提升心理教育工作效率与质量水平。

一、当前高职院线上心育平台建设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一般都在自己的校园网上创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页面专栏或专题网站,心理教育专栏通常是依附在学生工作处网页界面内的,是学校心理中心专职心理教师策划设计与维护管理的;心理教育专题网站按纽连接往往设在校园网首页或学生工作处网页界面内,是学校从社会外部专业供应开发商经费购买的,网络心育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工作成效。但是,“互联网+”时代下现有的网络心育运行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和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新时期的工作需要,存在以下两个急需解决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学校对于网络心育平台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意义认识不够,资金投入力度不大,人员配备不到位,影响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水平,由于对其缺少大胆实践和深入研究,影响网络心理教育平台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心理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认识不够,思想上重视程度不高,网络技术操控技能掌握不够熟练,网站建立后没能持续进行网络平台界面、栏目内容的及时更新与管理维护,影响到了网络心育平台作用的发挥和实际工作成效。[1]

(二)建设质量不高

高职院网络心育平台建设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水平,栏目数量和内容一般都较少、松散、零乱,形式也比较简单、单向、静态,主要涉及通知动态、心理教育活动、心理知识宣传之窗、心理小报、学生常见心理问答、心理调控方法技巧、心理保健指南、心理趣味游戏、心理测验、心理案例、心理图片视频、心理故事、心理专家讲坛、心理机构、人员队伍、工作职责、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2]因此,网络心育平台所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如信息储存容量较小、心理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局限于单一的访问浏览功能、活动无法及时上传更新;主要体现的是心理网站的公告、宣传、阅读、自学功能,师生间无法实现时时全天候、全场域交流互动反馈;网站建设管理属于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维护更新、全校其他师生都无法直接参与建设;线下的实体与实境心理教育活动与线上上挂的活动信息是脱节的、滞后的、不同步的,没有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一体化;心理教育资源都是部分的、碎片化的,查阅价值的局限性较大,缺乏高度整合与共享及大数据加工分析功能;受服务器容量和性能限制,经常会出现卡顿与掉线死机的现象。[3-4]

二、线上心育云平台体系架构的内容

(一)平台权限管理体系

构建学校网络心理教育六级体系管理平台,覆盖学校心理教育各个层面,涉及面广,师生共育,达到全方位和全员性,满足全体师生个性化的需要,形成全校师生人人拥有空间、人人建设空间、人人使用空间、人人创建空间的高交互性和可动态拓展性等权限分类管理的网络平台优势。具体共分为六级体系管理平台。

1.第一级心理研究发展规划网络平台。这是校级心理健康网络组织,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分管校领导、学工处领导及校心理中心专职心理教师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教育工作人员培训、心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心理教育活动的创新、心理咨询的督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设想等各项顶层规划设计、监督、检查与评价考核工作。

2.第二级专兼职心理教师人员网络平台。由学校心理中心专职心理教师、各二级院系年级心理辅导员教师及聘请的校内外兼职心理教师组成,依托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包括资料上传与分享、相关会议通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月与心理健康教育周系列活动的安排、学生心理志愿者协会工作的指导、心理普测的通知与施测情况报告和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上报等。

3.第三级班主任教师网络平台。由各二级院系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心理辅导员教师和班主任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一方面,对班主任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工作辅导与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另一方面,由班主任组织开展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

4.第四级学生心理志愿者协会网络平台。由校系二级学生心理志愿者协会骨干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生日常心理教育活动,开展工作通知与汇总、工作交流与研讨、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等。

5.第五级班级心理委员网络平台。由全校各班心理委员组成,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心理委员培训通知、培训材料的上传分享、班级主题班会的开展、班级心理健康状况的探讨、问题求助等,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学生个体。

6.第五级宿舍心理气象员网络平台。由全校各班级男女宿舍心理气象员组成,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宿舍心理气象员培训通知、培训材料的上传分享、宿舍心理主题活动的开展、宿舍室友心理健康状况的发现、上报、问题求助、跟踪观察等,切实做好学生宿舍业余时间内,每一位同学的第一时间心理预警防范与危机干预救助工作。[5]

