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传统音乐之根,传承燕赵音乐之魂*
——河北吹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17-01-28 07:59赵思远包德述
黄河之声 2017年18期
关键词:燕赵河北民间

赵思远 包德述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探寻传统音乐之根,传承燕赵音乐之魂*
——河北吹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赵思远 包德述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河北吹歌这种极富地方特色的器乐合奏形式以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音乐感染力,至今仍在河北的广大农村地区流传和传承着。作为在燕赵大地上流传已久的民间艺术,如何保护这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和难题。同时笔者通过对河北吹歌的历史发展和流传现状的阐述,反思专业音乐院校在借鉴民间艺术过程中的得失,试图以此唤起专业音乐从业者对中国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的责任。

河北吹歌;艺术传承;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事件真实的见证者和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担负着着每代人关于民族文化最初的记忆。然而在时间的打磨和社会发展的浪潮之下,这种记忆也被冲刷的模糊甚至消失。当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传承、保护不但体现着现代人对祖先的尊重,也更加彰显出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善待。河北吹歌作为河北重要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地域特点,是河北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河北吹歌的历史发展和流传现状的阐述,试图以更加全面清晰的形式展现河北吹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一、吹歌声声展燕赵乐风

河北吹歌是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以打击乐器及弦乐器。流行于冀中定县、安平县、固安县等地,北京郊区、唐山等地区也有流传。由于演奏曲目大多来自传统民歌和戏曲唱腔,所以被称为“吹歌”,演奏吹歌的民间组织叫“吹歌会”。河北吹歌在冀中广泛流传,根据老艺人提供的情况,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河北吹歌的旋律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乐曲粗犷朴实,富于歌唱性,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精神气质、风俗习惯有密切的联系。河北吹歌在民间长期的发展演变中,特别在近代,由于大量地吸取了民间曲调,如民间歌曲、戏曲曲艺等,并逐步形成了河北吹歌的独特风貌和风格特点。

河北吹歌作为传统吹打乐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汉族民间音乐的一支。汉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与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并存的音乐类别。这种音乐种类的划分,融汇了封建社会各阶层音乐传统的多样且复杂的综合性概念。在音乐的体裁内容、演出形式以及风格特点等方面保留了基层文化的原始基因,体现了我国作为具有深厚民间音乐文化所具有的社会性特征。河北吹歌中蕴含的音乐内涵和精神内容体现了民风淳朴、粗犷豪放的燕赵文化的思想灵魂,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劳动人民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风俗文化及审美习惯。吹歌的表演是风俗仪式得以外化的表现,而风俗仪式是吹打赖以生存的文化内涵,河北吹歌以其丰富乐曲种类以及强烈的参与感,使其在河北广大地区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河北吹歌自古以来就融入了群众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民俗活动、礼仪祭祀、生活娱乐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每当吹歌在燕赵大地奏出,听众就会为这充满感染力和冲击力的音乐所深深折服。

二、呕心沥血构筑吹歌传承

民间音乐文化是一条绵亘不绝的河流,产生随着时间的衍变,具体的呈现方式、观众的的接受心理甚至于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都可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而不变的则是人们濡染其中的情感体验与内心诉求。河北吹歌音乐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一代代延续下来,是由于其有一套传授方法和表演技巧。他们珍视前辈流传下来的乐曲,将这些作为保留曲目,经常演出,同时,也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吸收佛教、道教音乐曲牌,也将河北梆子、老调丝弦、昆曲等地方戏曲唱段改成独奏曲。由于吹歌会的吹奏活动在群众中影响很大,一些乐人从小就受到熏陶,对吹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父在教授过程中仍采用民间音乐口传心授的方法,以简谱记谱的旋律进行演唱,也有少数乐人用工尺谱唱名法教授乐曲旋律。在唱谱时很重视旋律的轻重缓急,强调音准、节奏和乐曲表现,注重乐感的培养。在合奏的教授过程中着重建立学徒的协作观念,明确乐器在合奏中所处的地位与吹奏方式。根据音区的高低采用延长音或是否加入加花、打音等表演技巧,有的乐手根据表演时需要采用对句手法,将乐曲处理得变化多端。乐人们经过多年吹奏,彼此间配合默契,将乐曲表演得妙趣横生,极富感染力。

