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本科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7-01-28 06:54董秋梅李永乐孟永亮麻春杰王慧敏李彬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青年教师中医药

董秋梅 李永乐 孟永亮 麻春杰 陈 琨 王慧敏 李彬彬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呼和浩特市010110)

中医本科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董秋梅 李永乐 孟永亮 麻春杰 陈 琨 王慧敏 李彬彬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呼和浩特市010110)

目的探讨中医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需求的合格师资队伍建设。方法通过分析调研明确国家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及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合需求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及措施。结果注重中医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合理规划,根据教师特长进行分类分层培养,积极整合充分集聚社会名医资源,搭建适应青年教师培养的各类平台。结论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是适应中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团队建设

在医教协同的大背景下,为更好满足广大民众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使得医学教育也必须要不断改革。同样,高等中医药教育也面临诸多困惑,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前期已经进行了许多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期获得到教育教学理念及实践的突破,既往研究者提出的“分层次培养中医人才”的思路颇为契合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1],但是如何达到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核心,必须要认真思考与实践。

1 注重中医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合理规划

建立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长效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体制改革与完善不是孤立的,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互相呼应、相互补充,机制才能发挥作用[2]。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有其特殊规律,与此紧密相关的中医师资队伍建设也有其特殊性,培训周期长,内容较多,专业课教师大多要求教学、临床都要熟悉,才能讲好课,保证教学质量。目前,学校新进教师主要以应届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实践经验较为缺乏,而受到学校编制的影响,新进教师又多为紧缺岗位,很难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长期培养,快速全面掌握专业的教学、临床工作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中医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必须要把准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有关政策,做好培养规划,建立培养长效机制,采取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中医师资队伍,在其规划中必须包含以下方面。

首先,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大部分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医师,因此其医德与师德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占据了核心和重要地位,如:“正人先正己,立业先修身”,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要将能否担负起教育使命这一主题贯穿师德教育的始终。“法有定而病无定”,提高教师的中医素养,又是培养合格中医师的关键,在教学方法上也要不断改革,中医讲求的是整体观,中医教育仍然需要讲求整体观,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思考中医,最终学生学到的中医知识就不会是支离破碎的,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医整体;要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中医发展思路贯穿到教学理念当中。要认真探讨中医教育和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不断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等问题,积极开发学生的智能以培养合格的中医毕业生,继承和发展中医学。其次,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基本都是毕业后直接到岗位任教,并没有经历过教学实践锻炼,大部分是在到岗后,考取教师证是接触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普遍缺乏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课堂设计等基本教育教学能力。这样的青年教师很难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指导并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引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开拓新的学科领域。因此,在师资规划中,必须要进行必要的专项培训,有条件的院校应该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定期专项培训。第三,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到不同团队、课程建设中,如:以优秀教学团队或者精品课程为龙头,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组织及鼓励教学骨干和能手,以老带新,结对传帮带,并且全方位培养,教学、临床、科研三位一体,有效减短教师骨干的成才时间。

2 根据教师特长进行分类分层培养

结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当下中医药医疗卫生市场的现状与学校的教学实际,近年来,通过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反馈情况显示,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现实需求差距较大,因而如何通过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去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才是合理的选择。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但其必须依靠广大的医药卫生工作者去实施完成。因此,加强多元化不同层次的中医人才培养,已经落实到各高校,如:具有较强中医传统临床思维的卓越医师培养,为适合基层群众中医药需要服务的订单式培养;能够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现代中医学人才培养。与此相应高等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也必须根据不同培养目标、类别、层次不同,实行分类分层次指导、培训和管理,既要培养临床突出人才,也要培养教学拔尖人才,同时还要兼备一定科研素质。这就要求,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必须结合其自身特长及喜好,如:擅长教学的就以教学为主,擅长临床的就以临床为主,长于科研者就以科研为主,既要特点突出,同时要全面兼顾,努力打造一支懂教学、善临床,能科研的中医师资队伍。每位青年教师都要确立主要研究方向和交叉协作内容,形成一个既全面又层次分明的教学、临床和科研教师团体。支持、鼓励年轻教师继续攻读学位、进修、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思想引入到教学临床中,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3]。

中医药教育发展到今天,师资缺口仍然很大,特别是有教学、临床经验在中医上颇有见树的老教师更是欠缺,绝大多数以近年毕业的硕士、博士为主,师资队伍年轻化,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是优势,但实际教学经验不足,效果不佳也是突出问题。另外,目前中医院校的师资队伍还存在着,中医理论功底薄弱,专业观念模糊,心中没有要把学生培养成继承中医事业专门人才的坚定目标,名为中医学教师,却不知中医特色之所在,讲不清中医学术思想的内涵,许多只是照本宣科,对中医科学性的态度不坚定,甚至否定中医的科学性和实践作用等[2],严重影响了其钻研中医药教育教学的态度,强化这部分青年教师的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技能水平,势在必行。