(二)平台空间功能体系

1.工作业务公告区。可以下设工作机构、文件制度、工作规范、人员队伍和联系方式等专栏。(1)工作机构栏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院系工作小组、校心理教育中心、校系二级学生心理志愿者协会、校心理危机突发事件专家评估诊断与应急干预救助工作小组等;(2)文件制度栏包括国家、省市级政府相关部门及学校颁布出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政策;工作规范栏包括学校制订的各种心理教育业务工作规章、部门工作职责、人员岗位职责、心理工作职业道德规范、工作守则、咨询辅导保密纪律、服务承诺、工作服务流程、工作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和工作总结等;人员队伍包括各类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成员、心理中心专职教师、二级院系心理辅导员、校系二级学生心理志愿者、聘请的校内外兼职心理教师与专家学者、各班级心理委员和各宿舍心理气象员等人员;联系方式包括校系心理工作咨询求助接待办公地点、热线电话、接待教师、QQ与电子信箱等。

2.心理知识学习区。下设心理常识、心理课程、共享资源和知识启示等专栏。(1)心理常识栏,包括常见心理问题问答、心理调控技巧方法等;(2)心理课程栏,包括各种心理相关的课程资源、教学课件、名师视频讲堂等;(3)知识启示栏,包括心理故事赏读、典型案例、人际关系导播、专家寄语、图解人生、职场心理、悦纳自我、心睛氧吧、玫瑰花园和成功摇篮以及一分钟心理学等;(4)资源共享栏,包括各种心理知识学习资源库、其他高职院优秀心理教育网站资源链接等。

3.心理教育活动区。下设心艺鉴赏、特色活动等专题栏目,心艺鉴赏栏包括心理经典影片欣赏、微电影、微视频、图片、漫画、照片、美学作品、艺术音乐和趣味心理等;特色活动栏包括健康月周、心理剧、手舞语、心理征文、知识竞赛、主题班会、专题报告讲座、心理沙龙、心灵有约、心灵盛宴、成长训练营、拓展训练和校外实践等。

4.心理咨询辅导区。下设心理普查、网上辅导、在线测试、心灵社区等专题栏目,心理普查栏包括网上新生心理普查测试、老生心理档案跟踪辅导;网上辅导栏包括咨询导读、预约指南、线上咨询(邮件、QQ、微信、飞信)、团体辅导、危机干预和写给自杀者等;在线测试栏包括心理健康测试、性格测试、智力测试、趣味测试和心理游戏等;心语社区栏包括心理微博、博客中心、我要留言和论坛贴吧等。

5.组群交流区。下设教师工作交流群和学生朋辈交流群专题栏目,教师工作交流群栏包括校系分管领导、心理中心专职教师、心理辅导、外聘兼职教师工作群、心理辅导队伍培训、个人动态和留言板等;学生朋辈交流群栏包括校系二级学生心理志愿者、班级心理委员、宿舍气象员工作群和普通学生大众群、学生队伍培训、个人动态与留言板等。

6.各二级院系共建共享专区。下设各个二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专题栏目,包括通知、动态、活动风采等。

7.心理工作业绩评价考核打分管理系统专区。下设校级心理教育工作考核和各个二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专栏,包括领导打分、专家打分、师生打分管理系统。[6]

三、线上心育云平台创新特色

(一)形成了双路径融合心育模式

网络心育云平台极大地便利高职院心理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灵活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将线上和线下各种形式的心理知识宣传及教育活动深度融合起来,可以实现从双轨并行、被动浏览转变为双轨融合、互动关注的路径渠道创新。通过心理教师主动链接浏览学生空间、群聊记录、贴吧、论坛、留言、微博和博客等信息,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绪等心理动态,全面筛查危机信息,线上线下双路径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让学生主动自觉访问平台中的心理教育园地,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全面的强大的心育支持系统,及时做好预警教育防范、危机风险评估与干预救助工作,有效防止重大心理危机事故,确保和谐校园建设。

(二)建立了全员分类权限机制

网络心育云平台可以形成高职院全校师生人人拥有空间、人人建设空间、人人使用空间的高交互性、可动态拓展性等网络平台优势,可以实现从单人管理、统一管理转变为人人管理、分类管理的权限机制创新。通过广泛链接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各二级教学部门心理辅导员的个人空间与工作群,建成校系二级学生心理志愿者、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气象员及大众学生的交流群及聊天室、贴吧、留言板和论坛等“朋辈交流区”,使领导督导、心理专家、心理辅导员骨干、学生心理积极分子朋辈等“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建设中明确权限,各施其责,通力合作,确保了平台的有序良性运行与更新维护。[7]

