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肃然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天津 300131)
深化产教融合 创新技术人才校企共育培养模式
丁肃然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天津 300131)
国家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必须要打破职业教育固有的培养模式,破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其中,探索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中职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增强中职学生学习信心,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职生;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The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train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so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inherent training mode of vocational schools and solve their problems.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adaptability to their future work,but also enhance students’learning confidence and the social recogni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production;creative talents;training mode
李克强总理2016年12月在 “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要优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就要将职业教育置于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中去谋划,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为导向,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需求。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产教融合不啻为一条具有实践基础的有效路径。
1.产教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
中职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被看作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对接职业需求,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是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中职教育应紧密围绕专业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养等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而产教融合连接“产”和“教”两个元素,它以实际生产为前提,以对接产业需求为导向,直接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行业岗位对人才的技术、能力需求相结合,是优化和改进中职教育的必要环节。
2.产教融合是激发中职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有效途径
中职教育位于职业教育体系的末端,生源整体质量较低。在对本校学生开展调研后,发现整体来看,中职生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农村户籍中职学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82%,70.5%的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远低于国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二是学习能力较差。对校内一年级新生进行调研显示,65%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一年级数学应有的水平,72%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英语水平,许多学生被认为是 “学习的失利者”。这些学生缺乏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强烈的自卑心理使他们的行为偏激、性格乖张,普遍带有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面对中职生的学业基础和心理特点,完全开展基础性的教育,会让中职生仍陷于以往学习的自卑感当中,缺乏学习信心,导致学业进步缓慢。而产教融合,将知识的认知与技能学习相结合,以技能习得为切入点,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更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体系,建立学习信心。同时,技能的习得较为直接简明,中职生更容易上手,以此入手,再进行知识的传授,更有利于中职生新的知识体系的构建。
3.产教融合是拓展职业教育就业前景的重要方向
国家教育部统计公布,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13.87万人,占高中阶段的比例为48.89%;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04.22万人,占高中阶段的比例为43.13%。可以看出,虽然中职生的招生比例有所下降,在高中阶段的人数比例仍为近半数,这样规模的教育群体,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也是社会用工的重要来源。我们在对用人单位开展调查发现,近一半的用人单位表示需要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但对目前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存在顾虑和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职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但在本应具有一定优势的动手能力方面并不突出,进入岗位不能做到快速适应、无缝对接。要解决这样的现状,产教融合是重要的途径。产教融合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为基础,对接企业生产一线的技能需求,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在中职教育中实现产教融合,必须加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找准定位,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制定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和教学设计,真正将教学对接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做到深度融合。我校根据专业特点,实施产教融合,分专业、分类型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形成了一些典型案例和经验,通过“内引外联”,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引领专业建设之路。
1.通过内引模式,搭建实岗工作型平台
学校开展的内引模式是指引进实体企业、引进企业技术、引进企业外加工产品,在校内为学生搭建实岗工作型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践基地,其优势在于无需走出校门,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学习实训环境和平台,且具有实训教学相对的独立性与稳定性。其中,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通过建设工程实践创新实训基地,完善职业体验。物联网专业与企业建立了“工程实践创新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材等的建设等都要经过调研、论证,多渠道多方式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企业一线人员的意见。企业委派实训教师协助专业课程开发,通过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课程实践平台,实现课程与实践的对接。
二是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确立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双通道校企合作机制。汽修专业采用引企入校的方式,为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学校为企业提供车间作为修理厂店面,在店面后面修缮实训教室,由企业投入汽修设备。形成了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资设备,专业参与经营及管理,共建“专业+公司”专业实体,呈现“前校后厂”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教学特色。探索了人才培养新的模式和思路,实现了师傅与教师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实训教室与维修车间合一,变传统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习。