3 积极集聚充分整合社会名医资源

中医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国家和社会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4],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学校、个人都是构成这个系统的主要因素,积极挖掘、整合培训资源,丰富、活跃培养形式。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改善临床名师缺乏的局面?积极发展师承模式是非常好的模式,其最大优势在于,青年教师和学生的临床能力得到培养,名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得以传承,使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医德教育更贴近实际。但是,一定要合理利用好学校的名医名师队伍,并且不断吸纳全国名老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资源,在“名医带徒”、“名师传教”等过程中切实做好青年教师的跟师学习的各项工作和考核方案,以便将工作做实。另外,也要充分整合、开发、挖掘校外名医名师资源,积极聘请国家级、自治区级师承指导老师、名老中医等作为校外导师,请他们不定期到学校讲学、附属医院坐诊,以达到不断提升学校整体中医师资队伍的临床医疗水平。并且,要将这项工作落实到课堂,注重开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的临床病案研讨课程,学术讲座等,并要求年轻教师必须参与,聘请名医名师讲解,通过与名医、名师的直接面对面,了解其成才经历,加强青年教师对中医临床疗效的认识,及钻研临床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目的,加快青年教师的临床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要将师承工作贯彻到本科生,分层次进行,导师制的方法实施,要按照年级的不同,低年级以基础、方药、经典著作指导学习为主,高年级以临床经验见习为主,在学校教育实行导师制,以弥补现中医教育教程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真正使学生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同时也能促进师资队伍中医素养的提高,实现双赢目的[5]。

4 注重中医师资队伍的平台建设

鉴于中医学科特点,其实讲授中医基础类课程的教师也应该积极进行临床工作,但是多数院校的青年教师,由于受到分管部门等限制,许多中医基础类课程教师临床经验不足,或者一些担任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师由于理论课时较多,临床时间或机会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积极进行各种尝试,打通医院、管理部门,教学院部的壁垒,为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搭建良好平台,充分运用学校、医院等现有的一切资源,积极鼓励教学一线中医学专业教师坚持临床,适度给予教学一线教师留置临床机会,让他们充分融入临床一线团队,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加强理论教师临床技能、实训带教的能力培训[6]。

同时,更要积极鼓励临床医师参与教学工作,是加强临床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的培训,有机结合临床医生继续教育和培养工作,将临床带教折算成部分理论计划课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加大学生评教、社会评教在中医师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中的作用,并制定一些针对性政策激励政策,包括如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经费支持、国内外研修、荣誉称号,优先推荐国家和省级名中医、国家和省级人才项目等。再次,要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全国中医药院校的青年教师技能比赛,发现自身不足,向高水平同行学习,促进教学能力提高。最后还要合理利用好现代网络及继续教育资源平台[7],注重青年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针对基层群众中医药需要服务的订单式培养学生和卓越中医师实验班的教学中,尤其需要授课教师不仅专业知识水平高,并且要具有较高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以便于传统中医思维的培养[4],将来在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的传播、普及方面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只有经过多环节、全方位培养,才能使中医药高校教师的教学素质、医学素质、科研素质和信息化素质得到提升,才能保证中医药高等教学质量,培养出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社会需要的合格中医药人才。

[1]黄政德,篙辉,孛江山,等.多层次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5):14-16.

[2]杨进.关于加强中医师资队伍建设的刍议[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46-49.

[3]李艳红,毕立雄,张顺贞.对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3):60-61.

[4]董秋梅,李永乐.综合性医科大学突出中医特色加强品牌建设内涵的探讨[J].中医教育,2015(2):3-4.

[5]李艳红,毕立雄,张顺贞,等.对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3):60-61.

[6]徐江雁,孙建中,史晶晶,等.中医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3):135-137.

[7]常学辉,黎民,刘瑞娟,等.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及学习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60-61.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under the Multilevel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NG Qiumei,LI Yongle,MENG Yongliang,MA Chunjie,CHEN Kun,WANG Huimin,LI Binbi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 010110,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qualified faculty building needs in multilevel talented person training model of TCM.Methods The social demands for Chinese medicine talent and statu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TCM was surveyed and analyzed.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goals and measures which are needs of teachers building were set up.Result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lanning of TCM teachers'construction which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to classify and stratify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teachers'specialty,integrating and gathering all the famous doctors,seting a variety of platforms to training young teachers.Conclusion Building a rational teaching staff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the basis and prerequisite of adapting to the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of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talented person training model;teaching staff;team construc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1.003

1672-2779(2017)-01-0006-03

李海燕 本文校对:李彬彬

2016-08-30)

内蒙古教育厅“中医内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改革项目【No:NYJGB2201501】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青年教师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