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网络传销骗局需要公众擦亮双眼

2017-01-28 10:13:36徐从正
中国防伪报道 2017年8期
关键词:旗号行骗亚欧

文 徐从正

大家观点

防范网络传销骗局需要公众擦亮双眼

文 徐从正

打着“虚拟货币”“互助理财”“股权”旗号的传销泛滥成灾。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虚拟经济、金融创新日益活跃,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的传销活动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上百个这种模式的资金盘出现问题,数百亿元的资金被骗,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应当说,传销本身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和以往人们印象中的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聚集一处高喊口号的传销场景不同,现在的网络传销都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悄悄集结和扩展,等到案发时已是石破天惊,参与的人数不是几十几百人,被骗的资金也远远不止成百上千万,而是动辄蒙蔽数万人,敛财更是数以亿计的天文数字。

这是因为,相对于建立在传统人际关系和社交范围的口口相传、面对面拉人头以及亲骗亲、友骗友的传销模式,网络传销显然传播更快、辐射更广,同时组织起来更加便利也更为隐蔽。如今,通过网上推广,陌生人也能聚合到一起,随便建个微信群就是数百人,由于少了线下人来人往、引人注目的聚集方式,更不易被怀疑和发觉。

其实,稍作分析就不难发现,近来接连发案的“五行币”“亚欧币”等网络传销骗局在轨迹上都如出一辙。这些案件尽管旗号、假托各不相同、花样借口也不断翻新,但是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在套路、手法上几乎都是“一样一样”的。无非就是编造一套美好的谎言、打造一圈耀眼的光环、许下一个高额回报的诺言,再通过线上线下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开展一系列连蒙带骗加忽悠的宣传推广活动,吸引一个接一个信以为真的人上钩入套,然后开启滚雪球一般的骗钱敛财之路,直到最后资金链断裂、骗局破灭、骗子跑路或被抓……

为什么在警方接二连三的重拳打击和媒体的报道揭露之下,还是有这些看起来并不高明的骗局不断以新面目出现,并且总是会有那么多人轻易上当?且不说“亚欧币”的购币入会、拉人返点的传销行骗模式已是老套路了,如今不过是改头换面并搭上了网络的“便车”,就以“解冻民族资产”骗局为例,类似行骗题材可以说几十年间已被前后几代的骗子们翻炒不知多少遍,早已不是什么新奇故事,可是为什么这一骗局还是屡试不爽,还会有那么多人深信不疑,心甘情愿地汇钱打款?

骗子们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包括当前高发的网络非法集资大案的出现,固然有骗子巧舌如簧、精心设计骗局和被骗者确实有些盲目大意的因素,但是说到底还是因为骗子们善于利用很多人思想上存在的“以小博大”的投机心理,而被骗者更是没能克服“贪婪”这一人性弱点,最终没有抵挡住骗子们“高额回报”“倍增返利”的诱惑,从而掉入了那些伪装上并非无懈可击、也不是滴水不漏的陷阱,直至东窗事发、发财梦碎可能才会如梦初醒。

可以预想到,今后骗子们还会卷土重来,类似骗术也一定会不断变脸重现,而要抵御这些骗局侵害,除了需要公安机关持续高压严打、有关部门联手共治以外,更需要人们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时刻保持清醒认知,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网上不能白捡钱”的道理,看清各种网上骗局炒作“新概念”、鼓吹“零风险”、重奖拉人头的本质,千万别让贪心冲昏头脑、欲望战胜理智。

猜你喜欢
旗号行骗亚欧
舌尖上的浪费
杂文选刊(2021年7期)2021-07-16 06:25:14
谨防借“新冠疫苗”行骗
扶贫办:严禁打着扶贫旗号违规从事牟利敛财活动
替身儿子善意“行骗”
新天地(2018年9期)2018-11-26 11:19:54
警惕借“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行骗的不法行为
慎防打着“银行”旗号的理财陷阱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48
“一带一路”为亚欧地区带来共赢效应
中亚信息(2016年3期)2016-12-01 06:08:16
Экономичесий коридор Китай
--Монголия--Россия содействует взаимосвязанности в Евразии
中亚信息(2016年7期)2016-10-20 01:41:30
挖空心思收取论文版面费,搜索引擎放松监管推波助澜:假网站冒充期刊行骗,该严管了!
新疆天业集团在亚欧博览会签约金额达1.4亿美元
中国氯碱(2014年9期)2014-02-28 01: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