(三)构建了集约一体内容格局

网络心育云平台拓展、延伸、汇集和整合了多种载体形式的心理教育内容,可以实现从分散教育、组织引导转变为一体教育、自我展示的空间内容创新,构建了集心理知识普及教育、日常咨询辅导服务、活动组织引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多种载体形式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格局。[8]这既为学生提供了集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学习支持平台系统,又提供了便利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展示的个性化空间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了教师引导教育与学生自主教育内容深度与广度高效融合的工作目标。

(四)彰显了全面自主育人理念

网络心育云平台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心育、自主发展”的工作理念,可以实现从重点群体、灌输影响转变为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理念创新。坚持积极心理导向,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文理念,使得网络心育不再是仅仅局限于障碍性学生心理知识的获得或心理保健技能的提升,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完满、和谐发展,使之成为情感丰富、情操高尚、生活幸福的人,全面提升心育成效。在实际运行中,充分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坚持共建共享,构建起海量优质的、动态生成的“货源、导购、自选”等超市特点的教育平台,让学生通过“自助—他助—互助”等多种教育形式和“问题情境—民主协商—会话引导—意义建构”的学习模式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

(五)体现了课程共享互动特点

网络心育云平台专门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园区,可以实现从容量资源、自学浏览转变为云无限资源、实时互动的教学方式创新。通过文本、音频、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在网络上全程模拟现实教学模式,师生不受地域、时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对话式互动。可以专设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和相关心理教育网站的链接,包括心理相关领域的一些典型案例、优秀心理书刊、优秀心理电影等在线资源,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引导与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共享网络资料。还可以利用好微博、googlereader、googlesite、网盘、360doc、文件同步服务dropbox、教育大发现网络服务导航、网易公开课等教学辅助工具,丰富网络资源,实现教学的无限拓展。学生可以通过云平台自学、听课、答疑、作业和接受辅导等,共享的电子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录像、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体验活动介绍、思考题、习题及参考答案等。

(六)实现了新媒体全时空应用

网络心育云平台具有开放程度高、匿名性强、交互性好、覆盖面大、全时空场域、高效性、即时性等优势特点,符合学生“互联网+”时代心理需求规律特点和喜欢使用移动智能手机新媒体沟通表达方式,学生往往愿意在网络中袒露真实想法,有共同语言,能更有效的沟通,便于解开心结,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可以实现从少数参与、时空限制转变为全员参与、移动新媒体的载体手段创新。可以链接与开通在线QQ朋辈心理咨询、心理博客、BBS、微博、呱呱视频聊天社区等新媒体载体功能,定期开展网络心理沙龙,进行专题交流和讨论,让学生进行网上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达到自助、互助、他助的心育目的,大大拓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并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成效。

(七)搭建了教师成长互助平台

网络心育云平台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给广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带来了自身快速进步、提升的成长发展机会,可以实现从教师自学、自我完善转变为互助学习、共同发展的成长模式创新。此平台提供了大量心理教育优质资源,教师可以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视野的不断开拓,通过博客、微群和网络公开课等形式,搭建学习共同体成长发展平台,走进更多心理专家的世界,与其他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互相借鉴、互相交流、互通有无,及时跟进他们的思想,并形成自己的网络课程和工作风格,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长,不仅让他们获得心灵支持,也能在工作中受到直接指导。

[1]郑海斌.“云时代”的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4):66-67.

[2]胡平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53-55.

[3]袁忠霞,张玲.构建学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5):29-31.

[4]陈新星.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5(1):61-65.

[5]丁远,高娜娜.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23-24.

[6]李虹霞.基于云计算的高校网络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2):77-79.

[7]殷成洁,樊巧云.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09):86-87.

[8]傅彩云.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路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1):100-101.

2016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双轨融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SJB710059);2015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立项课题“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SYB-089)

吴丽玫,女,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7)26-0055-04

[责任编辑秦涛]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互联网+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