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珍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特性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
张玉珍
近年来,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得到了教育界持续不断的关注,至今仍是研究热点。从现有的校企合作实践成效看,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模式至今仍处于探索之中。通过分析已有的三种校企合作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即一种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协同推进模式。该模式的机制为:国家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体系;地方政府出台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激励政策;行业组织制定职业标准体系、及时发布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国有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参与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等。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可持续;模式构建
20世纪90年代后期,高职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普遍不强,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纷纷探寻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技能的机制,校企合作逐渐被公认为是解决此问题的良方。
在中国知网上,以“高职”与“校企合作”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发现,从1999年至2015年末,共有16 566条文献。也就是说,尽管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有关高职校企合作的探索仍是研究的热点,高职校企合作出现了很多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模式具备一定时期的可持续性。
若按合作中校企双方各自所占主导地位对我国现有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学校主导型”、“学校—企业共担型”、“企业主导型”共三种校企合作模式。笔者对三种模式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
1.“学校主导型”合作模式的特点。目前,我国主要由学校承担高职教育工作,“学校主导型”校企合作模式是主要模式。该模式主要以学校为主导,由学校提供教育教学场地与设施设备、设置专业、制订招生计划、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选择教材、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及其实施方案、确定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以及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毕业证书的颁发与否,均是学校最具有发言权。
校企合作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授课,或聘请企业师傅来校指导学生实践操。(2)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举办讲座。(3)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各专业建设与改革。(4)合作企业提供奖学金、或者捐赠一些用于实训的机器设备。(5)合作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
2.“学校主导型”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分析。该模式下,合作企业的选择、外聘兼职教师的选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等几乎均由学校做主,企业也大多是出于人情关系被动参与,而且由于国家缺乏对企业承担此项社会责任强有力的考核措施,这种合作浅层次且不具有可持续性。
1.“学校—企业共担型”合作模式的特点。这种模式是一种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主要代表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该合作模式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较高,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较强烈,希望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来满足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双方合作的内容几乎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学校—企业共担型”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分析。这种模式对合作企业的要求较高。(1)其高层管理人员要对高职教育有较全面的认识,具备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的战略眼光。(2)其生产技术至少要具有行业代表性,企业的规模至少应该是中型企业以上,最好是大型企业,这样才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校企合作。
我国目前的企业结构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使得大中型企业、央企成为稀缺资源,能真正实现与他们合作的高职院校毕竟是少数。从企业结构看,中小微企业才是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的主力军。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这些微小企业的经营并不稳定校企合作具体运行一段时间后,往往由于企业经营不顺而中断。
1.“企业主导型”模式的特点。这种合作模式,企业是办学主体。校企合作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企业寻求学校协助提供理论教学。该模式的主要代表有:“企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大型企业自办职业培训机构等。这种合作模式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完全由企业出资办学,从招生到就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基本均由企业确定。由企业邀请高职院校的教师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基本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技能师傅承担。
2.“企业主导型”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分析。这种模式对企业的要求更高,需要企业经济实力雄厚,能够提供办学所需人、财、物等。另外,还需具备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在招生时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同时,该企业还必须社会责任心强,对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使学生能通过学习真正熟练掌握该行业的专业技能。在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企业结构下,这种合作模式可复制性较差,若站在全国高职院校的角度看,该合作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
在校企合作还未真正达到校企深度融合的现状下,要使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可持续,需构建由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具体做法有如下六个方面。
在校企合作实践中,遇到不少制约其深入推进的瓶颈,这与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存在着较大关系。国家层面应尽快修订《职业教育法》、《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校企合作促进条件实施细则》、《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确保校企合作在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1]
上述三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主要的瓶颈是企业的积极性一直不高,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出发点与归宿均是赢利。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与合作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不少企业会根据经营效益的变化而中断甚至中止与高职院校的合作。要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需要由政府部门出面建立相对稳定的企业。国家尤其是地方政府可出台激励企业参与激励政策,例如,税收减免政策、财政补偿政策、购买服务政策,消除企业担心由于承担学生顶岗实习任务而可能导致其经济利益受损的后顾之忧。地方政府还可以给予承担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指导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技能师傅职称评审优先等优惠政策。[2]
国家还应制定实训实习企业的建设标准,并实行准入、质量监督、成本补偿、年检、奖励与问责等机制。各级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可以从现有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企业中,选定一批设备较先进、热心于职业教育事业的企业作为固定的实践训练基地,并将它们建设为行业类相关专业的定点顶岗实习企业,建设经费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企业合作共建等形式分担。定点实习企业的规模、门类应与区域内实习生的数量、专业门类相匹配。定点实习企业主要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保障职业院校每一位学生能够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实习。
行业组织是联结政府与企业的桥梁,行业组织应在指导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行业的咨询、指导、评价等作用,截至2016年,国家共成立了56个全国性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行业组织可与各行指委共同预测行业发展趋势、人力资源需求趋势,让职业院校及时了解行业相关信息,依此进行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真正实现“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行业组织应凭借自身的行业优势,研制职业标准,指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的设定及教材的编写。行业组织可协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推进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规范职业资格证书。[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并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国有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要切实履行好引领示范作用,站在引领行业发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高本行业技术技能人才整体质量的高度,主动承担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实训、实践训练基地建设。
要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高职院校要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专业设置要紧跟行业发展动态调整,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改革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得课程内容的呈现过程与生产或服务过程对接,校企合作编写教材,开展基于过程的教学评价等。高职人才培养机制要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相匹配,让高职教育的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参与和享受的过程。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生系统获取知识的主要依据。学生对教材的感知越丰富,脉络越清晰,理解与重构知识就越容易。学校要开发符合职业标准、能系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实训教材体系,这将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综上,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尚有许多方面需要研究,尤其需要校企合作体系中多方相互协同,共同构建产教深度融合、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教育。
参与文献:
[1]苗素莲,祝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探析——基于协同论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3(9):123-128.
[2]姚书志,赵晓龙.协同创新视域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5):26-27.
[3]崔玉祥,靳晨,朱超云.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程人才的机制新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100-102.
G717
A
1674-7747(2017)23-0011-03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协同论视角下高职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390)
张玉珍,女,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责任编辑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