三是“线上+线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经贸专业与厦门优优汇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校内实体店铺,建设网络营销实务课程系统,购买C2C实战教学系统。形成品牌企业、基础支持方、学校三方校企网状合作的“线上+线下”电商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实体店销售、网店建设及经营训练,学生不但开展了学习实训,甚至可以加盟为网店经销商,获得实际的训练和体验。
四是建设加工型校内数控实习车间。在数控专业中实施 “三位一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改革,依托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数控专业与众多企业合作,承揽外加工业务,将专业基础教学、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真实生产融为一体,教师带学生开展生产加工,在加工中,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前沿技术和材料,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讲边练,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生直接开展生产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脱颖而出了许多技能大赛选手。
2.通过外联模式,在工学结合实岗生产中深化课程改革
外联模式是指带领师生走出校园进入实岗生产的企业一线,取得经验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这一模式扩大了学校理实一体实训基地范畴,丰富了理实一体实训的内容,通过这一尝试将学生与教师正式推向“工”与“学”实质性水溶交融,开展深度校企融合的新境界。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种模式的探索。
一是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全程在企业进行指导。专业教师全程带领实习生走进华润啤酒、百奥科技、津乐园等企业及店铺开展实习,从前台、售前、售后到食品制作的各个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学生独立完成,实习中老师全程参与,规范和指导每个实习环节,不仅开展技术指导,也引导学生树立岗位意识,增强全面素质和能力。
二是企业短期工学结合中融入职业指导课程,创设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内容。为改变5年制班级学习主动性不足的现状,带领5年制三年级的一个班进入津酒酒厂,开启新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探索。确立两种学习方式,其一是针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全程观摩。如:酿酒、储酒、检验、勾兑等工序,观摩正常生产全过程。其二是,酒品罐装、出入库等简单岗位由师生全程操作,开展“准员工”体验。酒厂为学生开启一条成品装瓶流水线,学生与工人共同生产,各个环节全部由学生完成。在生产中教师为学生全程融入就业指导、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课程内涵,让学生认识企业、了解岗位、建立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休戚相关的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在实际岗位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是在技能关键岗位开展双师教学,实践师傅、教师、学生三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专业教师将三门专业课程的讲授场所移至生产一线,在生产关键技术岗位,教师讲授酒品酿制、成分检测、食品安全指标检验等理论知识,同时酒厂技师在正常工作中为学生提供操作演示观摩,工余时间学生们与技师互动,共同录制职业课程实操教学视频。学生们学习兴趣逐日递增,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了产教融合的一些有益模式,对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技能起到了很好的助益。但是要推动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点。
1.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职学校产教融合缺乏整体的规划和政策支持。目前来看,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基本都依靠学校自身联系,签订合作意向,开展相关教学生产活动。政策性支持和引导不足,一些企业缺乏动力,参与中职人才培养的意愿不强,因此,难以形成集团效应,各学校仍处于“单兵作战”的境遇。
二是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深度不够。虽然在一些专业开展了不同方式的校企合作,但对经验的提炼还不够及时,缺乏系统总结、有效推广和分类实施。一些专业的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合作上,校企双方没有在决策、执行、咨询三个层面上形成全面的合作体系。
三是中职学校 “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不完善。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根本途径之一。目前的产教融合,更多地侧重于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人员来学校带教,而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并反哺学生的机制还不够健全,教师带学生进入企业,但更多地是完成带队工作,没有做到真正融入企业,锤炼技能。
2.中职学校开展产教融合的几点建议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从政策层面来看,要健全鼓励和保障校企合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各项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来,通过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引导,吸引企业参与合作育人,建立一种以合作发展为动力的育人新模式。
二是建立全过程合作的育人模式,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经验的总结提升,建立企业全程参与教学的育人模式,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堂教学的实施、实践环节的实施、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等,实现教室就是车间、学生即是员工、作业就是产品的育人目标。
三是拓宽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自主性、入驻型、共建型、校外型等合作模式。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特点,以人才培养质量为评判标准,因地制宜地选择和开展校企合作。使学校、企业、学生成为合作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和利益共赢。
四是利用校企合作,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校企共同开展师资培训的相关机制,职业学校教师要定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培训,以训带学,丰富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带教能力,以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反哺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的有效衔接。
[1]陆俊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进展:实践的视角[J].当代职业教育,2016(4).
[2]曹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天中学刊,2015,30(1).
[3]王春梅.产教融合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5).
[4]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
[5]高飞,姚志刚.产教融合的动力与互动机制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6]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
(责任编辑:王丽琛)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Joint Talents Training
DING Suran
(Tianjin first light industry school,Tianjin 300131,China)
G712
丁肃然(1972—),女,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高职层次、中专层次学生招生及就业指导培训,机电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