河北吹歌作为民间音乐的一支奇葩,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难登“大雅”,但乐手们天才的创造令人折服。这得益于民间传统文化的浸泡,虽然缺少了西方音乐中的优雅,但其热情奔放的音乐风格同样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与艺术生存密切相关的日常文化储备,并不分等级层次,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经典文化或者世俗文化的成型与成就,尽管文化多元的性质不会被加以改变,但其选择的自觉性在相当程度上则取决于其文化本位。以河北吹歌为代表的河北民间吹打乐的发展,在当下的中国可能已经不再显得那么实用,但这些民间音乐所具有的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性,正是现代音乐发展所缺失的也是群众的民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族音乐的发展,如果脱离了民间音乐的土壤,那最终的结果就是走入死胡同。

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感染力是西洋乐所没有的,正如河北吹歌中各种口技的运用,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声音片段,犹如有人在耳侧歌唱一般。民间音乐的演奏方式和旋律曲调只有更好地得到发展和传承,才能使中国音乐立于世界各民族音乐之林。民间艺人之所以让人动容的重要原因在于,音乐本是人情感的一种宣泄和表达,而技巧相对情感表达而言只是一种手段。相比专业院校而言,民间艺人多了一份超脱和自然,少了一份拘谨和限制,真正的实现了这种感情载体所起到的作用。粗略的技巧可能会使得表演者在表达自身生命体验和情感时会稍显不足,但就民间艺人而言这种技巧的不足,同样在某个恰当的时间会使他的表达更加恰如其分,更具个性和生命的魅力。在岁月的长河中,乐人的灵魂经受了无数次的洗涤和修饰,他们用音乐诉说情感的变化。将生活中的得意与失意都通过音乐表达出来,各色的人生经历铸就了吹歌各色的情感魅力。乐人借乐器寄情抒怀,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现于乐曲之中,从而造就了河北吹歌多样的表演风格。由于生命体验的深入,在音乐表达时就不会拘泥于技巧的不足。这也恰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人和自然的统一原则,那就是追求某种“韵外之致”,除去外在的形似,而去追求一种传神,这是丰富的生命体验后的一种情感回归。

三、踏时代洪流展燕赵风采

作为非物质形式的文化遗产,相对而言就更加脆弱和不可再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因此,为吹歌加入时代元素,适应现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趋势,寻找能让吹歌走入国际舞台的契机这不失为一种推动吹歌发展的一种方式。河北吹歌通过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以及新媒体手段的运用,使得能够在线上线下有了结合,借助当下信息网络的便利,乐人们能够以新媒体的手段进行推广。同时,文化部门也在积极地组织各种民间音乐的推广活动。

通过民间和国家的共同合作对河北吹歌民间文化实施进一步的保护,这不仅仅是从生活的情境中抽取出来保存、记录还要将其还原到真是的生活场景中,发挥地区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多培养乐手。只有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社会各界人士都加强保护意识才能使河北吹歌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四、结语

时至今日吹歌艺术仍能够以其独特的燕赵乐风感染着世人,百年的曲调在当下依然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弘扬河北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应当既保护河北传统音乐文化的原有风貌,避免失去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又能够在当下时代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这才是遵循历史发展潮流应有的态度。当下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仍有乐人对民间音乐在执着地坚守,将美好的艺术回馈着社会,这是对民间音乐最好的礼赞。■

[1]赵思远.乐以求真,声以感人-观河北吹歌音乐会后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7.

[2]李坤.浅谈河北吹歌[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张梦瑶.邯郸市永年县吹歌乐班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4]项阳.关于“吹歌”的思考[J].艺术评论,2012.

[5]刘海滨.河北吹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大舞台,2011.

[6]吴玉辉.音乐艺术奇葩-河北吹歌[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

[7]薛艺兵.民间吹打的乐种类型与人文背景[J].中国音乐学,1996.

四川音乐学院资助科研项目研究成果(CYYJS201631)

赵思远(1992-),男,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包德述(1963-),男,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燕赵河北民间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
孙婷婷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