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丽
(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浅析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杨莉丽
(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发展,为我国的传统音乐理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并逐步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流行音乐形态,在与世界音乐接轨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主流的音乐。同时,国内流行音乐的发展逐渐对社会大众的音乐理念与习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国内的流行音乐形态进一步丰富,影响的范围也更加广泛。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内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特点与带来的影响。
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特点;影响;探索
国内流行音乐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的前20年左右,民国的建立使得音乐得以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这一举措使得音乐逐渐被更多的人了解。五四运动之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好莱坞电影以及爵士乐等西方文化逐渐涌入我国,并被当时的先进青年所接受。大体来讲,我国最早的流行音乐多以歌曲为主,黎锦晖先生等人对国内流行音乐的发展与壮大有着重要的影响。
流行音乐能够在中国迅速发展有其必然性。一方面,流行音乐本身具有强大的魅力,旋律十分优美。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人的心跳平均为每分钟75次,而流行音乐的节奏大多为每分钟80拍,流行音乐与心率之间比较接近,能够产生共振,进而提高人体心脏的收缩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说,流行音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消除疲劳。同时,流行音乐的节奏感比较鲜明,能够刺激大脑皮层,使听者从繁忙的生活节奏中脱离出来,逐渐放松自己,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流行音乐具有强烈的自身魅力,为其在我国的发展与影响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随着流行音乐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和渗透,其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和多样化。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国内流行音乐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即不同时代大众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就可能出现什么形态的流行音乐作品。例如,黎锦晖先生在1927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该首歌曲主要表达了男女之间的淳朴爱情,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突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在当时获得了比较广泛的传唱度,至此开创了“爱情歌曲”的先河。[1]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国内流行音乐的形态也不断丰富,上海音乐以及港台流行音乐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流行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具有比较明确的阶段性,这与我国的国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每个阶段的音乐特色与风格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发展重心也有所不同。纵观其发展历程,前两个阶段的发展重心都在沿海地区,尤其是上海,甚至可将其称作“上海时期”。[2]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流行音乐风格大多比较相似,其风格明快,表达情感明确。第二阶段后期,发展重心逐渐转向香港;第三阶段以台湾为中心;第四阶段,我国的流行音乐发展有了明显的风格变化,出现了新城市的流行歌曲,发展的范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但在这一时期,台湾仍旧保持了一定的领先地位。
国内流行音乐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歌曲风格的不同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变化。例如,第二阶段前后转变的时间是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作曲家以及歌星,但后继大部分人都转移到香港,因此第三阶段国内流行音乐的重心出现在了香港。在由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转移的过程中,客观规律对其产生的影响更大。这一时期,台湾的流行歌曲事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并逐渐取代了香港的中心地位。[3]文革结束之后,中国大陆的流行歌曲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与港台相比有一定的不同。除此之外,国内流行音乐的发展与娱乐行业以及电影艺术的发展也密不可分。
流行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与大众生活等多个方面都带来了比较明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不同时代满足了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作为重要的上层建筑,音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不同时期,流行音乐为社会大众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柱。例如,在抗战时期,一大批优秀进步的歌曲被创作出来并得到广泛传唱,包括《到敌人后方去》、《铁蹄下的少女》等积极向上的歌曲。[4]这些歌曲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当时的社会大众,促使其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更加努力奋斗。二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增长,流行音乐的形态逐渐丰富多样,商业性特质也逐步显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流行音乐进入了全盛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内地的流行音乐。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大众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了基本满足,对精神层次的需求更大。因此,我国前几年的流行音乐节目十分火爆,例如“快乐男声”、“超级女声”等。这些节目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创作歌手。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流行音乐具有独特的美学理念与艺术价值,其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为我国传统音乐与传统乐理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并且促使我国的传统音乐形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可以说,国内流行音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促使我国的文化歌剧、人们的音乐思想等都发生了改变,其本身也融入了我国的特色国情与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不同于世界文化的中国流行音乐艺术,为社会生活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1]赵偲宇.浅析我国流行音乐的特点与发展[J].戏剧之家, 2016(14):75.
[2]苏丽.浅析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J].北方音乐, 2015(05):101-101.
[3]宋尧尧,齐黎丽,战书博.中国流行音乐演唱风格发展特点研究[J].科技展望,2016(02):20.
[4]符铭伦.中国流行音乐八、九十年代的表现及特点[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01):35-40.
J609.2
A
杨莉丽(1981—),女,河南新乡人,硕士,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讲师,艺术实践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